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350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防护壳体和插头,所述防护壳体内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与插头匹配,所述防护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一磁铁,所述防护壳体的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防护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表面设有螺纹且与螺纹杆啮合,所述滑动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异极相吸,所述防护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且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两根齿条,所述齿条的下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齿条,避免线束拉扯而引起插头松动或脱落,并通过转动转动盘,使插头更轻松地拔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功能与加油站的加油机相似,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可以安装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品牌或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桩一般设置在户外,在充电的过程中,人员走动频繁,容易拉扯线束而将充电插头拔出,使充电中断,给出行带来不便,而将插头设置过紧容易导致插头很难拔出,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方便插入和拔出的充电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方便调节新能源汽车插头紧固性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方便调节新能源汽车插头紧固性的充电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防护壳体和插头,所述防护壳体内安装有插座,所述插座与插头匹配,所述防护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头内设有第一磁铁,所述防护壳体的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防护壳体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的表面设有螺纹且与螺纹杆啮合,所述滑动板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异极相吸,所述防护壳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且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两根齿条,所述齿条的下端与弹簧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外同轴固定套接有两个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优选地,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防护壳体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螺纹杆位于防护壳体外的一端设有转动盘。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内侧壁设有石墨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设置齿条、齿轮和螺纹杆,在安装插头过程中,带动两块第二磁铁相靠近,增强第二磁铁对插头的吸引力,避免线束拉扯而引起插头松动或脱落。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动盘,当需要拔掉插头时,转动转动盘,带动两块第二磁铁相远离,减弱第二磁铁对插头的吸引力,同时带动两根齿条向上移动,推动插头上升,使插头更方便地拔出。综上所述,本技术通过设置齿条,增强第二磁铁对插头的吸引力,避免线束拉扯而引起插头松动或脱落,并通过转动转动盘,减弱第二磁铁对插头的吸引力,使插头更轻松地拔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中滑动板和插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护壳体、2插头、3第一磁铁、4转动盘、5螺纹杆、6齿轮、7弹簧、8齿条、9滑槽、10滑动板、11第二磁铁、12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参照图1-2,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防护壳体1和插头2,防护壳体1内安装有插座12,插座12与插头2匹配,防护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插头2内设有第一磁铁3,防护壳体1的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需要说明的是,螺纹杆5通过轴承与防护壳体1转动连接,值得注意的是,螺纹杆5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需要说明的是,螺纹杆5位于防护壳体1外的一端设有转动盘4。本技术中,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9,值得注意的是,滑槽9的内侧壁设有石墨材料,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0,滑动板10的表面设有螺纹且与螺纹杆5啮合,滑动板10内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第二磁铁11,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11异极相吸,通过设置齿条8、齿轮6和螺纹杆5,在安装插头2过程中,带动两块第二磁铁11相靠近,增强第二磁铁11对插头2的吸引力,避免线束拉扯而引起插头2松动或脱落。本技术中,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7且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两根齿条8,齿条8的下端与弹簧7固定连接,螺纹杆5外同轴固定套接有两个齿轮6,齿轮6与齿条8啮合,并通过设置转动盘4,当需要拔掉插头2时,转动转动盘4,带动两块第二磁铁11相远离,减弱第二磁铁11对插头2的吸引力,同时带动两根齿条8向上移动,推动插头2上升,使插头2更方便地拔出。本技术可通过以下操作方式阐述其功能原理:初始状态下,两块第二磁铁11处于相远离的位置,当需要给汽车充电时,将插头2伸入通孔内并向下移动,推动齿条8向下移动,带动齿轮6和螺纹杆5转动,从而带动两块滑动板10向相靠近的方向移动,缩短两块第二磁铁11的距离,增强对插头2的吸引力,避免线束拉扯而引起插头2松动或脱落,当需要拔掉插头2时,转动转动盘4,使螺纹杆5反向转动,从而带动两块滑动板10向相远离的方向移动,增大两块第二磁铁11的距离,减弱第二磁铁11对插头2的吸引力,同时带动齿轮6反向转动,使齿条8向上移动,即可将插头2方便地拔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防护壳体(1)和插头(2),所述防护壳体(1)内安装有插座(12),所述插座(12)与插头(2)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头(2)内设有第一磁铁(3),所述防护壳体(1)的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的表面设有螺纹且与螺纹杆(5)啮合,所述滑动板(10)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磁铁(11),所述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11)异极相吸,所述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7)且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两根齿条(8),所述齿条(8)的下端与弹簧(7)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5)外同轴固定套接有两个齿轮(6),所述齿轮(6)与齿条(8)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结构,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防护壳体(1)和插头(2),所述防护壳体(1)内安装有插座(12),所述插座(12)与插头(2)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插头(2)内设有第一磁铁(3),所述防护壳体(1)的侧壁贯穿转动连接有螺纹杆(5),所述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9),所述滑槽(9)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板(10),所述滑动板(10)的表面设有螺纹且与螺纹杆(5)啮合,所述滑动板(10)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二磁铁(11),所述第一磁铁(3)和第二磁铁(11)异极相吸,所述防护壳体(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两根弹簧(7)且上表面贯穿滑动连接有两根齿条(8),所述齿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福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苇创科技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