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41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包括车辆探测单元,对称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上侧中心上,用于对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润滑材料存储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左侧,用于对润滑材料进行存储;润滑材料泵送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下侧,用于抽取润滑材料存储单元内存储的润滑材料,并将润滑材料输送至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底部两侧,用于对钢轨进行涂油。该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对钢轨和车轮接触区域的滑动摩擦部位进行自动涂油作业,起到降低钢轨小半径曲线侧磨现象,降低因列车轮对与钢轨摩擦产生的强烈噪音和振动,延长钢轨和车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
本技术涉及轨道装备
,具体是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轨道车辆的不断进步,修建地铁线路的城市数量和地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轨道车辆运营中的轮轨损伤、噪声、曲线钢轨磨耗等问题也随之愈加突出,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轨道车辆运营部门的劳动强度,产生安全生产隐患。为了对轨道交通线路曲线区段内的钢轨和车轮接触区域的滑动摩擦部位进行自动涂油作业,起到降低钢轨小半径曲线侧磨现象,降低因列车轮对与钢轨摩擦产生的强烈噪音和振动,需要设计出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来满足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包括车辆探测单元,对称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上侧中心上,用于对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润滑材料存储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左侧,用于对润滑材料进行存储;润滑材料泵送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下侧,用于抽取润滑材料存储单元内存储的润滑材料,并将润滑材料输送至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底部两侧,用于对钢轨进行涂油;平移式屏蔽门,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右侧上方;压力传感器,布设在主机箱壳体的中心部分;核心控制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内侧,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控制整套系统运转以及人机交互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滑材料泵送单元包括柱塞泵、泵送电机以及凸轮机构;所述泵送电机设置在主机箱壳体内,且其转动端固定有凸轮机构;与所述凸轮机构相配合的柱塞泵设置在润滑材料存储单元的一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包括风动喷嘴、加紧支架、传感器以及油管接头;所述油管接头设置在加紧支架上,且依次与油管和风动喷嘴相通;所述风动喷嘴设置在加紧支架上,加紧支架滑动设置在钢轨上;所述加紧支架的一侧设有传感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核心控制单元的芯片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所述核心控制单元还包括防止外界电磁场干扰的硬件看门狗电路。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机箱壳体上还设有与核心控制单元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且触摸屏和核心控制单元之间采用USART协议通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单元,采用模块化插接设计,实现即插即用;2、对钢轨和车轮接触区域的滑动摩擦部位进行自动涂油作业,起到降低钢轨小半径曲线侧磨现象,降低因列车轮对与钢轨摩擦产生的强烈噪音和振动,延长钢轨和车轮的使用寿命;3、采用USART协议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全部的参数、设置指令均直观显示在触摸屏上,用户无需记忆各种控制旋钮的使用方法,仅通过简洁直观的UI界面,根据画面提示即可轻松了解设备工作状态并进行设备参数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中润滑材料涂抹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中核心控制单元的电气原理图。图中:1-车辆探测单元、2-核心控制单元、3-润滑材料存储单元、4-润滑材料泵送单元、5-主机箱壳体、6-平移式屏蔽门、7-压力传感器、8-钢轨、9-风动喷嘴、10-加紧支架、11-传感器、12-油管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包括车辆探测单元1,对称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上侧中心上,用于对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左侧,用于对润滑材料进行存储;润滑材料泵送单元4,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下侧,用于抽取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内存储的润滑材料,并将润滑材料输送至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底部两侧,用于对钢轨8进行涂油;平移式屏蔽门6,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右侧上方;压力传感器7,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中心部分;核心控制单元2,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内侧,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采用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控制整套系统运转以及人机交互设置。所述润滑材料泵送单元4包括柱塞泵、泵送电机以及凸轮机构;所述泵送电机设置在主机箱壳体5内,且其转动端固定有凸轮机构;与所述凸轮机构相配合的柱塞泵设置在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的一侧;这样设置,当收到核心控制单元2的驱动信号时,泵送电机旋转驱动凸轮机构,挤压柱塞泵来抽取润滑材料储存单元3中的润滑材料,通过油管输送到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所述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包括风动喷嘴9、加紧支架10、传感器11以及油管接头12;所述油管接头12设置在加紧支架10上,且依次与油管和风动喷嘴9相通;所述风动喷嘴9设置在加紧支架10上,加紧支架10滑动设置在钢轨8上;所述加紧支架10的一侧设有传感器11;这样设置,当油管内的润滑材料通过油管接头12输送到风动喷嘴9内后,在压力的作用下,风动喷嘴9会将润滑材料喷涂在钢轨8上。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收到核心控制单元2的驱动信号时,泵送电机旋转驱动凸轮机构,挤压柱塞泵来抽取润滑材料储存单元3中的润滑材料,通过油管输送到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此时油管内的润滑材料通过油管接头12输送到风动喷嘴9内后,在压力的作用下,风动喷嘴9会将润滑材料喷涂在钢轨8上。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改进之处为:所述核心控制单元2的芯片采用STM32F103ZET6单片机;所述核心控制单元2还包括防止外界电磁场干扰的硬件看门狗电路。所述主机箱壳体5上还设有与核心控制单元2进行人机交互的触摸屏,且触摸屏和核心控制单元2之间采用USART协议通讯。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辆探测单元(1),对称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上侧中心上,用于对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n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左侧,用于对润滑材料进行存储;/n润滑材料泵送单元(4),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下侧,用于抽取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内存储的润滑材料,并将润滑材料输送至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n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底部两侧,用于对钢轨(8)进行涂油;/n平移式屏蔽门(6),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右侧上方;/n压力传感器(7),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中心部分;以及/n核心控制单元(2),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内侧,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控制整套系统运转以及人机交互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探测单元(1),对称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上侧中心上,用于对车轮的位置进行检测;
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左侧,用于对润滑材料进行存储;
润滑材料泵送单元(4),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下侧,用于抽取润滑材料存储单元(3)内存储的润滑材料,并将润滑材料输送至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内;
润滑材料涂抹单元,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底部两侧,用于对钢轨(8)进行涂油;
平移式屏蔽门(6),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右侧上方;
压力传感器(7),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的中心部分;以及
核心控制单元(2),布设在主机箱壳体(5)内侧,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核心,触摸屏作为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控制整套系统运转以及人机交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单片机控制的智能轨道涂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材料泵送单元(4)包括柱塞泵、泵送电机以及凸轮机构;所述泵送电机设置在主机箱壳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昕张贺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运捷轨道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