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哲文专利>正文

结构改良的摇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01452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摇杆,其握把下方的主杆向下穿过设于摇杆座承槽内的半球体中央以及一触块后,再嵌置C形扣件而结合成摇杆。主杆于半球体上方设顶簧缘,其上套设一顶持块以顶持住套于顶持块与摇杆座承槽及半球体之间的顶持弹簧及复位弹簧,触块顶触控制方向的开关,开关是以固定栓定位于摇杆座端座盖的外侧,而摇杆座与底部座盖之间另设两方向调整限止块。这种摇杆使用寿命长,开关更换方便,可变换方向控制形态。(*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使用该摇杆可延长摇杆座的使用寿命,并可使开关定位并且换置方便。目前现有的摇杆结构中,(请参阅图6所示),具有一圆柱状主杆80,该主杆80顶端设有相互结合的螺纹与握把81,并于其中段适当的位置上设有顶球缘82,用其顶持住在一半球体83顶端的平面上,而该球体83是置于一摇杆座90的承槽91的内部。穿过半球体83及承槽91的主杆80的端部上,套置两相对的顶持座84和底座85。顶持座84与底座85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两座体84、85之间套置有弹簧86,将两座体84、85确实地撑开,而于主杆80穿出底座85的端部上,嵌置一C形扣87,使底座85上的各构件不致脱出主杆80。另请配合参考图7所示,摇杆座90底部各角端凹设有开关槽92,各开关槽92顶端面向下伸出两定位梢920,而开关93具有数目相对应的穿孔930,开关93可使穿孔930直接对准定位梢920,而将开关93压入开关槽92内。定位梢920穿入穿孔930内,开关93即定位于开关槽92内,再于摇杆座90的底部以螺栓固定一座盖88,座盖88即可盖住开关槽92底部的开口端,开关93由底盖88所压制,固定于开关槽92中而无法退出。上述现有摇杆结构,其本身乃有无法克服的缺点;诸如:1.使用寿命不长:由于顶持座84与底座85之间的弹簧86的作用,使主杆80平时由弹簧86向下拉引,主杆80的顶球缘82,向下压制半球体83而使其与摇杆座90的承槽91表面缘紧密地贴合,当手握住握把81操纵主杆80的方向时,半球体-->83与承槽91成紧密贴合的磨擦的状态,这时,除了摇动主杆80外,大部份力量均使半球体83压向承槽91表面,造成很大的磨擦力,使得半球体83与承槽91表面,因磨擦所造成的损坏程度更为严重,半球体83与承槽91由于磨损,会影响主杆80形成角度的偏移,导致无法精确地控制方向,使用寿命自然会大幅度缩短,因而必须经常作维修并更换零件,这就提高了使用成本。2.零件更换不易:由于开关93的定位,是由本身穿孔930与开关槽92上的定位梢920配合,以及座盖88的顶持,使开关93能确实地固定在开关槽92内,这种结构形态,常常造成换置开关93上的困难,因为倘若有单一组开关93损坏需换装时,必须同时松开多组开关的固定座盖88与摇杆座90的螺栓后,使各开关槽92成开放状态,方可取出更换开关槽92内有故障的开关93,而无法单独对某一组开关槽92及开关93作更换修理,维护上相当不便。3.无法改变方向控制的形态:以现有摇杆的结构而言,可控制方向除了上、下、左、右等四个方向外,对于中间的四十五度角亦有控制能力,为八个方向的综合控制的设计,无法就特定需要的方向,做定向控制,实有其不便之处。为使摇杆的结构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更换零的快速方便性,以及可随需要改变特定方向数目的功能。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该摇杆由半球体上方顶持于承槽置簧缘与主杆顶簧缘之间的顶持弹簧支持住主杆,有效减少主杆压制半球体的力量,并减轻半球体与摇杆座承槽的磨擦程度,进而达到延长摇杆寿命的目的。-->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开关固定于摇杆座开关槽内,开关以一固定栓直接固定,可直接通过固定栓的旋紧或松脱,达到对单一开关换置的功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摇杆座与摇杆底部座盖之间,加设有可调整位置的限止块,该限止块具有限止槽,可限止住主杆偏动的角度,达到调整方向控制数目的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该摇杆具有一顶端结合有握把的主杆,主杆底端穿过一设于摇杆座承槽内的半球体,并于穿过半球体的主杆体端部,套置一触块,触块底端配装一C形扣与主杆结合,摇杆座底部角端各设供开关固定的开关槽,摇杆底部再以座盖予以封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套穿半球体的上方的主杆外缘为台皆层状,其上设置有顶簧缘及顶球缘,顶簧缘上设一底端具顶簧凹肩的顶持块,该顶持块与一顶持弹簧顶端相互顶持,顶持弹簧底部跨置于摇杆座承槽外伸的置簧缘上,是可由于以顶主杆,而抵消主杆压制半球体的力量,从而减轻半球体与承槽间的磨擦力的,而顶簧缘至半球体顶端缘之间,套设一弹性系数极小的复位弹簧,是可使半球体可保持在承槽内定位的;摇杆座的开关槽与开关之间的固定,是以一固定栓于座盖环面外侧,穿过开关螺入开关槽顶部而固定开关的;摇杆座与座盖之间设有两组可相互对合或分离的限止块,两限止块相对的端部设有限止槽,通过该限止槽端缘相交所形成的角端,是可使主杆与触块偏摆并触动开关,而受到不同方向控制形态的限止的,而限止块上另具有与座盖相对应的调整孔,使之可配合座盖的固定而作适当的位置调整,以改变操作方向控制的。