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撑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9310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支撑脚轮,包括一脚轮架,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滚轮通过一转动轴与脚轮架连接,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主动轴,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脚轮架上方且与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钢球部分伸出容纳腔的开口端,这样,在受超过脚轮的载重或受到瞬间冲击的外力时,钢球会接抵触到底盖底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增加了一个辅助受力点,那么脚轮的受力会分布在主受力点和辅助受力点这两个点上,对脚轮的各配件要求亦相应降低,既可以增加载荷,更能接受使用时的瞬间冲击所带来对脚轮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支撑脚轮
本技术涉及脚轮
,尤其涉及一种双支撑脚轮。
技术介绍
脚轮包括活动脚轮和固定脚轮,活动脚轮也就我们所说的万向轮,它的结构允许360度旋转,固定脚轮也叫定向脚轮,它没有旋转结构,不能转动。目前市场上所有的万向脚轮,为了行走省力,都在设计时为脚轮设置一定的偏心,脚轮在受重后,有一个向前的力,这样,带脚轮的设备的起动力会更少,推起来更轻便。但这一偏心的设置,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因素,首先,带偏心的脚轮,在使用时,经常受到瞬间的冲击力,容易超越脚轮设计载荷而造成意外;其次,脚轮的偏心越大,脚轮的负载越少,一定上影响了脚轮的应用范围;再次,带偏心的脚轮,在设计时为达到更大的载荷,就要加大脚轮的体积,使所设计的脚轮成本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万向脚轮,由于其为了行走省力,而在设计时为脚轮设置一定的偏心,从而导致脚轮在使用时,经常受到瞬间的冲击力,容易超越脚轮设计载荷而造成意外的问题,提供一种双支撑脚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支撑脚轮,包括一脚轮架,所述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所述滚轮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脚轮架连接,所述述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所述脚轮架上方且与所述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所述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所述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所述钢球部分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r>进一步地,所述底盖与所述凹柱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与所述钢球适配的避让槽。进一步地,所述底盖呈环状草帽状,包括底沿、上沿及连接所述底沿、上沿的两侧侧沿,所述底沿、上沿及两侧侧沿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脚轮架和滚轮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进一步地,所述滚轮的外圈分别套设有一橡胶套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双支撑脚轮,包括一脚轮架,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滚轮通过一横向设置的转动轴与脚轮架连接,述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脚轮架上方且与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钢球部分伸出容纳腔的开口端,这样,在没有受重或没有受外力瞬间冲击时,钢球是不会接抵触到底盖底部的,主动轴是脚轮整体安装的唯一的受力点,只有在受超过脚轮的载重或受到瞬间冲击的外力时,钢球会接抵触到底盖底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这样,增加一个辅助受力点,那么脚轮的受力会分布在主受力点和辅助受力点这两个点上,对脚轮的各配件要求亦相应降低,既可以增加载荷,更能接受使用时的瞬间冲击所带来对脚轮的伤害,同时,钢球的作用是保证脚轮受重后也可以在平面万向转动的作用,改变了原来带一定的偏心的脚轮其受力是单点,而且是带偏心,使在载重后对脚轮产品的各个配件都有着过盈重很大的设计要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的脚轮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的脚轮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的脚轮换风灯具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的脚轮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脚轮的分解图。图6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双支撑脚轮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6,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支撑脚轮,包括一脚轮架1,所述脚轮架1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2,两所述滚轮2通过一横向设置的转动轴3与所述脚轮架1连接,所述述脚轮架1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4,所述主动轴4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所述脚轮架1上方且与所述脚轮架1间隔设置的底盖5,所述主动轴4是连接上方的底盖5或其他合适的安装方式,所述主动轴4是脚轮的整体安装的主受力点,所述述脚轮架1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6,所述凹柱6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61,所述容纳腔61内壁为球面结构,所述容纳腔61内设有一钢球7,所述钢球7部分伸出所述容纳腔61的开口端。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4是脚轮整体安装的主受力点,在没有受重或没有受外力瞬间冲击时,所述容纳腔61内的所述钢球7是不会接抵触到所述底盖5的底部的,这样,在没有受重或没有受外力瞬间冲击时,所述主动轴4是脚轮整体安装的唯一的受力点,只有在受超过脚轮的载重或受到瞬间冲击的外力时,所述容纳腔61内的所述钢球7会接抵触到所述底盖5的底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这样,增加一个辅助受力点,那么脚轮的受力会分布在主受力点和辅助受力点这两个点上,对脚轮的各配件要求亦相应降低,既可以增加载荷,更能接受使用时的瞬间冲击所带来对脚轮的伤害,同时,所述钢球7的作用是保证脚轮受重后也可以在平面万向转动的作用,改变了原来带一定的偏心的脚轮其受力是单点,而且是带偏心,使在载重后对脚轮产品的各个配件都有着过盈重很大的设计要求。进一步地,所述底盖5与所述凹柱6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与所述钢球7适配的避让槽51,增加了所述钢球7接抵触所述底盖5底部时的接触面积,以便在受超过脚轮的载重或受到瞬间冲击的外力时,所述钢球7会接抵触到所述底盖5的底部,起到更好的辅助支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底盖5呈环状草帽状,包括底沿52、上沿53及连接所述底沿52、上沿53的两侧侧沿54,所述底沿52、上沿53及两侧侧沿54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脚轮架2和滚轮2容纳在所述容纳空间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底盖5设有用于与所述主动轴4装配的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滚轮2的外圈分别套设有一橡胶套8,减震效果好。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双支撑脚轮,包括一脚轮架,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滚轮通过一横向设置的转动轴与脚轮架连接,述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脚轮架上方且与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钢球部分伸出容纳腔的开口端,这样,在没有受重或没有受外力瞬间冲击时,钢球是不会接抵触到底盖底部的,主动轴是脚轮整体安装的唯一的受力点,只有在受超过脚轮的载重或受到瞬间冲击的外力时,钢球会接抵触到底盖底部,起到辅助支撑作用,这样,增加一个辅助受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支撑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脚轮架,所述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所述滚轮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脚轮架连接,所述述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所述脚轮架上方且与所述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所述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所述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所述钢球部分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撑脚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脚轮架,所述脚轮架两侧分别设有一滚轮,两所述滚轮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脚轮架连接,所述述脚轮架顶部端面一侧边缘插设有一竖直设置的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顶端套设有一设置在所述脚轮架上方且与所述脚轮架间隔设置的底盖,所述脚轮架顶部端面另一侧边缘设有一凹柱,所述凹柱的顶部端面设有一内大口小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壁为球面结构,所述容纳腔内设有一钢球,所述钢球部分伸出所述容纳腔的开口端。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锡全卢中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大进脚轮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