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发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009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豆发酵箱,黄豆发酵箱包括:外壳体、箱门、内壳体、卡槽、盛放盒、透气孔、限位部、水泵、水箱、加水口、进水管、雾化喷头、气泵、氧气罐、加热板、排气口、排气管和过滤板;箱门与外壳体转动连接;内壳体嵌入外壳体内,内壳体内形成培养室,内壳体与外壳体相连接,且内壳体与外壳体围设成容纳腔;至少四个卡槽沿内壳体的深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至少两个盛放盒嵌入培养室内;若干个透气孔设置在盛放盒的侧面和底面上;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盛放盒的两侧,且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嵌入至少四个卡槽内;水泵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水泵嵌入容纳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豆发酵箱
本技术涉及黄豆发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黄豆发酵箱。
技术介绍
目前,在相关技术中,纳豆由黄豆发酵制成,黄豆在发酵前,需在黄豆内添加纳豆菌,由于纳豆菌为嗜氧菌,应通过发酵箱为纳豆菌提供繁殖足够的氧气。因此,设计一种黄豆发酵箱为纳豆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环境,确保黄豆的发酵效率,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黄豆发酵箱。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黄豆发酵箱,黄豆发酵箱包括:外壳体、箱门、内壳体、卡槽、盛放盒、透气孔、限位部、水泵、水箱、加水口、进水管、雾化喷头、气泵、氧气罐、加热板、排气口、排气管和过滤板;箱门与外壳体转动连接;内壳体嵌入外壳体内,内壳体内形成培养室,内壳体与外壳体相连接,且内壳体与外壳体围设成容纳腔;至少四个卡槽沿内壳体的深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至少两个盛放盒嵌入培养室内;若干个透气孔设置在盛放盒的侧面和底面上;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盛放盒的两侧,且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嵌入至少四个卡槽内;水泵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水泵嵌入容纳腔内;水箱与第一输入端相连通;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顶部;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相连通,且进水管嵌入培养室内;雾化喷头与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雾化喷头与进水管相连通;气泵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气泵嵌入容纳腔内,且第二输出端与培养室相连通;氧气罐与第二输入端相连通;加热板嵌入容纳腔内,且加热板与内壳体相连接;排气口同时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排气管穿过外壳体后,排气管嵌入培养室内;过滤板盖合在排气管的外侧,且过滤板与内壳体相连接;其中,透气孔的直径小于黄豆的直径。在该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将箱门与外壳体转动连接,通过转动箱门,以便于将外壳体打开;其次,通过使内壳体嵌入外壳体内,内壳体内形成培养室,内壳体与外壳体相连接,且内壳体与外壳体围设成容纳腔,以便于在培养室内发酵黄豆;再次,通过使至少四个卡槽沿内壳体的深度方向对称设置在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再次,通过将至少两个盛放盒嵌入培养室内,以盛放黄豆;再次,通过将若干个透气孔设置在盛放盒的侧面和底面上,以使黄豆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提升黄豆发酵的质量和效率;再次,通过将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盛放盒的两侧,且至少四个限位部分别嵌入至少四个卡槽内,以实现对盛放盒的支撑作用,以使盛放箱顶部和底部都可以和空气接触,增大黄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黄豆发酵的更好;再次,水泵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水泵嵌入容纳腔内,并将水箱与第一输入端相连通,以增大水泵抽取水箱中的水时的压力;再次,通过将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顶部,以便于向水箱中及时补水,省去更换水箱的步骤,降低操作难度;再次,通过将进水管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相连通,且进水管嵌入培养室内,以对培养室进行加湿,避免培养室内过干,黄豆中水份蒸发的问题产生;再次,通过将雾化喷头与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雾化喷头与进水管相连通,以使水以水雾的形式喷出,避免大水滴将黄豆打湿,同时水雾流动性较强,可与黄豆更充分的接触;再次,气泵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气泵嵌入容纳腔内,且第二输出端与培养室相连通,并将氧气罐与第二输入端相连通,以为纳豆发酵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使黄豆更好的发酵成纳豆;再次,通过使加热板嵌入容纳腔内,且加热板与内壳体相连接,以通过内壳体传导加热板产生的热量,从而对提高培养室的温度,慢速纳豆菌的生存条件;再次,通过使排气口同时贯穿内壳体和外壳体,并使排气管穿过外壳体后,排气管嵌入培养室内,以使培养室内外空气流通,从而避免黄豆发霉腐败;再次,通过将过滤板盖合在排气管的外侧,且过滤板与内壳体相连接,以对换入培养室的空气进行过滤,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再次,通过使透气孔的直径小于黄豆的直径,以避免黄豆从透气孔中掉落,污染培养室。采用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将黄豆放入盛放箱中,在黄豆上均匀撒入纳豆菌,再将盛放箱推入培养室的卡槽内,由于纳豆菌为嗜氧菌,因此通过气泵向培养室内通入氧气,为纳豆菌提供生产环境,同时可防止一些厌氧菌的繁殖,以使黄豆更好的发酵;通过在盛放盒上设置透气孔,以使氧气充分与附着在黄豆上的纳豆菌接触,提高发酵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加热板使培养室内温度升高,使培养室内温度处于纳豆菌的最佳繁殖温度,为纳豆菌提供舒适的生产环境;温度升高后,培养室内的空气湿度下降,通过水泵对水箱中的水增压后,再进行雾化,以增大空气湿度,减少黄豆中的水份流失,提升黄豆发酵后的口感。具体的,水泵采用上海阳光泵业制造有限公司DP型隔膜泵。具体的,雾化喷头采用济宁腾科喷雾设备生产的微细雾化喷嘴。具体的,气泵采用瑞风空调设备(德州)有限公司4-72风机。另外,本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黄豆发酵箱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黄豆发酵箱还包括:湿度温度感应器;湿度温度感应器与内壳体相连接;其中,湿度温度感应器同时与水泵和加热板电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湿度温度感应器与内壳体相连接,以将湿度温度感应器固定在培养室内,以便于检测培养室内的温度湿度;通过将湿度温度感应器同时与水泵和加热板电连接,以通过水泵维持培养室的湿度,通过加热板维持培养室内温度,并通过湿度温度感应器感应培养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是否符合标准,从而便于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控制,维持培养室内温度,时温度处于纳豆菌易繁殖的范围内。