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8049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探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包括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壳体内的分隔板,壳体于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分隔板上开设有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泥浆水由三通与钻杆之间的径向间隔内回返上涌后流入敞口泥浆池内,避免泥浆水外溢而造成环境污染;各个沉淀池内的过滤网对泥浆水进行分级过滤,由于远离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距离三通越远的沉淀池内的泥浆水内所含的颗粒状杂物越小,泥浆水循环利用时可避免杂物堵塞内管、外管间隙而卡死内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
本技术涉及钻探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日趋发展的工程地质勘察形势下,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勘察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地铁类专项勘察钻探施工,双管取芯工艺有效提高了芯样的采取率和减少了芯样的扰动性,但同时双管取芯工艺对钻探用水有了较高的要求。钻探施工离不开冲洗循环液,现阶段最常用的冲洗循环液为泥浆水,泥浆水既能对钻孔起到泥浆护壁、润滑的作用,有效减少钻孔出现跨孔、坍塌和埋钻等孔内事故;又能降低钻头温度,延长钻头寿命。随着泥浆水的不断使用,泥浆水会因为泥土量等沉渣越来越多,导致流动性降低,泥浆返水循环无法正常进行。尤其采用双管钻具钻进时,对泥浆水要求更加严格,双管钻具因内、外管间隙小,少量的砂土、岩屑挤压沉淀后就容易导致内管卡死,出现难以取芯问题。另外钻进施工过程中,泥浆的泄漏、排放、沉渣收集处理问题一直是个难题,尤其是在城市道路上进行钻探施工,泥浆从套管口溢出会对城市路面造成污染,影响市容市貌;未经处理的泥浆水排放,严重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市政排水通道堵塞。通过专用泥浆池进行泥浆水的收集、处理,也成了影响生产效率、安全文明施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推广并实践绿色环保勘察理念是大势所趋。授权公告号为CN20580545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道路钻探施工的泥浆导流循环装置,包括有三通接头、套管、敞口箱,其中三通接头包括三通接头套管插入口、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三通接头通过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与套管连接,三通接头的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流出的泥浆流入敞口箱,三通接头的三通接头套管插入口为钻孔插入口,插入钻杆至孔底进行钻探施工,回返的泥浆通过三通接头与套管连接口上涌时经三通接头泥浆流出口导流至敞口箱。上述的泥浆导流循环装置采用三通结构,泥浆在在敞口箱内实现循环利用,但是未经处理的泥浆水返水循环钻进时,泥浆水会因为泥土量等沉渣越来越多,导致流动性降低,造成高压水管堵塞,无法正常循环钻进施工。尤其是采用双管取芯钻具时,因内管与外管(钻杆)间隙较小,未经泥浆池沉淀、过滤的泥浆水,掺杂着颗粒状的砂土、岩屑等杂物挤压沉淀后容易将内、外管间缝隙填满,造成内管卡死,难以取芯,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泥浆水在未经处理即循环钻进时,会填满内、外管间缝隙,造成内管卡死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包括用于套在钻杆外的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所述三通与所述钻杆之间具有用于返浆的径向间隔,所述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隔板,所述壳体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为方形敞口结构,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排出泥浆水的间隙。优选地,所述过滤网上设有对称布置的挂耳,挂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适配的挂槽。优选地,所述挂耳为U形结构,挂耳的外侧还布置有提手。优选地,所述三通包括本体和同轴布置在所述本体内的套管,所述套管用于套装在钻杆的外部,所述径向间隔成型在所述套管与钻杆之间。优选地,所述套管布置在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套管与所述本体之间布置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还布置有滚轮机构。优选地,各个沉淀池的底部还布置有排泄阀。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还布置有把手,把手共有两个且对称布置在所述壳体长度方向的两侧。优选地,所述分隔板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有两个,两个分隔板将所述壳体沿长度方向均分为三个沉淀池。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在敞口泥浆池内布置分隔板,分隔板将敞口泥浆池分成多个沉淀池,泥浆水由三通与钻杆之间的径向间隔内回返上涌后流入敞口泥浆池内,可以避免泥浆水外溢而造成环境污染;各个沉淀池内的过滤网对泥浆水进行分级过滤,由于远离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距离三通越远的沉淀池内的泥浆水内所含的颗粒状杂物越小,因此最远的沉淀池内含有的颗粒状杂物越少,泥浆水循环利用时可避免杂物堵塞内管、外管间隙而卡死内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的剖视图;图3是图2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三通;11、本体;12、套管;13、密封圈;2、敞口泥浆池;21、壳体;22、沉淀池;3、分隔板;31、引流口;4、过滤网;41、挂耳;42、提手;5、排泄阀;6、把手;7、滚轮机构;71、轮胎;72、轴承;73、连接轴;74、支架;75、制动开关;76、连接板;77、工字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该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包括三通1和敞口泥浆池2,敞口泥浆池2布置在三通1的一侧,三通1与敞口泥浆池2之间相互连通。三通1包括本体11和同轴布置在本体11内的套管12,套管12布置在本体11的底部,套管12用于套装在钻杆的外部,套管12的直径大于钻杆的直径,套管12与钻杆之间形成用于返浆的径向间隔。三通1的本体11用于固定在作业承载面上,套管12的直径为108mm,本体11的直径为120mm,本体11的高度为600mm。钻杆穿过套管12后至孔底进行钻探施工,回返的泥浆上涌至套管12内,经过三通1的本体11流入至敞口泥浆池2内。本体11的底端通过车床加工一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布置有密封圈13,密封圈13固定在本体11与套管12之间,环形凹槽的深度为5mm,密封圈13的直径为130mm。密封圈13可以增加本体11与套管12之间的密封性,泥浆水由套管12回返至三通1内时可避免泥浆水通过本体11与套管12之间的缝隙泄露,回返上涌的泥浆水经过三通1流入敞口泥浆池2内,敞口泥浆池2对泥浆水过滤后再循环输出给钻杆,实现泥浆不外溢。敞口泥浆池2为长方形结构,敞口泥浆池2包括壳体21,壳体21为钢板焊接形成,壳体21内布置有分隔板3,分隔板3共有两个,两个分隔板3沿壳体21的长度方向间隔均匀布置。两个隔板的大小相同,隔板的厚度为20mm,分隔板3的高度低于壳体21的高度40-50mm,分隔板3采用烧焊的方式直接焊接固定在壳体21的内部,以保证分隔板3的密封性良好。壳体21于分隔板3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22,两个隔板将壳体21沿长度方向均分为三个沉淀池22,三个沉淀池22的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在钻杆外的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所述三通与所述钻杆之间具有用于返浆的径向间隔,所述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隔板,所述壳体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套在钻杆外的三通和与三通连接的敞口泥浆池,所述三通与所述钻杆之间具有用于返浆的径向间隔,所述敞口泥浆池包括壳体和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分隔板,所述壳体于所述分隔板的两侧分别形成有沉淀池,所述分隔板上开设有连通相邻两个沉淀池的引流口,各个沉淀池内分别布置有过滤网,相邻两个过滤网中远离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小于靠近所述三通的过滤网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方形敞口结构,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沉淀池的内壁之间具有用于排出泥浆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上设有对称布置的挂耳,挂耳上开设有与所述壳体适配的挂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钻探施工用泥浆导流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耳为U形结构,挂耳的外侧还布置有提手。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钻探施工用泥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少锋张华农兴中刘成军王典姚金王一兆谢洋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