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59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包括活塞筒、活塞杆、螺旋弹簧、位置监测组件和控制器,活塞筒内部具有绕组线圈,活塞杆插入至活塞筒内,活塞杆的侧壁具有锯齿,且活塞杆的底部具有永磁体,螺旋弹簧绕设在活塞筒和活塞杆的外壁,位置监测组件包括固定在活塞筒顶部筒壁上的U型支撑座、设置在U型支撑座内且与锯齿啮合的轴齿轮和固定在塞筒顶部筒壁上且转轴与轴齿轮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的角度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角度传感器和绕组线圈电连接,并被配置为获取角度传感器的转角,并调节控制绕组线圈通过的电流,使绕组线圈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的活塞杆产生相应的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阻尼的连续调整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具体为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
技术介绍
汽车减震器作用为使车架与车身的震动迅速衰减,用来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目前减震器多采用液压式减震器,该类减震器阻尼一般不可调整,且使用寿命有限。有个别厂家生产了三段式液压减震器,可以分三个档位调整阻尼,但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仍不能实现对阻尼的连续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汽车减震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能够对阻尼的连续调整且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其包括:活塞筒,其内部具有呈环形状的绕组线圈;活塞杆,插入至所述活塞筒内,并可沿着所述活塞筒的内壁轴向移动,所述活塞杆的侧壁具有锯齿,且所述活塞杆的底部具有永磁体,所述绕组线圈环绕包围所述活塞杆;螺旋弹簧,绕设在所述活塞筒和所述活塞杆的外壁;位置监测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活塞筒顶部筒壁上的U型支撑座、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座内且与所述锯齿啮合的轴齿轮和固定在所述塞筒顶部筒壁上且转轴与所述轴齿轮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的角度传感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角度传感器和所述绕组线圈电连接,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转角,并调节控制所述绕组线圈通过的电流,使所述绕组线圈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的活塞杆产生相应的阻力。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轴齿轮的两端的轴部分别插入至所述U型支撑座两对称侧边开设的轴孔内。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电容C1、第一功率管Q1、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控制芯片U1和驱动芯片U2;所述第一功率管Q1的源极、所述第二功率管Q2的漏极和绕组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功率管Q3的源极、所述第四功率管Q4的漏极和绕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第一功率管Q1的漏极和第三功率管Q3的漏极与12V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电容C1的负极、第二功率管Q2的源极和第四功率管Q4的源极与12V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第一功率管Q1、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的栅极和所述驱动芯片U2之间分别对应设置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所述控制芯片U1分别与所述驱动芯片U2和角度传感器连接。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功率管Q1、第二功率管Q2、第三功率管Q3、第四功率管Q4为MOS管或者IGBT。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芯片U1为带模拟输入接口的51单片机。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驱动芯片U2为IR21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位置监测组件监测活塞杆的位置并输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角度传感器的转角,并调节控制绕组线圈通过的电流,使绕组线圈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的活塞杆产生相应强度的阻力,进而对阻尼进行连续可控的调整,而且采用位置监测组件和控制器,相对于目前的三段式液压减震器,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整体结构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活塞筒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活塞杆一方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的控制器与角度传感器和绕组线圈连接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电磁阻尼式减震器,能够对阻尼的连续调整且结构简单。图1-图5示出的是本技术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图,请参阅图1-图5,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其主体部分包括活塞筒100、活塞杆200、螺旋弹簧300、位置监测组件400和控制器500。活塞筒100内部具有呈环形状的绕组线圈110,用于通电产生磁场。活塞杆200插入至活塞筒100内,并可沿着活塞筒100的内壁轴向移动,活塞杆200的侧壁具有锯齿210,且活塞杆200的底部具有永磁体220,绕组线圈110环绕包围活塞杆200,使得绕组线圈110产生的磁场对永磁体220产生相应的阻力。螺旋弹簧300绕设在活塞筒100和活塞杆200的外壁,阻碍活塞筒100和活塞杆200的相对运动,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位置监测组件400用于监测活塞杆200在活塞筒100内的相对移动距离,具体的,位置监测组件400包括固定在活塞筒100顶部筒壁上的U型支撑座410、设置在U型支撑座410内且与锯齿210啮合的轴齿轮420和固定在塞筒100顶部筒壁上且转轴与轴齿轮420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的角度传感器430。当活塞杆200在活塞筒100内相对活塞筒100的内壁轴向移动时,活塞杆200上的锯齿210带动轴齿轮420转动,由于角度传感器430的转轴与轴齿轮420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当轴齿轮420转动时,角度传感器430的转轴同步转动,并将转动的角度数据输送给控制器500。作为优选,轴齿轮420的两端的轴部分别插入至U型支撑座410两对称侧边开设的轴孔内。控制器500分别与角度传感器430和绕组线圈110电连接,并被配置为获取角度传感器430的转角,并调节控制绕组线圈110通过的电流,使绕组线圈110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的活塞杆产生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活塞筒(100),其内部具有呈环形状的绕组线圈(110);/n活塞杆(200),插入至所述活塞筒(100)内,并可沿着所述活塞筒(100)的内壁轴向移动,所述活塞杆(200)的侧壁具有锯齿(210),且所述活塞杆(200)的底部具有永磁体(220),所述绕组线圈(110)环绕包围所述活塞杆(200);/n螺旋弹簧(300),绕设在所述活塞筒(100)和所述活塞杆(200)的外壁;/n位置监测组件(400),包括固定在所述活塞筒(100)顶部筒壁上的U型支撑座(410)、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座(410)内且与所述锯齿(210)啮合的轴齿轮(420)和固定在所述塞筒(100)顶部筒壁上且转轴与所述轴齿轮(420)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的角度传感器(430);/n控制器(500),分别与所述角度传感器(430)和所述绕组线圈(110)电连接,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430)的转角,并调节控制所述绕组线圈(110)通过的电流,使所述绕组线圈(110)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220)的活塞杆(200)产生相应的阻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筒(100),其内部具有呈环形状的绕组线圈(110);
活塞杆(200),插入至所述活塞筒(100)内,并可沿着所述活塞筒(100)的内壁轴向移动,所述活塞杆(200)的侧壁具有锯齿(210),且所述活塞杆(200)的底部具有永磁体(220),所述绕组线圈(110)环绕包围所述活塞杆(200);
螺旋弹簧(300),绕设在所述活塞筒(100)和所述活塞杆(200)的外壁;
位置监测组件(400),包括固定在所述活塞筒(100)顶部筒壁上的U型支撑座(410)、设置在所述U型支撑座(410)内且与所述锯齿(210)啮合的轴齿轮(420)和固定在所述塞筒(100)顶部筒壁上且转轴与所述轴齿轮(420)的其中一个轴部同轴心连接的角度传感器(430);
控制器(500),分别与所述角度传感器(430)和所述绕组线圈(110)电连接,并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430)的转角,并调节控制所述绕组线圈(110)通过的电流,使所述绕组线圈(110)产生相应强度的磁场,对带永磁体(220)的活塞杆(200)产生相应的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磁阻尼式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齿轮(420)的两端的轴部分别插入至所述U型支撑座(410)两对称侧边开设的轴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帆丁守刚曾鸿志周杰乔建华潘颢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