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9800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枢纽、回收枢纽、传输模组、取件模组、转向模组和智能控制部分;供料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一、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和水平动力装置一;基础框架一包括基底一、栏柱、护板一和顶棚;基底一为一长方体一,基底一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一上底面设置四个栏柱,栏柱顶端均设置于一顶棚的下底面上;顶棚面积小于基底一上底面表面积。可实现排线的智能化供料,解决卡线和丢线等问题,排线进入和输出共用一套装置,节约了大量空间,模块化组合,可适应复杂场景,显著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
技术介绍
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它按照所属行业规范规定排线规则、线序、线色、线号等,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如电脑内部主板连接硬盘、光驱的数据线,手机主板连接显示屏的数据线,还有连接设备之间的数据线都统称排线。其体积小、重量轻,主要是用于替代体积较大的线束导线。故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夹头和排线连接部位进行多次检测,传统检测方式多通过人工单一工作台复检,这种模式占用空间大,供料困难,检测件的进入和运出实为不便,检测件临时堆放还占用大量空间,分检效率低,严重影响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解决了传统排线检测流程中存在供料困难,检测件的进入和运出不便,检测件临时堆放占用大量空间,分检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包括供料枢纽、回收枢纽、传输模组、取件模组、转向模组和智能控制部分。所述供料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一、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和水平动力装置一。所述基础框架一包括基底一、栏柱、护板一和顶棚。所述基底一为一长方体一,基底一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一上底面设置四个栏柱,栏柱顶端均设置于一顶棚的下底面上;顶棚面积小于基底一上底面表面积;两护板一设置于栏柱之间。所述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包括上料架和推杆电机一。所述上料架包括四根侧柱一、两个方形板一、限位条和检测板。所述方形板一上均设置四个圆形通孔一,侧柱一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方形板一上等距设置若干长方形通孔一,方形板一上平行设置两限位条和检测板,两限位条和检测板呈“C”字形分布。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四个推杆电机一呈矩形分布,推杆电机一的顶端均设置于上料架的侧柱一上。所述水平动力装置一包括辊筒一、辊筒八、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九。所述辊筒一通过“n”形安装架一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一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一的转轴和辊筒一间传动连接;辊筒八通过支柱架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八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九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九的转轴和辊筒八间传动连接;辊筒八的外径小于长方形通孔一的宽。所述回收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二、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二和水平动力装置二。所述基础框架二包括基底二和护板二。所述基底二为一长方体二,基底二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二上底面平行设置两护板二。所述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二包括回收架和推杆电机二。所述回收架由四根侧柱二、方形板二、定位板和检测装置构成。所述方形板二上均设置四个圆形通孔二,侧柱二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方形板二上等距设置若干长方形通孔二,方形板二上平行设置三块定位板,三块定位板呈“C”字形分布;检测装置设置于定位板左侧,且检测装置呈“n”形。所述推杆电机二设置于基底二上,四个推杆电机二呈矩形分布,推杆电机二的顶端均设置于回收架的侧柱二上。所述水平动力装置二包括辊筒二和伺服电机二。所述辊筒二通过“n”形安装架二设置于基座二上,“n”形安装架二右半部分等距设置若干个长方形开口通槽,长方形开口通槽的槽深和方形板二的厚度相适配,辊筒二一端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二设置于基座二上,伺服电机二的转轴和辊筒二之间传动连接;辊筒二的外径小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宽。所述传输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三、调节装置和传送带装置。所述基础框架三包括基底三和防护壳一;基底三为一长方体三,基底三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三上底面设置防护壳一;防护壳一为一“c”形管一,“c”形管一底板上设置两个长方形通孔三,长方形通孔三上合页连接一透明盖板。所述调节装置为手动调节升降台,手动调节升降台设置于基底三上底面上,两手动调节升降台通过安装架设置于传送带装置两端。所述取件模组包括基础框架四和取件动力装置。所述基础框架四包括基底四和防护壳二。所述基底四为一长方体四,基底四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四上底面设置防护壳二;防护壳二为一“c”形管二,“c”形管二侧板上设置两个长方形通孔四,长方形通孔四上合页连接一透明盖板。所述取件动力装置包括辊筒三、辊筒四、伺服电机三和伺服电机四。所述辊筒三和辊筒四均通过“n”形安装架三设置于基座四上,辊筒三和辊筒四一侧的轴柱上均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三和伺服电机四均设置于基座四上,伺服电机三的转轴和辊筒三之间传动连接,伺服电机四的转轴和辊筒四之间传动连接;辊筒三均位于基座四上底面左侧,辊筒四均位于基座四上底面右侧。所述转向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五和转向动力装置。所述基础框架五包括基底五和防护壳三。所述基底五为一“十”字形板,基底五下底面设置四个万向轮,基底五上底面设置防护壳三;防护壳三为一“c”形管三,“c”形管三的两侧侧板上均设置两个长方形通孔五,长方形通孔五上均设置一“c”形管四,“c”形管四两侧板均设置一长方形通孔八,“c”形管三上底板上设置一长方形通孔六;长方形通孔六合页连接一透明盖板。所述转向动力装置包括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和限位卡条。所述横向动力装置包括辊筒五、伺服电机五、辊筒七和伺服电机八。所述辊筒五通过“n”形安装架四设置于基座五上,“n”形安装架四设置两个长方形开口通槽二,辊筒五一端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五设置于基座五上,伺服电机五的转轴和辊筒五之间传动连接。所述辊筒七通过条形安装架设置于“c”形管四侧壁上,条形安装架设置两条“U”形滑槽;伺服电机八设置于基座五上,伺服电机八的转轴和辊筒七之间传动连接。所述纵向动力装置包括推杆电机三、传动链、伺服电机六、主动轴和从动轴。