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1629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述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需要的原料有彩叶粗肋草植株、酒精、多菌灵1000倍液和培养基,所述方法中以彩叶粗肋草的茎为外植体,经过消毒处理,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中进行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和生根培养,待彩叶粗肋草在培养基内形成完整根系时进行炼苗移栽。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在不受植物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的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分化,可以实现彩叶粗肋草幼苗的快速繁殖,还可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优质稳定的彩叶粗肋草种源,幼苗成活率为90%,增殖率为1.8,可实现工厂化生产降低生产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然保护
,具体为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粗肋草又称为:广东万年青、万年青。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不分枝;叶形多变,从披针形、长椭圆形乃至卵形,中肋两边。多年生常绿性草本植物,叶为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卵形,叶柄基部鞘状,中肋两边常不等大,植株多呈直立性,叶面上沿叶脉两边分布彩色斑纹,叶脉淡红色,叶色浓绿。随品种而不同,且叶革质肉厚,常镶嵌有各种丰富的彩色色斑,品种丰富,株高大多在30~60cm,株形适中,观赏摆放周期长,可广泛应用于办公和生活空间的美化,是优良的室内彩叶观叶植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逐渐从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引进,对基质要求不严,一般国产泥炭即可种植,传统的繁殖方式用分株或扦插法繁殖,春至秋季为适期,冬季寒流来袭13度以下,要将盆栽移至温暖避风处,以防寒害,但是由于粗肋草对栽培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在栽培中常因栽培措施不合理导致粗肋草质量不高、花色不均匀。国内目前主要在广东省和海南省有少量的规模化栽培。又因其对栽培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较高,国内大规模的种植户还不多,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在此提供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以解决彩叶粗肋草市场供应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国内大规模的种植户还不多,产量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述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需要的原料有彩叶粗肋草植株、酒精、多菌灵1000倍液和培养基。优选的,所述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如下:(一)器具灭菌接种用的器具除经过高温消毒外,还需在接种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即用剪刀、镊子对植物茎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每使用1次后,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或者插入灭菌器中,轮换使用,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要认真清洗,并用70%酒精进行消毒,还时常用酒精棉球擦手;用70%酒精擦拭需继代转接的培养瓶;在操作区内,不要放入过多的待用培养基,避免气流被挡住;接种者应当熟练操作技术,做到操作娴熟、干练;(二)选种选取生长良好、无病害且叶形、叶色美观的彩叶粗肋草植株,洗净植株上的泥土,剥掉叶片,取中间的茎段,将处理好的粗肋草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浸泡15~20s,再放入0.1%升汞中浸泡10~12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冲洗完成后的彩叶粗肋草植株再用无菌纱布或吸水纸将材料上的水分吸干,上述操作要时间短,速度快,技术到位,防止交叉污染;(三)初代培养将上述选种后的彩叶粗肋草茎段在超净工作台下用灭了菌的手术刀将整个茎段切成单节茎段,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4.0ml/L+NAA0.05ml/L+蔗糖30g/L+卡拉胶6g/L,pH5.8~6.0中,在26(±3)℃,光照10~12h,光强1200~1800lx的环境中培养,初代培养主要为获得无菌材料和无性繁殖,初代培养建立的无性繁殖系包括茎梢、芽丛、胚状体和原球茎,15~20d后,茎段节间处开始萌发小芽,待小芽长至2~3cm即可进行继代培养;(四)继代培养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芽、苗、胚状体和原球茎等数量均不多,因此还需要使其进行进一步的增殖,从而增加芽、苗、胚状体和原球茎等的数量,将初代培养后得到的2~3cm的芽移入继代培养基:MS+2.0ml/L+TDZ0.1ml/L+蔗糖30g/L+卡拉胶6g/L,pH5.8~6.0中进行继代培养,在26~28℃,光照10~12h,光强2200~2500lx的环境中培养,待小芽处长出丛生芽,且丛生芽长2~3cm时,即可进行下一次继代培养,在快速繁殖中初代培养只是一个必经过程,而继代培养则是经常性不停的进行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增殖只是储备母株,而生根材质增殖材料的分流,生产出产品,因此当继代5~7次获得足够多的芽后,再培养一段时间,待彩叶粗肋草长至5~6cm即可进行生根培养,继代培养形成的不定芽和侧芽等一般没有根,必须转到生根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五)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后得到的长2~3cm的粗肋草单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1/2MS+IBA0.5~0.8ml/L+NAA0.1ml/L+蔗糖30g/L+卡拉胶6g/L,pH5.8~6.0中进行生根培养,在26~28℃,光照10~12h,光强2000~2300lx的环境中培养,且光线为强度较高的漫射光。