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75324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6
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包括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检测组件,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检测组件均安装在墙体上,墙体上开有进气口,过滤网用于对通入进气口内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沿一个圆周分布有若干,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过滤网沿其分布的圆周运动,若干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进气口,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穿过过滤网的风量大小,检测组件电性连接于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及时清洁过滤网,从而改善建筑室内通风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
本申请涉及新风系统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
技术介绍
超低能耗建筑是指在围护结构、能源和设备系统、照明、智能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综合选用各项节能技术,能耗水平远低于常规建筑的建筑物,是一种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筑物。新风系统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它分为管道式新风系统和无管道新风系统两种。管道式新风系统由新风机和管道配件组成,通过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通过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无管道新风系统由新风机组成,同样由新风机净化室外空气导入室内。管道新风系统通过管道与新风主机连接,系统原理为,在厨房、卫生间装设排风机及排风管道等配套设施,在卧室、客厅装设进风口。排风机运转时,排出室内原有空气,使室内空气产生负压,室外新鲜空气在室内外空气压差的作用下,通过进风口进入室内,以此达到室内通风换气的目的,在进风口内安装过滤网可提高通风换气的质量。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管道新风系统中的进风口内安装过滤网,长时间工作过后,过滤网容易堵塞,导致通风的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及时清洁过滤网,从而改善室内通风的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包括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检测组件,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检测组件均安装在墙体上,墙体上开有进气口,过滤网用于对通入进气口内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沿一个圆周分布有若干,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若干过滤网沿其分布的圆周运动,若干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进气口,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对过滤网进行清洁,检测组件用于检测穿过过滤网的风量大小,检测组件电性连接于驱动组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外界空气从进气口通入室内时,过滤网对空气进行过滤,当过滤网工作一段时间粘附大量杂质后,检测组件检测到穿过过滤网的风量减小,检测组件给驱动组件发送电信号,驱动组件驱动若干过滤网转动,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对过滤组件进行清洁。当干净的过滤网转动至进气口处时,过滤网停止转动,使得进气口处的过滤组件更替为干净的过滤网。通过若干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以及检测组件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对过滤网进行清洁,并及时将进气口处的过滤网及时更替为干净的过滤网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通风的效果。可选的,墙体上开有导向环槽,若干过滤网在导向环槽内运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环槽对过滤网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过滤网转动时的稳定性。可选的,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板、驱动元,转动轴呈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墙体,转动轴位于导向环槽的圆心,转动板环绕转动轴的轴线分布有若干,转动板与过滤网一一对应,转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网,驱动元用于驱动转动轴转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替进气口处的过滤网时,利用驱动元驱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带动过滤网转动,当干净的过滤网转动至进气口处时,停止转动,达到了更替进气口处过滤网的效果。可选的,清洁组件包括固定板、刷毛,固定板连接于导向环槽的内壁,刷毛固定于固定板,刷毛位于过滤网朝向室外的一侧,过滤网在转动的过程中经过刷毛且与刷毛接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转动的过程中,过滤网经过刷毛,刷毛将过滤网上的杂质进行清扫,达到了对过滤网进行清洁的效果。