所述推杆电机三设置于基座五上,一推杆电机三的活动端通过安装架设置一伺服电机六,另一推杆电机三的活动端通过安装架设置一从动轴,伺服电机六的转轴设置于主动轴的一端,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置两个传动盘,主动轴和从动轴的传动盘之间通过传动链传动连接;传动链与长方形开口通槽二、“U”形滑槽相适配。所述限位卡条可拆卸连接于长方形通孔六内。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辅助上件盘和控制装置。所述辅助上件盘为长方形容器,长方形容器左右两侧壁设置“卜”字形限位凸起,长方形容器前侧壁设置红色条块,长方形容器后侧壁设置绿色条块。所述控制装置包括触摸传感器模块、触摸传感器模块二、手势传感器、距离传感器、光电计数传感器一、光电计数传感器二、色彩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所述触摸传感器模块和手势传感器均设置于“c”形管二上;触摸传感器模块二设置于回收架上;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检测块上;四个光电计数传感器一分别设置于长方形通孔六四侧,光电计数传感器二设置于检测装置上;色彩传感器设置于基础框架四内;微处理器设置于供料枢纽上。作为优选,用长方形底板和纵向可调节滑板的组合替换基座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供料枢纽、回收枢纽、传输模组、取件模组、转向模组和智能控制部分;/n所述供料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一、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和水平动力装置一;/n所述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包括上料架和推杆电机一;/n所述上料架包括侧柱一、方形板一、限位条和检测板;/n所述方形板一上设置圆形通孔一,侧柱一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方形板一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方形板一上设置限位条和检测板,限位条和检测板呈“C”字形分布;/n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推杆电机一的顶端设置于上料架的侧柱一上;/n所述水平动力装置一包括辊筒一、辊筒八、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九;/n所述辊筒一通过“n”形安装架一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一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一的转轴和辊筒一间传动连接;辊筒八通过支柱架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八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九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九的转轴和辊筒八间传动连接;辊筒八的外径小于长方形通孔一的宽;/n所述回收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二、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二和水平动力装置二;/n所述传输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三、调节装置和传送带装置;/n所述取件模组包括基础框架四和取件动力装置;/n所述转向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五和转向动力装置;/n所述基础框架五包括基底五和防护壳三;/n所述转向动力装置包括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和限位卡条;/n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辅助上件盘和控制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供料枢纽、回收枢纽、传输模组、取件模组、转向模组和智能控制部分;
所述供料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一、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和水平动力装置一;
所述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一包括上料架和推杆电机一;
所述上料架包括侧柱一、方形板一、限位条和检测板;
所述方形板一上设置圆形通孔一,侧柱一设置于圆形通孔一内,方形板一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一,方形板一上设置限位条和检测板,限位条和检测板呈“C”字形分布;
所述推杆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推杆电机一的顶端设置于上料架的侧柱一上;
所述水平动力装置一包括辊筒一、辊筒八、伺服电机一和伺服电机九;
所述辊筒一通过“n”形安装架一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一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一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一的转轴和辊筒一间传动连接;辊筒八通过支柱架设置于基底一上,辊筒八一侧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九设置于基底一上,伺服电机九的转轴和辊筒八间传动连接;辊筒八的外径小于长方形通孔一的宽;
所述回收枢纽包括基础框架二、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二和水平动力装置二;
所述传输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三、调节装置和传送带装置;
所述取件模组包括基础框架四和取件动力装置;
所述转向模组包括基础框架五和转向动力装置;
所述基础框架五包括基底五和防护壳三;
所述转向动力装置包括横向动力装置、纵向动力装置和限位卡条;
所述智能控制部分包括辅助上件盘和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框架一包括基底一、栏柱、护板一和顶棚;
所述基底一为一长方体一,基底一下底面设置万向轮,基底一上底面设置栏柱,栏柱顶端设置于一顶棚的下底面上;
所述顶棚面积小于基底一上底面表面积;两护板一设置于栏柱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框架二包括基底二和护板二;
所述基底二为一长方体二,基底二下底面设置万向轮,基底二上底面设置两护板二;
所述竖直方向动力装置二包括回收架和推杆电机二;
所述回收架由侧柱二、方形板二、定位板和检测装置构成;
所述方形板二上设置圆形通孔二,侧柱二设置于圆形通孔二内,方形板二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二,方形板二上设置定位板,定位板呈“C”字形分布;检测装置设置于定位板左侧,且检测装置呈“n”形;
所述推杆电机二设置于基底二上,推杆电机二的顶端设置于回收架的侧柱二上;
所述水平动力装置二包括辊筒二和伺服电机二;
所述辊筒二通过“n”形安装架二设置于基座二上,“n”形安装架二右半部分设置长方形开口通槽,长方形开口通槽的槽深和方形板二的厚度相适配,辊筒二一端的轴柱上设置轮槽,伺服电机二设置于基座二上,伺服电机二的转轴和辊筒二之间传动连接;辊筒二的外径小于长方形通孔二的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排线生产的智能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框架三包括基底三和防护壳一;基底三为一长方体三,基底三下底面设置万向轮,基底三上底面设置防护壳一;防护壳一为一“c”形管一,“c”形管一底板上设置长方形通孔三,长方形通孔三上连接一透明盖板;
所述调节装置为手动调节升降台,手动调节升降台设置于基底三上底面上,两手动调节升降台通过安装架设置于传送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荣华杨渊翔刘金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浩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