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844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提供符合要求的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所述A粗纱原料由以闪光纤维、竹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组成;所述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A1和熟条A2;所述B粗纱原料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组成;所述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有益效果:精确控制闪光纤维混纺比例及闪光纤维平等伸直程度、精细分布闪光纤维在纱表面的数量,利用紧密赛络技术提高闪光养眼效果,利用氨纶包芯弹力纱技术达到闪光动态效果,运用纤维分布规律,使闪光纤维尽可能地分布在纱的外层,制成的面料风格迥异,色彩丰富,有种彩虹效果。有种彩虹效果。有种彩虹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AB纱是常规赛络纺或紧密赛络纺在生产中得到的,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两根不同的粗纱于细纱机中,利用牵伸过程中两根粗纱不同的纤维牵伸滑移特性,使得两个组分在各个纱线截面上的分布变得不均匀,之后利用AB两种原料的染色性能的差异,进行染色,或利用AB两种组分颜色的差异,形成不规律的花色纱线。
[0003]传统的生产技术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尤其无法满足小比例功能性纤维混纺织物的纺织要求,随着纺纱技术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品逐步向时尚化、风格化、多样化发展,在现有纺纱设备基础上,开发出色彩斑斓,风格迥异的纱线就显得非常必要。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08]提供符合要求的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
[0009]所述A粗纱原料由以闪光纤维、竹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组成;
[0010]所述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A1和熟条A2;
[0011]所述B粗纱原料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组成;
[0012]所述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B1和熟条B2;
[0013]将所述熟条A1和所述熟条A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A粗纱;
[0014]将所述熟条B1和所述熟条B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B粗纱;
[0015]将所述A粗纱和所述B粗纱放入到并条机内进行并条处理,完成后再混合成粗纱,最后用细纱筒子将粗纱制成成品纱。
[0016]作为优选的,所述A粗纱原料中闪光纤维混纺差异控制在
±
1.0%以内,所述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任一一色。
[0017]作为优选的,所述A粗纱、B粗纱以及AB纱制取时所需要的使用的设备为环锭赛络纺设备或赛络紧密纺设备。
[0018]作为优选的,所述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3.3dtex的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
涤纶采用1.3dtex的细旦纤维。
[0019]作为优选的,所述清梳联工序中棉条的指标为:干定量17.0克/5米

20.0克/5米,出条速度130米/分;并条一工序中总牵倍数6.32倍

6.58倍,后区牵伸倍数1.7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6根;并条二工序中总牵倍数7.82倍

8.04倍,后区牵伸倍数1.35,出条速度320米/分,并合数7根,熟条纤维伸直度在95%以上。
[0020]作为优选的,构成所述A粗纱原料的主料纤维的组成比例与构成所述B粗纱原料的单一品种纤维的组成比例不同。
[0021]作为优选的,所述A粗纱原料马克隆值4.66,细度5413公支,单纤维断裂强度32.02CN/dtex,整齐度81.81%,短纤维11.3%,回潮率6.93%,含杂1.7%。
[0022]作为优选的,所述B粗纱原料干断强6.24CN/dtex,干强变异系数8.25%,平均长度37.0mm,疵点0个,卷曲5.1个/cm,回潮率0.42%。
[0023]作为优选的,所述细纱工序为:A、B两种粗纱在装有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三种装置细纱机上生产成“Z”捻纱,同时采用紧密纺、赛络纺、氨纶弹力包芯纱生产方法,在细纱机上喂入间隔预定距离的A粗纱和B粗纱,牵伸、加捻,氨纶作为芯丝经过牵伸后,从前罗拉喂入,与外包的A、B两种粗纱一起加捻成纱。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精确控制闪光纤维混纺比例及闪光纤维平等伸直程度、精细分布闪光纤维在纱表面的数量,利用紧密赛络技术提高闪光养眼效果,利用氨纶包芯弹力纱技术达到闪光动态效果,运用纤维分布规律,使闪光纤维尽可能地分布在纱的外层;结合了粗纱赛络纺与细纱赛络纺技术,将多种纤维或多种颜色的相互融合,形成一种新型赛络纺纱线,只需要改造粗纱设备,设备投入费用少,这种纱线区别于常规赛络纺,质量得到提升,毛羽少,尤其是融合了多纤维或多颜色,制成的面料风格迥异,色彩丰富,有种彩虹效果。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6]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
[0029]实施例一;
[0030]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0031]提供符合要求的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
[0032]所述A粗纱原料由以闪光纤维、竹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组成;
[0033]所述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A1和熟条A2;
[0034]所述B粗纱原料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组成;
[0035]所述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B1和熟条B2;
[0036]将所述熟条A1和所述熟条A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A粗纱;
[0037]将所述熟条B1和所述熟条B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B粗纱;
[0038]将所述A粗纱和所述B粗纱放入到并条机内进行并条处理,完成后再混合成粗纱,最后用细纱筒子将粗纱制成成品纱。
[0039]实施例二;
[0040]如图1所示,所述A粗纱原料中闪光纤维混纺差异控制在
±
1.0%以内,所述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任一一色,所述A粗纱、B粗纱以及AB纱制取时所需要的使用的设备为环锭赛络纺设备或赛络紧密纺设备。
[0041]实施例三;
[0042]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步骤:提供符合要求的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所述A粗纱原料由以闪光纤维、竹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组成;所述A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A1和熟条A2;所述B粗纱原料由以单一品种的纤维组成;所述B粗纱原料依次经过和料、清棉、梳棉以及并条的工序,分别制取熟条B1和熟条B2;将所述熟条A1和所述熟条A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A粗纱;将所述熟条B1和所述熟条B2同时加工,依次经过双孔喇叭口和双孔集束孔,经牵伸后加捻制取B粗纱;将所述A粗纱和所述B粗纱放入到并条机内进行并条处理,完成后再混合成粗纱,最后用细纱筒子将粗纱制成成品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粗纱原料中闪光纤维混纺差异控制在
±
1.0%以内,所述A粗纱原料和B粗纱原料的材料的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中的任一一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粗纱、B粗纱以及AB纱制取时所需要的使用的设备为环锭赛络纺设备或赛络紧密纺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粗纱原料中的闪光纤维采用3.3dtex的粗旦纤维,主料纤维和涤纶采用1.3dtex的细旦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产复合AB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梳联工序中棉条的指标为:干定量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浩晶化纤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