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741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4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吹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的支撑平面上,动力部件布置在固定底座上,传动部件与动力部件连接,吹气装置布置在传动部件上。动力部件与传动部件连接能够带动传动部件沿固定底座横向移动从而使得吹气装置沿固定底座移动。控制装置分别与动力部件和吹气装置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动吹杂装置,通过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支撑平面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吹气装置取代手工吹杂操作,实现胀管机底座自动吹杂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胀管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两器分厂两器车间胀管岗位使用手工吹气工装对胀管机底座进行吹杂。员工手工吹气经常出现不按时、吹气时间不足、吹气操作不规范导致胀管底座杂质吹扫不彻底。两器组件生产使用的长u管管径¢5至¢9.52的管壁为(0.23mm-0.30mm)非常薄的物料。胀管过程中,两器组件长U管垂直摆放在底座内进行胀管,胀管压力可达4MPa,如果胀管机底座内杂质未吹扫干净,胀管时长u管与底座支撑面受胀管压力,将造成杂质扎伤U管,从而造成u管底部针眼或压痕(管壁变薄),员工不易检出,两器组件组装后,空调运转过程中,铜管处于高压状态,针眼或压痕处易造成破裂、泄漏,因此造成空调厂内或售后系统漏堵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吹气装置取代手工吹杂操作,实现胀管机底座自动吹杂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包括固定底座、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吹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的支撑平面上,动力部件布置在固定底座上,传动部件与动力部件连接,吹气装置布置在传动部件上。动力部件与传动部件连接能够带动传动部件沿固定底座横向移动从而使得吹气装置沿固定底座移动。控制装置分别与动力部件和吹气装置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通过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支撑平面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吹气装置取代手工吹杂操作,实现胀管机底座自动吹杂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行如下所述的进一步的改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动力部件包括无杆气缸,吹气装置包括吹气管,控制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两路气源分别与无杆气缸和吹气管连接。通过无杆气缸和吹气管配合实现自动吹杂,能够有效简化整个吹杂装置的结构,且便于控制操作,节省成本。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部件包括坦克链,坦克链的其中一端与无杆气缸上的移动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胀管机底座上。无杆气缸包括能够与移动滑块形成配合的滑轨。吹气管布置在坦克链内,并且吹气管靠近移动滑块的一端伸出坦克链。采用坦克链作为传动部件与无杆气缸配合,布置在滑轨的其中一侧,带动吹气管滑动能够极其简单便捷、稳定可靠地完成自动吹杂工作,且能够确保整个吹杂装置的结构紧凑,易于布置安装。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坦克链通过坦克链支架布置在胀管机底座上。通过坦克链支架能够很好地对坦克链起到防护作用,确保坦克链的传动过程稳定可靠。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滑块上设有用于固定坦克链端部和吹气管端部的吹杂支架。通过吹杂支架能够对坦克链和吹气管端部起到很好地固定作用,进一步提高吹杂装置的稳定可靠性,确保工作效率的提高。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吹杂支架为方形管状结构。上述结构的吹杂支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布置,且能够很好地固定坦克链和吹气管。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滑轨的两端设有限位开关。通过在滑轨两端设置限位开关,能够对无杆气缸的行程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无杆气缸在滑轨上的滑动距离超出极限引起安全事故。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无杆气缸的两端设有光电感应开关,胀管机门板下方设有光电感应开关。通过光电感应开关能够分别及时感应到两器组件的来料情况和吹气管的端部是否移动到位顺利完成了胀管机底座的吹杂工作,从而及时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装置,以便于控制装置及时控制无杆气缸和吹气管复位停止,等待下次出发信号。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滑块为方形板状结构。上述结构的移动滑块,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且能够确保滑动过程稳定可靠,便于布置吹杂支架。具体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固定底座包括底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和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板和顶部支撑板垂直连接的支撑板。上述结构的固定底座,结构稳定可靠,易于加工制作,且便于无杆气缸的固定安装。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支撑平面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吹气装置取代手工吹杂操作,实现胀管机底座自动吹杂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的整体结构;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的正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10的整体结构。图2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10的整体装配结构。图3示意性显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吹杂装置10的正视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10,包括固定底座1、动力部件2、传动部件3、吹气装置4和控制装置。其中,固定底座1布置在胀管机底座的支撑平面上,动力部件2通过两种不同规格的内六角沉头螺钉101布置在固定底座1上,传动部件3与动力部件2连接,吹气装置4布置在传动部件3上。动力部件2与传动部件3连接能够带动传动部件3沿固定底座1横向移动从而使得吹气装置4沿固定底座1移动。控制装置分别与动力部件2和吹气装置3电性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通过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支撑平面上,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作用下,通过动力部件带动吹气装置取代手工吹杂操作,实现胀管机底座自动吹杂功能,降低员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且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底座1包括底部支撑板11、顶部支撑板12和两端分别与底部支撑板11和顶部支撑板12垂直连接的支撑板13。上述结构的固定底座,结构稳定可靠,易于加工制作,且便于无杆气缸的固定安装。如图1至图3所示,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部件2包括无杆气缸,吹气装置4包括吹气管,控制装置通过电磁阀9控制两路气源5分别与无杆气缸和吹气管连接。通过无杆气缸和吹气管配合实现自动吹杂,能够有效简化整个吹杂装置的结构,且便于控制操作,节省成本。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传动部件3包括坦克链31,坦克链31的其中一端与无杆气缸上的移动滑块21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胀管机底座上。无杆气缸包括能够与移动滑块21形成配合的滑轨22。吹气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吹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n所述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的支撑平面上,所述动力部件布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动力部件连接,所述吹气装置布置在所述传动部件上;/n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连接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部件沿所述固定底座横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吹气装置沿所述固定底座移动;/n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吹气装置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座、动力部件、传动部件、吹气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固定底座布置在胀管机底座的支撑平面上,所述动力部件布置在所述固定底座上,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动力部件连接,所述吹气装置布置在所述传动部件上;
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传动部件连接能够带动所述传动部件沿所述固定底座横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吹气装置沿所述固定底座移动;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动力部件和所述吹气装置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部件包括无杆气缸,所述吹气装置包括吹气管,所述控制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两路气源分别与所述无杆气缸和所述吹气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胀管机底座的自动吹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包括坦克链,所述坦克链的其中一端与所述无杆气缸上的移动滑块连接,另一端固定在胀管机底座上;
所述无杆气缸包括能够与所述移动滑块形成配合的滑轨;
所述吹气管布置在所述坦克链内,并且所述吹气管靠近所述移动滑块的一端伸出所述坦克链。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雪媚邓进忠肖圣麒余科磊付德凯曾凡六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