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线和组合式天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5093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30 19: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天线和组合式天线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天线包括第一壳体、控制模块和第一移相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移相器封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所述控制模块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传动避让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并可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通过第一壳体上设置传动避让孔,传动杆可穿过传动避让孔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使另一天线内无需设置控制模块,通过简单的组装,实现对两幅天线驱动动力的传递,提高了集成化程度,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线和组合式天线系统
本技术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天线和组合式天线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4G与5G组合的天线中,4G天线与5G天线下倾角调节往往通过各自独立的传动控制装置来实现动力输出及控制。两套传动控制模块无疑增加了天线成本;而不同接口的控制容易造成连接的混乱,同时集成化程度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降低天线成本的天线。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天线的组合式天线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壳体、控制模块和第一移相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移相器封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所述控制模块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传动避让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并可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杆可相对所述传动避让孔转动或滑动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进一步设置: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驱动控制装置和多路切换装置,所述控制板与驱动控制装置连接并用于向驱动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控制装置与多路切换装置连接,所述多路切换装置与第一移相器和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板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向多录切换装置输出对应的控制动作,所述多路切换装置用于切换对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所述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中任一进行移相调节。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电调接口,所述第一电调接口和控制模块之间设有传输线,所述第一电调接口用于与所述另一天线的第二电调接口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传动避让孔凸出形成防水沿,所述防水沿用于插入至所述另一天线的壳体内实现密封连接。进一步设置:所述防水沿处可拆卸地连接有防水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天线系统,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所述第一天线为上述的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包括第二壳体和第二移相器,所述第二移相器封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上对应所述传动避让孔开设有传动让位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和传动让位孔与第二移相器连接并可对第二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进一步设置:所述传动让位孔处设有传动接口,所述传动接口与传动杆插接配合并与所述第二移相器连接,所述传动接口可随传动杆运动并对第二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进一步设置:当所述第一天线设有第一电调接口,所述第二天线上设有第二电调接口,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分别对应设有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控制端口,所述第一控制端口与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端口与所述第一电调接口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端口和第二端口均用于对控制模块发出控制指令。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天线对应所述第一天线设有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天线与所述第一天线呈线型排布或第二天线围绕所述第一天线排布。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涉及的天线中,通过第一壳体上设置传动避让孔,传动杆可穿过传动避让孔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使另一天线内无需设置控制模块,通过简单的组装,实现对两幅天线驱动动力的传递,提高了集成化程度,降低了生产的成本。2.本技术涉及的组合式天线系统中,通过采用上述的天线,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仅通过一个控制模块即可以实现对两幅天线的移相调节,无需在两幅天线内均设置独立的传动控制装置,大大降低了成本。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组合式天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天线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多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天线,所述天线为第一天线1,其包括第一壳体11、控制模块12和第一移相器13,所述控制模块12和所述第一移相器13封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所述控制模块12用于对第一移相器13进行移相调节,所述控制模块12上连接有传动杆14,所述第一壳体11上开设有传动避让孔111,所述传动杆14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111并可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所述另一天线为第二天线2。所述第一天线1内可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移相器13。通过第一壳体11上设置传动避让孔111,传动杆14可穿过传动避让孔111与第二天线2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使第二天线2内无需设置控制模块12,通过简单的组装,实现对两幅天线驱动动力的传递,提高了集成化程度,降低了生产的成本。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14可相对所述传动避让孔111转动或滑动从而对所述第二天线2进行移相调节。即所述传动杆14可向第二天线2内的移相器传递旋转动力或推拉动力,优选地,传动杆14传递的为旋转动力。当传动杆14可相对传动避让孔111转动时,传动杆14与第二天线2内的螺杆连接,通过螺杆和螺母来联动拉杆伸缩移动,实现移相调节,当传动杆14可相对传动避让孔111滑动时,传动杆14可直接与第二天线2的拉杆连接,通过推拉拉杆来对第二天线2内的移相器实现移相调节,采用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实现对第二天线2内的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12和第一移相器13之间设有动力杆15,所述动力杆15与传动杆14作用相同,所述动力杆15用于向第一移相器13传递机械动力,从而对第一移相器13进行移相调节。所述动力杆15与传动杆14相似地,所述动力杆15也可传递旋转动力或推拉动力。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12包括控制板121、驱动控制装置122和多路切换装置123,所述控制板121与驱动控制装置122连接并用于向驱动控制装置122发出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控制装置122与多路切换装置123连接,所述多路切换装置123与第一移相器13和所述传动杆14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装置122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板121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向多录切换装置输出对应的控制动作,所述多路切换装置123用于切换对所述第一移相器13和所述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中任一进行移相调节。其中,所述驱动控制装置122优选为电机,用于输出转动动力。通过设置多路切换装置123,可实现对不同第一天线1和第二天线2内的移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壳体、控制模块和第一移相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移相器封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传动避让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并可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包括第一壳体、控制模块和第一移相器,所述控制模块和所述第一移相器封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第一移相器进行移相调节,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上连接有传动杆,所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传动避让孔,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传动避让孔并可与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连接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传动杆可相对所述传动避让孔转动或滑动从而对所述另一天线进行移相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板、驱动控制装置和多路切换装置,所述控制板与驱动控制装置连接并用于向驱动控制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所述驱动控制装置与多路切换装置连接,所述多路切换装置与第一移相器和所述传动杆连接,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用于响应所述控制板发出的控制信号并向多录切换装置输出对应的控制动作,所述多路切换装置用于切换对所述第一移相器和所述另一天线内的移相器中任一进行移相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壳体上还设有第一电调接口,所述第一电调接口和控制模块之间设有传输线,所述第一电调接口用于与所述另一天线的第二电调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壳体围绕所述传动避让孔凸出形成防水沿,所述防水沿用于插入至所述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潮生洪声锐段红彬肖飞
申请(专利权)人: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京信射频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