可选的,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网、压块、压力传感器,压块固定连接于检测网,墙体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开有容纳槽,检测网放置在容纳槽内,检测网位于过滤网朝向室内的一侧,容纳槽的内壁开有检测槽,压块位于检测槽内,压力传感器放置在检测槽内,压块与压力传感器相接触,压力传感器位于压块朝向室内的一侧,压力传感器电性连接于驱动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过滤网上粘附较多杂质时,穿过过滤网的风量减少,从而穿过过滤网的新鲜空气对检测网的压力减小,使得压块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减小,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块对压力传感器的压力减小到设定数值后,向驱动元发射电信号,使得驱动元驱动转动轴转动,从而驱动过滤网转动,将进气口处的过滤网更替为干净的过滤网。可选的,墙体上连接有净化组件,净化组件用于净化从进气口通入室内的新鲜空气,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盒、活性炭,净化盒为多孔结构,活性炭填塞于净化盒内,净化盒位于检测网朝向室内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鲜空气从进气口通入室内时,新鲜空气经过净化盒,活性炭对新鲜空气中的异物进行吸附,达到了对新鲜空气进一步净化的效果,改善了室内的通风质量。可选的,墙体朝向室外的侧壁开有排屑口,排屑口连通于导向环槽且位于导向环槽的底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洁组件将过滤网进行清洁后,杂质沿导向环槽的内壁滑落至排屑口处,便于人们将杂质从排屑口排出。可选的,排屑口的底壁沿朝向室外的方向逐渐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屑口的底壁呈倾斜设置,便于杂质排出至室外。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若干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以及检测组件的相互配合,达到了对过滤网进行清洁,并及时将进气口处的过滤网及时更替为干净的过滤网的效果,从而改善了通风的效果;2.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轴、转动板、驱动元,通过驱动元、转动轴、转动板的相互配合,达到了驱动过滤网转动的效果;3.检测组件包括检测网、压块、压力传感器,通过检测网、压块、压力传感器的相互配合,便于检测穿过过滤网的风量大小,从而便于检测过滤网被杂质堵塞的程度,便于及时更替进气口处的过滤网。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过滤网、驱动组件、清洁组件、检测组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墙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体现进气口、排屑口的位置。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墙体、封堵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封堵板、墙体的剖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支撑座、检测网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过滤网;2、驱动组件;21、转动轴;22、转动板;23、驱动元;231、电机;3、清洁组件;31、固定板;32、刷毛;4、检测组件;41、检测网;42、压块;43、压力传感器;5、墙体;51、进气口;52、安装槽;53、导向环槽;54、连接管;55、支撑柱;56、排屑口;6、净化组件;61、净化盒;62、活性炭;7、支撑座;71、容纳槽;72、检测槽;73、限位槽;74、限位块;741、让位孔;75、限位杆;8、封堵板;81、通风口;82、通风管;83、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网(1)、驱动组件(2)、清洁组件(3)、检测组件(4),过滤网(1)、驱动组件(2)、清洁组件(3)、检测组件(4)均安装在墙体(5)上,墙体(5)上开有进气口(51),过滤网(1)用于对通入进气口(51)内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1)沿一个圆周分布有若干,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若干过滤网(1)沿其分布的圆周运动,若干过滤网(1)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进气口(51),过滤网(1)在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3)对过滤网(1)进行清洁,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穿过过滤网(1)的风量大小,检测组件(4)电性连接于驱动组件(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网(1)、驱动组件(2)、清洁组件(3)、检测组件(4),过滤网(1)、驱动组件(2)、清洁组件(3)、检测组件(4)均安装在墙体(5)上,墙体(5)上开有进气口(51),过滤网(1)用于对通入进气口(51)内的新鲜空气进行过滤,过滤网(1)沿一个圆周分布有若干,驱动组件(2)用于驱动若干过滤网(1)沿其分布的圆周运动,若干过滤网(1)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次经过进气口(51),过滤网(1)在转动的过程中,清洁组件(3)对过滤网(1)进行清洁,检测组件(4)用于检测穿过过滤网(1)的风量大小,检测组件(4)电性连接于驱动组件(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墙体(5)上开有导向环槽(53),若干过滤网(1)在导向环槽(53)内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2)包括转动轴(21)、转动板(22)、驱动元(23),转动轴(21)呈水平设置且转动连接于墙体(5),转动轴(21)位于导向环槽(53)的圆心,转动板(22)环绕转动轴(21)的轴线分布有若干,转动板(22)与过滤网(1)一一对应,转动板(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轴(21),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过滤网(1),驱动元(23)用于驱动转动轴(21)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超低能耗建筑的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清洁组件(3)包括固定板(31)、刷毛(32),固定板(31)连接于导向环槽(53)的内壁,刷毛(32)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桓少鸣杨来光钱威李磊斌孔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锐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