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952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第一绝缘图案及反射图案。驱动基板具有第一接垫、第二接垫、第三接垫及连接区。第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及驱动基板的第一接垫。第二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二电极及驱动基板的第二接垫。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上。反射图案设置于第一绝缘图案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演进,具有高解析与薄型化的显示装置受到主流市场的喜爱。近几年来,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元件的工艺技术的突破,已发展出可将发光二极管元件以阵列排列制作出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Micro-LEDdisplay)或毫米等级的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等,其不需要设置液晶层(Liquidcrystal)及彩色滤光片(Colorfilter),而能进一步减少显示装置的厚度。此外,相较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具有更省电、寿命更长的优势。在目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中,需通过巨量转移(Masstransfer)将大量的发光二极管元件转置于另一基板上。然而,现今的显示装置通常具有动辄百万计的像素,且发光二极管元件尺寸微小而难以精准地进行拾取及对位,容易因对位误差而造成发光二极管元件无法精准地置放于预定位置,进而造成发光二极管元件无法正常驱动的问题。也就是说,目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的制造良率偏低,而需修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性能佳及易修补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第一绝缘图案及反射图案。驱动基板具有第一接垫、第二接垫、第三接垫及连接区,其中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相对设置,第三接垫与连接区相对设置,且第三接垫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和第二接垫的其中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驱动基板上,且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侧壁上,第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及驱动基板的第一接垫,且第二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二电极及驱动基板的第二接垫。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上,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至第三接垫。反射图案设置于第一绝缘图案上。反射图案包括第一部及第一部,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的另一个且由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上方延伸至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第二部电性连接至驱动基板的第三接垫且与反射图案的第一部于结构上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图案的第一部具有一开口,而反射图案的第二部设置于第一部的开口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驱动基板还具有连接线,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所述其中一个通过该连接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反射图案重叠于驱动基板的连接线,且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连接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粘着图案。第一粘着图案设置于驱动基板上,其中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第一粘着图案上。驱动基板还具有连接线,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所述其中一个通过该连接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反射图案重叠于驱动基板的连接线,且第一粘着图案设置于连接线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图案的第二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另一个及驱动基板的第三接垫。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效率高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发光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绝缘图案,设置于驱动基板上。第二绝缘图案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二绝缘图案的第一端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反射图案的第一部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的第一端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二部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的第二端上。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绝缘图案的材质与第一绝缘图案的材质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第二绝缘图案的折射率介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部分的折射率与驱动基板的一部分的折射率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第二绝缘图案上。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驱动基板的连接区上,且反射图案的第一部电性连接至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与驱动基板的基底的距离大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与驱动基板的基底的距离,且位于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的另一个上的反射图案的第二部与驱动基板的基底的距离小于位于第一绝缘图案的上表面上的反射图案的第一部与驱动基板的基底的距离,其中第一绝缘图案的上表面背向驱动基板的基底。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反射图案的膜厚大于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的至少一个的膜厚。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图案具有背向驱动基板的上表面,且第一绝缘图案的上表面实质上为平坦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具有在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上的第一间隙,反射图案的第一部与反射图案的第二部具有位于连接区上的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及第二间隙在同一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宽度及第二宽度,且第二宽度小于第一宽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背对驱动基板的上表面,上表面的区域位于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反射图案重叠于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上表面的所述区域、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驱动基板、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第一连接元件、第二连接元件、第一绝缘图案及反射图案。驱动基板具有第一接垫、第二接垫、第三接垫及连接区,其中第一接垫与第二接垫相对设置,第三接垫与连接区相对设置,且第三接垫电性连接至第一接垫和第二接垫的其中一个。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驱动基板上,且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第一连接元件及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第一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n一驱动基板,具有一第一接垫、一第二接垫、一第三接垫及一连接区,其中该第一接垫与该第二接垫相对设置,该第三接垫与该连接区相对设置,且该第三接垫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其中一个;/n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且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n一第一连接元件及一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侧壁上,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一电极及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一接垫,且该第二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二电极及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二接垫;/n一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该第一连接元件及该第二连接元件上,该第一连接元件和该第二连接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以及/n一反射图案,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图案上,其中该反射图案包括:/n一第一部,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元件和该第二连接元件的另一个,且由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上方延伸至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区上;以及/n一第二部,电性连接至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三接垫,且与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一部于结构上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904 TW 109130349;20200605 US 63/035,056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一驱动基板,具有一第一接垫、一第二接垫、一第三接垫及一连接区,其中该第一接垫与该第二接垫相对设置,该第三接垫与该连接区相对设置,且该第三接垫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其中一个;
一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且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
一第一连接元件及一第二连接元件,设置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侧壁上,其中该第一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一电极及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一接垫,且该第二连接元件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二电极及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二接垫;
一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该第一连接元件及该第二连接元件上,该第一连接元件和该第二连接元件的其中一个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以及
一反射图案,设置于该第一绝缘图案上,其中该反射图案包括:
一第一部,电性连接至该第一连接元件和该第二连接元件的另一个,且由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上方延伸至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区上;以及
一第二部,电性连接至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三接垫,且与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一部于结构上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一部具有一开口,而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二部设置于该第一部的该开口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驱动基板还具有一连接线,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所述其中一个通过该连接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该反射图案重叠于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线,且该第一绝缘图案设置于该连接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第一粘着图案,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其中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第一粘着图案上;
该驱动基板还具有一连接线,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二接垫的所述其中一个通过该连接线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接垫,该反射图案重叠于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线,且该第一粘着图案设置于该连接线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其中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具有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的其中一个设置于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区上,且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一部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的所述其中一个。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二部电性连接至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该第一电极和该第二电极的另一个及该驱动基板的该第三接垫。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发光效率高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元件的一发光效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绝缘图案,设置于该驱动基板上,其中该第二绝缘图案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二绝缘图案的该第一端设置于该驱动基板的该连接区上,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一部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图案的该第一端上,且该反射图案的该第二部设置于该第二绝缘图案的该第二端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绝缘图案的材质与该第一绝缘图案的材质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一第二发光二极管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仲展刘品妙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