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101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包括路基,路基上设有碎石层及修筑于碎石层上的路面,碎石层内设有管线本体,碎石层内固定有承载箱与承载板,管线本体放置于承载箱内,承载板设于承载箱的顶部,承载板的上方设有弧形板,弧形板的两个支脚均支抵于承载板的顶面上,并与承载板滑移配合,且管线本体设于弧形板的下侧。本申请当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路面的压力荷载通过碎石层传递至弧形板,弧形板发生弹性形变,使压力荷载分担至承载板上,阻碍压力荷载向管线本体的进一步传递,使管线本体得到良好的保护,降低了浅埋管线因长期受压迫发生破裂、损坏情况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
本申请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
技术介绍
浅埋管线是指联结泵、阀或控制系统等的管道,用于传送液体、气体或粉末固体的埋藏在道路下的管线。浅埋管线在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具有耐低温,抗腐蚀的优点。目前,在道路施工的过程中时,常将浅埋管线埋藏在道路下。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其对路面产生压力,由于浅埋管线埋藏在道路下,路面压力会进一步传递至浅埋管线上,浅埋管线在长期受压迫的情况下,易发生破裂、损坏的情况,无法进行正常的资源或信息的传递,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浅埋管线因长期受压迫,易发生破裂、损坏情况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浅埋管线因长期受压迫导致破裂、损坏情况的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设有碎石层及修筑于所述碎石层上的路面,碎石层内设有管线本体,所述碎石层内固定设置有承载箱与承载板,所述管线本体放置于所述承载箱内,所述承载板设置于承载箱的顶部,所述承载板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两个支脚均支抵于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并与所述承载板滑移配合,且所述管线本体设置于所述弧形板的下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汽车对路面产生压力,并通过碎石层传递至弧形板,由于弧形板的支脚支抵于承载板的顶面上,此时弧形板发生弹性形变,且其两个支脚于承载板上滑动,以此将路面荷载分担至承载板上,使设置于承载箱内的管线本体得到良好的保护,有效地降低了浅埋管线因长期受压迫发生破裂、损坏情况的可能性。可选的,所述承载板的顶面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弧形板的支脚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管线本体设置于弧形板的下侧,施工时需将弧形板沿管线本体设置,但施工的过程中难免发生弧形板与承载板错位的情况,设置的限位槽通过支脚对弧形板形成良好的限制,防止弧形板与承载板之间发生错位偏移,以此确保弧形板的保护效果。可选的,所述弧形板的支脚与所述限位槽接触的位置设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弧形板发生弹性形变时,弧形板支脚的圆角面于承载板上滑动,一方面有利于弧形板支脚的滑动,便于弧形板发生弹性形变,提高了弧形板分担路面负荷的效果;另一方面有效地减小了弧形板与承载板之间的磨损,具有提高道路结构使用寿命的效果。可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水平滑槽,所述限位槽内设有滑移组件,所述滑移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的水平滑块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滑槽内的第一弹簧,所述水平滑块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水平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弹簧的端面抵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水平滑块的侧壁与所述弧形板的圆角面贴合并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承载板设置于碎石层内,碎石层中难免有杂物进入限位槽的空缺位置,阻碍弧形板的支脚的滑动,当弧形板的支脚于限位槽内滑动时,第一弹簧的弹力使水平滑块与弧形板的支脚同向移动,并将弹性件压紧于弧形板的支脚上,由于弹性件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件始终保持与弧形板圆角面贴合,水平滑块与弹性件的共同作用可对限位槽的空缺位置进行填补,且滑移组件可根据弧形板的支脚移动进行自动调整,以此确保弧形板的形变效果。可选的,所述承载箱的内底面上开设有竖向滑槽,所述承载箱内设有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竖向滑槽内的第二弹簧及所述弧形板的内顶面上固定连接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所述竖向滑槽内,并与所述第二弹簧的端面抵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车驶过以后,其对路面产生的压力消失,弧形板所承受的压力荷载减小,弧形板进行复位,此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将支撑杆向上顶起,由于支撑杆的顶端与弧形板的内顶面固定连接,此时支撑杆将弧形板的顶部进一步地顶起,有助于弧形板进行恢复,确保了其再次受力形变的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板的保护效果。