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哲文专利>正文

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826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落帐篷杆,涉及帐篷杆技术领域。该防脱落帐篷杆,包括第一长杆,所述第一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地钉,所述第一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第一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长杆,所述第二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二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第二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长杆,所述第三长杆的上端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的下端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长杆,所述第四长杆的上端与套杆固定连接。该防脱落帐篷杆,转动卡钩与防脱卡头相互配合,当风力带动帐篷杆晃动时,转动卡钩与防脱卡头会相互卡紧,并触发第二防脱机构,双重保障,使插杆与套杆连接更紧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落帐篷杆
本专利技术涉及帐篷杆
,具体为一种防脱落帐篷杆。
技术介绍
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其中帐篷杆对帐篷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帐篷杆多是多根金属杆分为一组,之间用弹性带连接,使用时相互插接连接成长杆,当野外露营风力稍大时,风吹动帐篷带动帐篷杆晃动,帐篷杆存在相互脱落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帐篷杆,使帐篷杆之间连接稳定,受到风力影响,不会相互脱落。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包括第一长杆,所述第一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地钉,所述第一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第一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长杆,所述第二长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第二长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所述第二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长杆,所述第三长杆的上端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的下端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长杆,所述第四长杆的上端与套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的下端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的右侧设置有第五长杆,所述第五长杆的上端与插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长杆的下端与插地钉固定连接,上述机构除所述插地钉之外均插接有弹性带。优选的,所述插杆包括有插接筒、第一凹槽、环形卡块和转动卡钩,所述插接筒的下侧与第三长杆固定连接,所述插接筒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插接筒通过第一凹槽转动连接有转动卡钩,所述插接筒的内壁上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卡块。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数量为六个,且等距环绕排列,所述环形卡块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排列,所述环形卡块设置在第一凹槽的下侧。优选的,所述套杆包括有套接筒、滑动槽和第一防脱机构,所述套接筒的下侧与第二长杆固定连接,所述套接筒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套接筒的内侧通过滑动槽滑动连接有第一防脱机构。优选的,所述第一防脱机构包括有连接杆、防脱卡头、连接块、滑动块、连接环和第二防脱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卡头,所述防脱卡头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环绕排列,所述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脱机构,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杆、防脱卡头和连接块的上下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块的外侧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通过滑动槽与套接筒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在套接筒的外侧。优选的,所述第二防脱机构包括有按压球、弹簧、转动板、挡块、推拉杆、防脱卡板和弹性带,所述按压球设置在防脱卡头的下侧,且所述按压球通过第二凹槽与防脱卡头活动连接,所述按压球的上侧设置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下端与第二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板的上侧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左侧与第二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的下侧右侧固定连接有推拉杆,所述防脱卡板的中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推拉杆的右侧通过槽口与防脱卡板活动连接,所述防脱卡板的下端与第二凹槽内壁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防脱落帐篷杆,插杆和套杆在连接时,内部机构会相互卡紧,受风力影响,内部机构会连接更紧,使帐篷杆之间不会脱落。(2)、该防脱落帐篷杆,转动卡钩与防脱卡头相互配合,当风力带动帐篷杆晃动时,转动卡钩与防脱卡头会相互卡紧,并触发第二防脱机构,双重保障,使插杆与套杆连接更紧密。(3)、该防脱落帐篷杆,通过滑动槽可以将第一防脱机构推出,便于帐篷杆的安装和拆卸。(4)、该防脱落帐篷杆,防脱卡板与环形卡块卡接,可以缓解防脱卡头与转动卡钩之间的压力,并可以使插杆与套杆之间连接更紧固,不会有分离脱落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插杆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插杆纵剖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套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套杆纵剖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防脱机构纵剖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防脱机构正视图。图中:1、第一长杆;2、第二长杆;3、第三长杆;4、第四长杆;5、第五长杆;6、插地钉;7、插杆;701、插接筒;702、第一凹槽;703、环形卡块;704、转动卡钩;8、套杆;801、套接筒;802、滑动槽;803、第一防脱机构;804、连接杆;805、防脱卡头;806、连接块;807、滑动块;808、连接环;809、第二防脱机构;810、按压球;811、弹簧;812、转动板;813、挡块;814、推拉杆;815、防脱卡板;9、弹性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包括第一长杆1,第一长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地钉6,第一长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第一长杆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长杆2,第二长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7,第二长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第二长杆2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长杆3,第三长杆3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第三长杆3的下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第三长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长杆4,第四长杆4的上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第四长杆4的下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第四长杆4的右侧设置有第五长杆5,第五长杆5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第五长杆5的下端与插地钉6固定连接,上述机构除插地钉6之外均插接有弹性带9。插杆7包括有插接筒701、第一凹槽702、环形卡块703和转动卡钩704,插接筒701的下侧与第三长杆3固定连接,插接筒701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702,插接筒701通过第一凹槽702转动连接有转动卡钩704,插接筒701的内壁上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卡块703。第一凹槽702的数量为六个,且等距环绕排列,环形卡块703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排列,环形卡块703设置在第一凹槽702的下侧。套杆8包括有套接筒801、滑动槽802和第一防脱机构803,套接筒801的下侧与第二长杆2固定连接,套接筒8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802,套接筒801的内侧通过滑动槽802滑动连接有第一防脱机构803。第一防脱机构803包括有连接杆804、防脱卡头805、连接块806、滑动块807、连接环808和第二防脱机构809;连接杆80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防脱卡头805,防脱卡头805的外侧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环绕排列,第二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防脱机构809,连接杆80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06,连接杆804、防脱卡头805和连接块806的上下侧均开设有通孔,连接块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包括第一长杆(1),所述第一长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地钉(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所述第一长杆(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长杆(2),所述第二长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7),所述第二长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所述第二长杆(2)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长杆(3),所述第三长杆(3)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3)的下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长杆(4),所述第四长杆(4)的上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4)的下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4)的右侧设置有第五长杆(5),所述第五长杆(5)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长杆(5)的下端与插地钉(6)固定连接,上述机构除所述插地钉(6)之外均插接有弹性带(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包括第一长杆(1),所述第一长杆(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插地钉(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杆(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所述第一长杆(1)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长杆(2),所述第二长杆(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插杆(7),所述第二长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杆(8),所述第二长杆(2)的右侧设置有第三长杆(3),所述第三长杆(3)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3)的下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长杆(3)的右侧设置有第四长杆(4),所述第四长杆(4)的上端与套杆(8)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4)的下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长杆(4)的右侧设置有第五长杆(5),所述第五长杆(5)的上端与插杆(7)固定连接,所述第五长杆(5)的下端与插地钉(6)固定连接,上述机构除所述插地钉(6)之外均插接有弹性带(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包括有插接筒(701)、第一凹槽(702)、环形卡块(703)和转动卡钩(704),所述插接筒(701)的下侧与第三长杆(3)固定连接,所述插接筒(701)的上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702),所述插接筒(701)通过第一凹槽(702)转动连接有转动卡钩(704),所述插接筒(701)的内壁上侧固定连接有环形卡块(7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702)的数量为六个,且等距环绕排列,所述环形卡块(703)的数量为四个,且等距排列,所述环形卡块(703)设置在第一凹槽(702)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落帐篷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杆(8)包括有套接筒(801)、滑动槽(802)和第一防脱机构(803),所述套接筒(801)的下侧与第二长杆(2)固定连接,所述套接筒(8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动槽(8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欧哲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