进行生根培养5~7d幼苗开始生根,在25~30d幼苗根系基本完整,可进行炼苗移栽,试管内生根壮苗阶段,目的是为了成功地移植到试管外部的环境中,使试管苗适应外界的环境因子;(六)生根移苗试管移栽为组织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移栽的成活性,应选择合适的基质,并配合以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整个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在炼苗的过程中因采用控制水、肥料、光照以及温度等措施,使根苗逐渐的适应外界的环境,使生理、形态和组织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后将生根培养后得到的彩叶粗肋草生根苗放入荫棚中炼苗一周,后将彩叶粗肋草苗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以防残留培养基滋生杂菌,但也要注意护根,放入多菌灵1000倍液中浸泡3min,再移栽至遮荫拱棚中,栽植时在地面上插一个孔洞,而后将小苗插入,注意幼苗较嫩,要防止将其弄伤,行间距为10cm-5cm,后浇足水,移栽后的需要注意遮荫保湿,待粗肋草幼苗发新根后即可施少量水肥;(七)田间管理常常观察小苗的生长情况,当小苗有生长趋势时,可铸件减少湿度,将拱棚两端打开通风,并且可适当减少喷水次数,使幼苗适应湿度较小的条件,以便于后续揭开薄膜,从而更加利于小苗的生长,并且要定期对小苗周围的野草进行拔除,避免野草影响小苗的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通过采用组织培养的方式,可以在不受植物体其它部分干扰下研究被培养部分的生长和分化的规律,并且可以利用各种培养条件影响它们的生长和分化,以解决理论上和生产上的问题,可以实现彩叶粗肋草幼苗的快速繁殖,还可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优质稳定的彩叶粗肋草种源,降低生产管理成本;1.从优良母株上取一小块组织,在合适的条件下经过离体培养,一年内就能繁殖出成千上万株苗,能保持原有品种的固有性状和特性,从而能有效的节约繁殖材料,采集一小部分营养器官就能繁殖出大量花苗;2.在对组织进行培养的过程中,相比较传统的培育方式能有效的节省土地,组培材料是放在试管内培养的,通常一间30平方米的培养室就能摆放1万多个三角瓶,可以繁殖几万株苗,而且周转快,全年均可连续培养;3.在培育的过程中可对组织进行脱毒,因此可使其称为无毒种苗,从而不会影响其观赏性以及植物的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需要的原料有彩叶粗肋草植株、酒精、多菌灵1000倍液和培养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所需要的原料有彩叶粗肋草植株、酒精、多菌灵1000倍液和培养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彩叶粗肋草组培工厂化生产的方法如下:
(一)器具灭菌
接种用的器具除经过高温消毒外,还需在接种过程中避免交叉污染,即用剪刀、镊子对植物茎段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每使用1次后,需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或者插入灭菌器中,轮换使用,接种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手要认真清洗,并用70%酒精进行消毒,还时常用酒精棉球擦手;用70%酒精擦拭需继代转接的培养瓶;在操作区内,不要放入过多的待用培养基,避免气流被挡住;接种者应当熟练操作技术,做到操作娴熟、干练;
(二)选种
选取生长良好、无病害且叶形、叶色美观的彩叶粗肋草植株,洗净植株上的泥土,剥掉叶片,取中间的茎段,将处理好的粗肋草外植体在超净工作台上用酒精浸泡15~20s,再放入0.1%升汞中浸泡10~12min,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冲洗完成后的彩叶粗肋草植株再用无菌纱布或吸水纸将材料上的水分吸干,上述操作要时间短,速度快,技术到位,防止交叉污染;
(三)初代培养
将上述选种后的彩叶粗肋草茎段在超净工作台下用灭了菌的手术刀将整个茎段切成单节茎段,接种于初代培养基:MS+6BA4.0ml/L+NAA0.05ml/L+蔗糖30g/L+卡拉胶6g/L,pH5.8~6.0中,在26(±3)℃,光照10~12h,光强1200~1800lx的环境中培养,初代培养主要为获得无菌材料和无性繁殖,初代培养建立的无性繁殖系包括茎梢、芽丛、胚状体和原球茎,15~20d后,茎段节间处开始萌发小芽,待小芽长至2~3cm即可进行继代培养;
(四)继代培养
在初代培养的基础上所获得的芽、苗、胚状体和原球茎等数量均不多,因此还需要使其进行进一步的增殖,从而增加芽、苗、胚状体和原球茎等的数量,将初代培养后得到的2~3cm的芽移入继代培养基:MS+2.0ml/L+TDZ0.1ml/L+蔗糖30g/L+卡拉胶6g/L,pH5.8~6.0中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章江宇健蓝必政张立吴文河唐剑峰梁群波苏艳丽黎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粤恬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粤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