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81629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7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和处理、初代培养配方、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丛芽生长培养基配方和生根培养基,当试管苗长出2~3片叶子,并生有较多的新根时,即可出瓶进行移栽,遮光率为50%~60%,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在移栽过程中,附着在大苗基部的小苗无需去除,这样更利于成活,当移栽苗长大后,可在定植过程随之进行分株种植。该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彩叶芋实现芽分化、芽增殖和生根,形成合格的组培苗;彩叶芋分化培养效果好,生根培养时彩叶芋生根表现良好。建立彩叶芋优良单株组培生产体系,实现较高种苗繁殖系数,获得一致性高的种苗,用于大规模生产,利于彩叶芋的种苗快速繁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彩叶芋培养
,具体为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
技术介绍
彩叶芋又名花叶芋、五彩芋,是天南星科彩叶芋属球根观叶植物;彩叶芋为多年常绿生草本;地下具膨大块茎,扁球形;基生叶盾状箭形或心形,绿色,具白、粉、深红等色斑,佛焰苞绿色,上部绿白色,呈壳状;叶子从块茎上长出,为卵形或,心形,色彩变化万千;有红脉镶绿,红脉绿叶,红脉带斑,绿脉红斑,有的叶色纯白而仅留下绿脉或红脉,有的绿色叶面布满油漆或水彩状斑点;夏季是它的主要观赏期,叶子的斑斓色彩充满着凉意;人秋叶渐零乱,冬季叶枯黄,进入休眠期,到春末夏初又开始萌芽生长;5-9月是它的旺盛生长期;彩叶芋叶形似象耳,色彩斑斓,艳丽夺目,是观叶植物中的上品;彩叶芋原产美洲热带;园艺栽培种有数十种,其叶面色彩变化丰富,泛布各种斑点或斑纹,极为亮丽明艳雅致,是夏季出色的盆栽或地栽观叶植物之一,也是近年来室内装饰优良种类;每年的10月以后为休眠期,叶片凋萎,仅存地下块茎,至第二年春暖以后才再萌生新叶。彩叶芋常规的繁殖方法为分株或分球法,全年均可进行,但增殖率很低,在热带地区也可采种繁殖;而彩叶芋的组织培养繁殖,最早报告的是1982年(Sahavacharin),国内的则分别在1984年(朱至清等)、1985年(王续衍等)和1987年(谭文澄等)先后有数篇文章介绍彩叶芋相关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其繁殖的速度非常快,年增殖率可达数百万倍,组培苗的移栽也极易成活,同时,彩叶芋组织培养过程中常发现变异种类,其中不乏观赏价值优良的新品种,因此,组织培养繁殖彩叶芋,不仅是商业性生产的有力手段,也是选育种的一种积极手段。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彩叶芋常规的繁殖方法为分株或分球法,全年均可进行,但增殖率很低以及彩叶芋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阶段:S11:彩叶芋无菌建立材料可以选用叶片、叶柄和花序等,这里选择的是初抽生的卷成筒状的叶或刚展开的嫩叶,这两种外植体因为是新长出来的,所以携带的污染物比较少,可以降低污染率,此外,嫩叶的生长机能旺盛,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S12:取彩叶芋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洗洁精或洗衣服水中浸摇3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15s,再浸入0.1%升汞溶液5~6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每次1min,沥干水分,将叶片切成6~8mm大小的切块;S2:培养阶段:S21:选用彩叶芋嫩叶作为外植体,放入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培养15~18d后,可将得到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做继代培养;S22: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可转接;S23: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增殖培养基中得到的愈伤组织接种到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500~800lx,光照10~12h/d,此后外植体会产生大量的芽;S24: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500~800lx,光照10~12h/d增殖培养基中得到的高为2~3cm的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在5~7天会长出根,待到幼苗长出2~3片叶子时即可出瓶进行移栽;S3:炼苗移栽阶段:当试管苗长出2~3片叶子,并生有较多的新根时,即可出瓶进行移栽,基质可采用经过灭菌处理的混合培养土,常用成分为细泥炭:珍珠岩:沙(1:0.2:0.3),移栽前期,要将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遮光率为50%~60%,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在移栽过程中,附着在大苗基部的小苗无需去除,这样更利于成活,当移栽苗长大后,可在定植过程随之进行分株种植。优选的,所述初代培养基为:MS+6-BA2~4.00mg/L+NAA0.1~0.5mg/L+蔗糖30g/L+卡拉胶5g/L。优选的,所述增殖培养基为:MS+6-BA1.0~2.0mg/L+NAA0.1~0.4mg/L+蔗糖30g/L+卡拉胶5g/L。优选的,所述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2~4.00mg/L+NAA0.1~0.5mg/L+蔗糖15~20g/L+卡拉胶5g/L。优选的,所述生根培养基为:MS+NAA0.1~0.5mg/L+1%活性炭+蔗糖30g/L+卡拉胶5g/L。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设置有:(1)设置有初代培养基,通过取彩叶芋嫩叶进行清洁,之后再放入到培养基的内部进行培养,通过不同阶段的培养基得到不同阶段的愈伤组织,进而通过以上设置,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彩叶芋的存活率;(2)设置有培养基,通过培养基的不同浓度配料,实现芽分化、芽增殖和生根,形成合格的组培苗。