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相器、移相传动系统和天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6612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相器、移相传动系统和天线,其技术方案要点是移相器包括腔体、介质板和电路板,所述介质板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开口,所述介质板侧壁上对应所述避让开口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用于与外接于避让开口处的传动齿轮啮合并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通过在腔体侧壁上开设避让开口,腔体内介质板的传动齿条可通过避让开口与腔体外的传动齿轮啮合,从而使介质板可相对电路板进行移动,实现移相调节,相比于现有的移相器结构,无需设置拉杆,大大减小了为移相调节过程所预留的空间,使天线部件更加集约化,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相器、移相传动系统和天线
本技术涉及移动基站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移相器、移相传动系统和天线。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中,电调基站天线是覆盖网络的关键设备之一,而移相器又是电调基站天线的最核心部件,移相器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调天线性能,进而影响到网络覆盖质量,故移相器在移动基站天线领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有的移相器及其传动系统,通常为外置传动接口,即移相器与传动接口在移相器外部,这种结构通常需要较多的零件来实现传动以及移相的功能。请参见图1,这种移相器及其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100,驱动连接块200,传动螺杆300,传动杆400,止挡块500,移相器600,该传动系统通过驱动装置100驱动传动螺杆300转动,传动螺杆300驱动连接块200直线运动,驱动连接块200驱动传动杆400进行直线运动,传动杆400驱动移相器600的介质块,以实现移相器相位改变的目的,其中,通过设置止挡块500在传动螺杆300上的轴向位置,可以实现不同的移相间距。然而,该移相器及其传动系统,需要的零件较多,而且外置传动接口导致传动系统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基站天线部件的集约化。随着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城市内基站分布越来越密集,站点资源越来越少,多频段基站天线成为了主流,这就需要在有限的天线内部空间内集成更多的零件。而随着第五代通信系统的发展,移相技术在5G大规模阵列天线上应用越来越广,5G大规模天线在移相器运用上主要为分布式移相器,每个子阵列单元需要一个移相器,这就要求移相器及其传动系统高度集约化,以适应5G大规模天线内部紧凑的空间,而现有的移相器和传动系统显然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减小占用空间使天线更加小型化的移相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移相器的移相传动系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移相传动系统的天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介质板和电路板,所述介质板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腔体内,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开口,所述介质板侧壁上对应所述避让开口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用于与外接于避让开口处的传动齿轮啮合并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进一步设置:所述介质板包括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所述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分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两面,所述主动介质板的侧壁上形成所述传动齿条,所述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之间设有使两者联动的连接件。进一步设置: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可供连接件穿过并沿电路板滑动的导向孔。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移相传动系统,还包括传动机构和如上述的移相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外接于所述避让开口处并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从而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进一步设置:所述移相传动系统还包括传动蜗杆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传动蜗杆相互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同轴转动,所述传动蜗杆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移相传动系统还包括可固定于所述腔体外壁上的第一卡座,所述驱动齿轮、传动齿轮和传动蜗杆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座上。进一步设置:所述腔体的外壁上设有卡孔,所述第一卡座上设有可卡入所述卡孔内使第一卡座与腔体固定的弹性卡扣。进一步设置:所述移相器并排分布有多个,所述传动齿轮对应所述移相器设有多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驱动齿轮和多组所述传动齿轮使驱动齿轮与多组传动齿轮联动。进一步设置:所述移相传动系统还包括连接座和第二卡座、多个第三卡座,所述连接座跨设于多个所述移相器上并可与反射板固定,所述驱动齿轮、传动蜗杆和其中一组传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卡座内,其余组传动齿轮一一对应地安装于第三卡座内,所述第二卡座和第三卡座分别与连接座固定。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移相传动系统。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涉及的移相器中,通过在腔体侧壁上开设避让开口,腔体内介质板的传动齿条可通过避让开口与腔体外的传动齿轮啮合,从而使介质板可相对电路板进行移动,实现移相调节,相比于现有的移相器结构,无需设置拉杆,大大减小了为移相调节过程所预留的空间,使天线部件更加集约化,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2.本技术涉及的移相传动系统中,借助传动蜗杆、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的传动机构,驱动装置可驱使介质板相对电路板滑动调节,从而实现调节,采用这样的传动机构,大大地节省了移相传动系统的占用空间,移相器和控制装置的布设更加紧凑,有利于天线的小型化。3.本技术涉及的移相传动系统中,采用一个驱动装置可通过传动机构同时联动多个传动齿轮转动,从而对多个移相器进行同步调节,无需设置多套驱动装置,进一步节省了移相传动系统所占用的空间,使天线部件更加集约化。4.本技术涉及的天线中,通过采用上述的移相传动系统,相比于现有的传动方式,大大减少了传动机构占用的空间,天线部件更加集约化,天线整体更加小型化。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移相器及其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天线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腔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卡座、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和传动蜗杆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天线的分解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移相器的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传动机构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卡座、传动齿轮、驱动齿轮和传动蜗杆的分解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卡座和传动齿轮的分解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三卡座和传动齿轮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移相传动系统和反射板1,所述移相传动系统安装于反射板1上,所述移相传动系统包括移相器2、驱动装置3和传动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相器2包括腔体21、介质板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介质板和电路板,所述介质板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腔体内,其特征是: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开口,所述介质板侧壁上对应所述避让开口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用于与外接于避让开口处的传动齿轮啮合并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相器,包括腔体、介质板和电路板,所述介质板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腔体内,其特征是:所述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避让开口,所述介质板侧壁上对应所述避让开口形成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用于与外接于避让开口处的传动齿轮啮合并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介质板包括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所述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分设于所述电路板的两面,所述主动介质板的侧壁上形成所述传动齿条,所述主动介质板和从动介质板之间设有使两者联动的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是: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可供连接件穿过并沿电路板滑动的导向孔。


4.一种移相传动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传动机构和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移相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外接于所述避让开口处并与传动齿条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转动从而联动介质板相对电路板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传动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传动蜗杆和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和所述传动蜗杆相互啮合,所述驱动齿轮和传动齿轮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建源苏国生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