具体的,湿度温度感应器采用济宁德立创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防爆型温湿度传感器。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黄豆发酵箱还包括: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与外壳体的外壁相连接;其中,控制面板与湿度温度感应器、加热板和水泵电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控制面板与外壳体的外壁相连接,以将控制面板固定在外壳体的外侧;通过使控制面板与湿度温度感应器、加热板和水泵电连接,湿度温度感应器将感应的数据传输给控制面板,并在控制面板上进行显示,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面板操控加热板和水泵开关,以维持培养室的发酵环境。具体的,控制面板采用广州市赛科自动化控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四联控制面板。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壳体还包括:本体和连接板;连接板绕设在本体的外侧,且连接板与外壳体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连接板绕设在本体的外侧,且连接板与外壳体相连接,以将容纳腔覆盖,避免电路直接暴露在外,导致电路以损坏的问题产生,并使发酵箱更美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黄豆发酵箱还包括:观察口和观察窗;观察口设置贯穿箱门;观察窗盖合在观察口的外侧,且观察窗与箱门相连接。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观察口设置贯穿箱门,以便于对发酵情况进行观察;通过将观察窗盖合在观察口的外侧,且观察窗与箱门相连接,以避免热量和水份散失,保证发酵环境不变。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观察窗为透明亚克力板。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使观察窗为透明亚克力板,以便于清除直观的看到培养室内部情况,且亚克力板硬度较高,不易损坏。...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豆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豆发酵箱包括:/n外壳体;/n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n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嵌入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形成培养室,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且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围设成容纳腔;/n卡槽,至少四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内壳体的深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n盛放盒,至少两个所述盛放盒嵌入所述培养室内;/n透气孔,若干个所述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盛放盒的侧面和底面上;/n限位部,至少四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盛放盒的两侧,且至少四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嵌入至少四个所述卡槽内;/n水泵,所述水泵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水泵嵌入所述容纳腔内;/n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通;/n加水口,所述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顶部;/n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嵌入所述培养室内;/n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n气泵,所述气泵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气泵嵌入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培养室相连通;/n氧气罐,所述氧气罐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通;/n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嵌入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内壳体相连接;/n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同时贯穿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n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外壳体后,所述排气管嵌入所述培养室内;/n过滤板,所述过滤板盖合在所述排气管的外侧,且所述过滤板与所述内壳体相连接;/n其中,所述透气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黄豆的直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豆发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黄豆发酵箱包括:
外壳体;
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外壳体转动连接;
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嵌入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内壳体内形成培养室,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相连接,且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围设成容纳腔;
卡槽,至少四个所述卡槽沿所述内壳体的深度方向对称设置在所述内壳体的两个侧壁上;
盛放盒,至少两个所述盛放盒嵌入所述培养室内;
透气孔,若干个所述透气孔设置在所述盛放盒的侧面和底面上;
限位部,至少四个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至少两个所述盛放盒的两侧,且至少四个所述限位部分别嵌入至少四个所述卡槽内;
水泵,所述水泵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所述水泵嵌入所述容纳腔内;
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第一输入端相连通;
加水口,所述加水口设置在水箱的顶部;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相连通,且所述进水管嵌入所述培养室内;
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进水管相连通;
气泵,所述气泵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气泵嵌入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与所述培养室相连通;
氧气罐,所述氧气罐与所述第二输入端相连通;
加热板,所述加热板嵌入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加热板与所述内壳体相连接;
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同时贯穿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过所述外壳体后,所述排气管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洁苏振成刘威张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康源医药产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