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及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029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及织物,纱线包括双色纱线,所述的双色纱线包括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相互缠绕,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的颜色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相互缠绕,使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呈无规则缠绕;同时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的颜色不同,能够使该双色纱线在织造成织物时,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及织物
本技术属于纱线
,涉及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及织物。
技术介绍
随着针织服装向外衣化、时装化、休闲化方向发展,具有各种外观效应的针织面料层出不穷,其中轻质、弹力,并具有时尚外观效应的针织面料深受运动休闲针织服装市场的欢迎。现有的具有针织面料需呈现双色效果的话通常通过对面料的后期染色使得面料具有不同的颜色,但是对织物的染色较为困难,容易造成串色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弹性的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在织造成织物时使织物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包括双色纱线,所述的双色纱线包括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相互缠绕,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的颜色不同。通过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相互缠绕,使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呈无规则缠绕;同时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的颜色不同,能够使该双色纱线在织造成织物时,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双色纱线呈波浪状。通过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无规则缠绕使得双色纱线呈波浪状,使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第一纤维丝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第二纤维丝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一种仿棉纱线的织物,包括织物本体,所述的织物本体采用双色纱线经编或纬编而成。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双色纱线支数为20s-30s。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所述的织物本体采用50~100D的双色纱线织造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缠绕工艺,将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缠绕在一起,使双色纱线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2、将具有弯曲性的双色纱线经编或纬编成织物,能够使该织物在不添加弹性纤维的同时使织物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3、当将该双色纱线制造成织物时,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和第二纤维丝,利用第一纤维丝与第二纤维丝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色纱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织物本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双色纱线;11、第一纤维丝;12、第二纤维丝;2、织物本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包括双色纱线1,双色纱线1包括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相互缠绕,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的颜色不同。通过将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相互缠绕,使双色纱线1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在上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中,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呈无规则缠绕;同时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的颜色不同,能够使该双色纱线1在织造成织物时,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双色纱线1呈波浪状。通过将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无规则缠绕使得双色纱线1呈波浪状,使双色纱线1具有物理性的弯曲。第一纤维丝11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第二纤维丝12为涤纶、锦纶或尼龙的其中一种。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均采用锦纶,锦纶的强度高,耐磨性好,锦纶织物的最大优点是结实耐磨,耐磨性能居各类织物之首;重量轻,锦纶织物密度小,织物轻,在合成纤维织物中仅列于丙纶、腈纶织物之后,重量比棉、粘胶纤维要轻;因此,适合制作登山服、冬季服装等;弹性好,耐疲劳破坏,锦纶织物的弹性及弹性恢复性极好,定型、保型程度仅次于涤纶;染色性好,能够使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上色更加容易。一种仿棉纱线的织物,包括织物本体2,织物本体2采用双色纱线1经编或纬编而成,双色纱线1支数为20s-30s,织物采用50~100D的双色纱线1织造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缠绕工艺,将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缠绕在一起,使双色纱线1具有物理性的弯曲,使两个纤维丝不易分开,缠绕紧密;2、将具有弯曲性的双色纱线1经编或纬编成织物,能够使该织物在不添加弹性纤维的同时使织物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弹性;3、当将该双色纱线1制造成织物时,织物的表面能够同时存在不规则的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利用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的颜色不同,使得织物的表面能够具有两者不同的颜色,提高织物的美观性,同时能够避免织物因后期染色造成染色不均或串色的现象。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色纱线(1),所述的双色纱线(1)包括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所述的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相互缠绕,所述的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的颜色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色纱线(1),所述的双色纱线(1)包括第一纤维丝(11)和第二纤维丝(12),所述的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相互缠绕,所述的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纤维丝(11)与第二纤维丝(12)呈无规则缠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色纱线(1)呈波浪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户所述的一种双色微弹仿棉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纤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浩晶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