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提出的摇杆的结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配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主杆作偏动控制方向动作时的剖示图;图5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以限止块控制方向数目的示意图;图6为现有摇杆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现有摇杆结构开关与摇杆座俯视斜角部份的分解立体示意图。请参阅图1、2、3所示,本技术提出的摇杆大部份结构与现有摇杆并无太大的不同,它具有一顶端螺设有握把11的主杆10,主杆10顶端穿过设于摇杆座20的承槽21内的半球体端部套置一触块40,并配装C形扣41使其定位于主杆10端部,而于摇杆座20底部四角端上,亦具有供开关50固定的开关槽22。摇杆座20底部端面,另以螺栓固定一底盖60,而该螺栓穿过底盖60处的设置成轴心延伸的长园形调整孔61。本技术的摇杆的主要特征在于:主杆10套置半球体30的上方的杆体表缘设置阶层状的顶簧缘101及顶球缘102,顶簧缘101下方顶持住套于主杆10上的顶持块12顶端面,顶持块12下方环设一簧凹肩120,可供一套设于主杆10上的顶持弹簧13,以直径较小的顶端部置入,顶持弹簧13由一条弹性体圈绕成顶部直径较小而底部直径较大的锥状,摇杆座20的承槽21顶端缘向外平伸一置簧缘210,可供顶持弹簧13底部直径较大的部份置入,使主杆10由顶持弹簧13向上顶离摇杆座20,使承槽21内的半球体30不致受到主杆10的压力,而-->于顶持块12下方至顶球缘102的主杆10杆体外,圈设一弹性系数较顶持弹簧13小的复位弹簧14,而复位弹簧14底端顶于半球体30平直的顶端面31,使半球体30可确实地定位于摇杆座20的承槽21内,而顶球缘102在平时主杆10保持在直立状态时,与半球体30的顶端缘31保持适当的距离,不直接压制住半球体30,确实减轻半球体30所受的压制力量。摇杆座20的承槽21下方为一中空的底槽23,底槽23中央穿置的主杆10端部套设一触块40,该触块40外径由大至小、由上向下依序设置三层台阶,当主杆10偏动时,如图4所示,触块40可适时地触及由摇杆座20上的开关槽22向底槽23伸入的开关50的触片51,通过开关50的触片51压制或开放开关50,达到控制方向的目的,而开关槽22与开关50之间的固定,则由一固定栓52直接穿过开关50的穿孔501,再螺入开关槽22顶端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该摇杆具有一顶端结合有握把的主杆,主杆底端穿过一设于摇杆座承槽内的半球体,并于穿过半球体的主杆体端部,套置一触块,触块底端配装一C形扣与主杆结合,摇杆座底部角端各设供开关固定的开关槽,摇杆底部再以座盖予以封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套穿半球体的上方的主杆外缘为台皆层状,其上设置有顶簧缘及顶球缘,顶簧缘上设一底端具顶簧凹肩的顶持块,该顶持块与一顶持弹簧顶端相互顶持,顶持弹簧底部跨置于摇杆座承槽外伸的置簧缘上,是可由于以顶主杆,而抵消主杆压制半球体的力量,从而 减轻半球体与承槽间的磨擦力的,而顶簧缘至半球体顶端缘之间,套设一弹性系数极小的复位弹簧,是可使半球体可保持在承槽内定位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结构改良的摇杆,该摇杆具有一顶端结合有握把的主杆,主杆底端穿过一设于摇杆座承槽内的半球体,并于穿过半球体的主杆体端部,套置一触块,触块底端配装一C形扣与主杆结合,摇杆座底部角端各设供开关固定的开关槽,摇杆底部再以座盖予以封闭,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套穿半球体的上方的主杆外缘为台皆层状,其上设置有顶簧缘及顶球缘,顶簧缘上设一底端具顶簧凹肩的顶持块,该顶持块与一顶持弹簧顶端相互顶持,顶持弹簧底部跨置于摇杆座承槽外伸的置簧缘上,是可由于以顶主杆,而抵消主杆压制半球体的力量,从而减轻半球体与承槽间的磨擦力的,而顶簧缘至半球体顶端缘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哲文
申请(专利权)人:欧哲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