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1060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包括启动电路、探头线圈、测试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供电源,供电源用于为各电路供电;探头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测量线圈,启动电路用于提供激励信号至探头线圈的激励线圈;所述测试电路与激励线圈连接,以测出其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的涡流探伤设备,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稳定性高,能够准确的探测到钢轨的缺陷,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
本技术涉及钢轨探伤仪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
技术介绍
现阶段铁路运输在我国运输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在提高铁路运输量和效率的同时,对列车的安全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铁轨损伤是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钢轨检测包括定期检测和日常检测,日常检测主要会使用涡流探伤仪进行检测,当涡流探测仪沿着钢轨表面移动时,钢轨表面会因为其内部传感器的设置,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一个反磁场,当钢轨有裂纹时,没有反磁场磁力线通过探伤仪的传感器即没有电信号的输出;当有裂纹时,反磁场发生变化,磁力线通过检测线圈,输出电信号,从而反映钢轨存在缺陷。但是在工作人员实际检测中,其会拿着探伤仪在铁轨上进行行走,探伤仪上的灯光提示元件只是瞬间动作,工作人员难直接用肉眼观测到其变化,从而忽略了钢轨的裂纹。且传统钢轨探伤仪信号不准确,工作人员在检测的时候,对裂纹较小的钢轨,探伤仪无法检测出来,所以说,为了提高钢轨探伤仪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一种新的探伤设备是非常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出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包括启动电路、探头线圈、测试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供电源,供电源用于为各电路供电;探头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测量线圈,启动电路用于提供激励信号至探头线圈的激励线圈,所述测量线圈用于检测激励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与激励线圈连接,以测出其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判断测试电路取得的信号是否带有表明被测试件表面有、无缺陷的电信号;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报警电路用来对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使其由单一的电信号转化声、光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C3、电感L1~L3和晶体管Q1,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里埃尔至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3的一端和外部电压,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且其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1~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1、电容C3、电阻R2和电感L1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电路包括电容C4~C5、二极管D1和电阻R3,电阻R3为可变电阻,二极管的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3、电容C4的一端,电阻R3的可变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还连接至电阻R3的另一端,所述电容C5和电阻R3的另一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处理电路包括电阻R4~R7、电容C6~C7、晶体管Q2、处理器U1和二极管D2,处理器U2的型号为LM324,电阻R7为可变电阻,所述电容C7的一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7的一端还连接至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在晶体管Q2的基极和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4~R6的一端和处理器U1的引脚3与外部电压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处理器U1的引脚1,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至二极管D2和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可变端连接至处理器U1的引脚2,所述电容C7、二极管D2、电阻R7的另一端、晶体管Q2的发射极和处理器U1的引脚4接地,处理器U1的引脚5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8~R10、电容C8~C9、晶体管Q3、二极管D3和处理器U2,处理器U2的型号为CC7555,二极管D3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处理器U2的引脚2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处理器U2的引脚4连接至引脚8后与电阻R8、二极管D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3的集电极,晶体管Q3的基级连接至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至处理器U2的引脚3,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至处理器U2的引脚6~7后与电容C9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C9的另一端、处理器U2的引脚1和晶体管Q3的发射极接地。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其好处是:(1)本技术设置的涡流探伤设备,电路结构简单,元器件稳定性高,能够准确的探测到钢轨的缺陷,提高检测的准确率,提高了其工作效率。(2)本技术的处理器U1前设有晶体管Q2,使得测试电路的信号可经晶体管Q2放大后再输出至处理器U1,那么处理器U1得到的信号更为准确,并可有效通过其输出是否为低电平来检测被测试钢轨有、无缺陷,避免因为探头线圈的电动势变化不大,而忽略钢轨的裂纹以提高检测的准确率。(3)本技术由处理器U2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构成报警电路,该电路的输入、输出不依赖于输入电平的具体状态,而仅与信号的跳变触发及其本身的电路特性有关,避免发光元件的亮、灭改变只是瞬间动作,工作人员难直接用肉眼观测到其变化,从而忽略了钢轨的裂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启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测试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处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报警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包括启动电路、探头线圈、测试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供电源,因为工人需要日常对钢轨进行检查,那么探伤设备为手持式的便携式设备,便于工作人员使用,所以本申请的供电源采用电池供电。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C3、电感L1~L3和晶体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电路、探头线圈、测试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供电源,供电源用于为各电路供电;探头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测量线圈,启动电路用于提供激励信号至探头线圈的激励线圈,所述测量线圈用于检测激励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与激励线圈连接,以测出其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判断测试电路取得的信号是否带有表明被测试件表面有、无缺陷的电信号;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报警电路用来对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使其由单一的电信号转化声、光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启动电路、探头线圈、测试电路、处理电路、报警电路和供电源,供电源用于为各电路供电;探头线圈包括激励线圈和测量线圈,启动电路用于提供激励信号至探头线圈的激励线圈,所述测量线圈用于检测激励线圈中磁通量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与激励线圈连接,以测出其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所述测试电路的输出端与处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用于判断测试电路取得的信号是否带有表明被测试件表面有、无缺陷的电信号;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输入端连接,报警电路用来对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使其由单一的电信号转化声、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1~R2、电容C1~C3、电感L1~L3和晶体管Q1,所述晶体管Q1的基极里埃尔至电阻R1、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3的一端和外部电压,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至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且其作为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晶体管Q1的发射极连接至电容C2、电阻R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感L1~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至电容C3的一端,所述电容C1、电容C3、电阻R2和电感L1的另一端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轨用手持式涡流探伤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电路包括电容C4~C5、二极管D1和电阻R3,电阻R3为可变电阻,二极管的一端和电容C4的另一端作为该电路的输入端,二极管D1的另一端连接至电阻R3、电容C4的一端,电阻R3的可变端连接至电容C5的一端,电容C4的另一端还连接至电阻R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必友郭清海罗奎郑文坛王永强廖茂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