彩叶芋分化培养效果好,生根培养时彩叶芋生根表现良好;建立彩叶芋优良单株组培生产体系,实现较高种苗繁殖系数,获得一致性高的种苗,用于大规模生产,利于彩叶芋的种苗快速繁殖,有效的提高了彩叶芋的增殖效率,提高了工厂化生产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总步骤过程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培养阶段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S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阶段:S11:彩叶芋无菌建立材料可以选用叶片、叶柄和花序等,这里选择的是初抽生的卷成筒状的叶或刚展开的嫩叶,这两种外植体因为是新长出来的,所以携带的污染物比较少,可以降低污染率,此外,嫩叶的生长机能旺盛,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S12:取彩叶芋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洗洁精或洗衣服水中浸摇3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15s,再浸入0.1%升汞溶液5~6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每次1min,沥干水分,将叶片切成6~8mm大小的切块;S2:培养阶段:S21:选用彩叶芋嫩叶作为外植体,放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nS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阶段:/nS11:彩叶芋无菌建立材料可以选用叶片、叶柄和花序等,这里选择的是初抽生的卷成筒状的叶或刚展开的嫩叶,这两种外植体因为是新长出来的,所以携带的污染物比较少,可以降低污染率,此外,嫩叶的生长机能旺盛,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nS12:取彩叶芋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洗洁精或洗衣服水中浸摇3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15s,再浸入0.1%升汞溶液5~6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每次1min,沥干水分,将叶片切成6~8mm大小的切块;/nS2:培养阶段:/nS21:选用彩叶芋嫩叶作为外植体,放入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培养15~18d后,可将得到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做继代培养;/nS22: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可转接;/nS23: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增殖培养基中得到的愈伤组织接种到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500~800lx,光照10~12h/d,此后外植体会产生大量的芽;/nS24: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500~800lx,光照10~12h/d增殖培养基中得到的高为2~3cm的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在5~7天会长出根,待到幼苗长出2~3片叶子时即可出瓶进行移栽;/nS3:炼苗移栽阶段:/n当试管苗长出2~3片叶子,并生有较多的新根时,即可出瓶进行移栽,基质可采用经过灭菌处理的混合培养土,常用成分为细泥炭:珍珠岩:沙(1:0.2:0.3),移栽前期,要将环境的空气湿度保持在80%~90%之间,遮光率为50%~60%,环境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在移栽过程中,附着在大苗基部的小苗无需去除,这样更利于成活,当移栽苗长大后,可在定植过程随之进行分株种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彩叶芋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S1: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阶段:
S11:彩叶芋无菌建立材料可以选用叶片、叶柄和花序等,这里选择的是初抽生的卷成筒状的叶或刚展开的嫩叶,这两种外植体因为是新长出来的,所以携带的污染物比较少,可以降低污染率,此外,嫩叶的生长机能旺盛,在合适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S12:取彩叶芋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放入洗洁精或洗衣服水中浸摇3min,用流动水冲洗干净,然后在超净台上,用75%的酒精溶液浸泡15s,再浸入0.1%升汞溶液5~6min,用无菌水冲洗5~7次,每次1min,沥干水分,将叶片切成6~8mm大小的切块;
S2:培养阶段:
S21:选用彩叶芋嫩叶作为外植体,放入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培养15~18d后,可将得到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做继代培养;
S22: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000~1500lx,光照10~12h/d,接种后11~14d,接种的叶片切片出现愈伤组织接种到增殖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可转接;
S23: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500~2000lx,光照10~12h/d,经过40~60天后增殖培养基中得到的愈伤组织接种到芽增殖培养基中进行芽诱导培养,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500~800lx,光照10~12h/d,此后外植体会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章江宇健苏艳丽唐剑峰梁群波张立吴文河黎宗浩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粤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