可选的,所述承载箱内填充有橡胶颗粒与碎石颗粒混合而成的填充料,且所述填充料的顶面与所述弧形板的内底面抵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箱内的填充料对承载箱及弧形板形成良好的支撑,防止碎石层的长期积压造成承载箱及弧形板折断损坏,且橡胶颗粒使填充料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填充料可随弧形板发生形变并恢复,从而确保了对管线本体的保护效果。可选的,所述管线本体上包覆有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包括镀锌钢丝制成的铠装层及耐磨材料制成的外护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填充料受挤压发生形变时,填充料与管线本体发生相对的移动,设置的外护套提高了管线本体的耐磨性能,镀锌钢丝制成的铠装层提高了管线本体的机械强度及防侵蚀能力,铠装层与外护套共同的保护作用,进一步降低了管线本体发生破裂的可能性,从而延长了管线本体的使用寿命。可选的,所述路基的顶面上设置有压实层,所述承载箱设置于所述压实层的顶面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实层的设置使路基的顶面具有很好的强度和稳定性,承载箱设置于压实层的顶面上,有效的降低了承载箱于路基面上发生下陷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道路结构整体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汽车在路面上行驶时,路面的压力荷载通过碎石层传递至弧形板,弧形板发生弹性形变,使压力荷载分担至承载板上,阻碍压力荷载向管线本体的进一步传递,使管线本体得到良好的保护,降低浅埋管线因长期受压迫导致破裂、损坏情况发生的可能性;2.当弧形板的支脚滑动时,第一弹簧的弹力使水平滑块与弧形板的支脚同向移动,并将弹性件压紧于弧形板的支脚上,弹性件保持与弧形板圆角面贴合状态,以对限位槽的空缺位置进行填补,确保了弧形板的形变效果;3.当汽车驶过以后,第二弹簧将支撑杆向上顶起,进而将弧形板的顶部顶起,有助于弧形板恢复以供再次受力形变,进一步提高了弧形板的保护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11、碎石层;111、压实层;12、路面;2、管线本体;21、保护层;211、铠装层;212、外护套;3、承载箱;31、承载板;311、限位槽;312、水平滑槽;32、弧形板;321、圆角;33、填充料;34、竖向滑槽;4、滑移组件;41、水平滑块;42、第一弹簧;43、弹性件;5、复位组件;51、支撑杆;52、第二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参照图1,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管线本体2、承载箱3、滑移组件4以及复位组件5。路基1的顶面上铺设碎石层11,管线本体2及承载箱3设置于碎石层11内。碎石层11的顶面上设有路面12,路面12由混凝土修筑而成。当汽车在路面12上行驶时,汽车对路面12产生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路基(1)上设有碎石层(11)及修筑于所述碎石层(11)上的路面(12),碎石层(11)内设有管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11)内固定设置有承载箱(3)与承载板(31),所述管线本体(2)放置于所述承载箱(3)内,所述承载板(31)设置于承载箱(3)的顶部,所述承载板(31)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板(32),所述弧形板(32)的两个支脚均支抵于所述承载板(31)的顶面上,并与所述承载板(31)滑移配合,且所述管线本体(2)设置于所述弧形板(32)的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包括路基(1),路基(1)上设有碎石层(11)及修筑于所述碎石层(11)上的路面(12),碎石层(11)内设有管线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11)内固定设置有承载箱(3)与承载板(31),所述管线本体(2)放置于所述承载箱(3)内,所述承载板(31)设置于承载箱(3)的顶部,所述承载板(31)的上方设置有弧形板(32),所述弧形板(32)的两个支脚均支抵于所述承载板(31)的顶面上,并与所述承载板(31)滑移配合,且所述管线本体(2)设置于所述弧形板(32)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31)的顶面上开设有限位槽(311),所述弧形板(32)的支脚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3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2)的支脚与所述限位槽(311)接触的位置设有圆角(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保护浅埋管线的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1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水平滑槽(312),所述限位槽(311)内设有滑移组件(4),所述滑移组件(4)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311)内的水平滑块(41)以及设置于所述水平滑槽(312)内的第一弹簧(42),所述水平滑块(41)的一端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张嫣然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瀚森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