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500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该工艺在锻造和车加工去应力退火工序中的退火温度;在热处理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回火;在去除磨加工的附加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附加回火。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增加去应力退火减少锻造以减少车加工过程的残余应力,增加回火次数以减少热处理过程的残余应力,增加附加回火的次数以减少磨加工过程的磨加工应力,这样就解决了残余应力在磨加工过程释放造成薄壁轴承套圈的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属于轴承加工

技术介绍
目前,在薄壁轴承套圈的加工过程中,在磨加工细磨工序,套圈的外径细磨后变形符合技术要求,而在磨削滚道时发生外径变形,产品的变形尺寸不能满足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解决在磨加工细磨工序中,滚道和外径产生变形的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在锻造和车加工去应力退火工序中的退火温度为620~660°C,保温时间为6~8h;(2)在热处理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160~180°C,保温时间3~4h;第二次回火温度190~210°C,保温时间3~4h;去除热处理过程的残余应力。(3)在去除磨加工应力的附加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附加回火;第一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第二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采用本专利技术,增加去应力退火减少锻造以减少车加工过程的残余应力,增加回火次数以减少热处理过程的残余应力,增加附加回火的次数以减少磨加工过程的磨加工应力,这样就解决了残余应力在磨加工过程释放造成薄壁轴承套圈的变形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终磨后套圈变形量检测数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该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它包括:1、锻造和车加工去应力退火:其中的退火温度620~660°C,保温时间6~8h。2、热处理回火工艺:其中第一次回火温度160~180°C,保温时间3~4h、;第2次回火温度:190~210°C,保温时间:3~4h。3、去除磨加工的附加回火工艺:第一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第二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进行了50件薄壁轴承套圈加工,经检测数据显示终磨后的轴承套圈的变形量满足技术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在锻造和车加工去应力退火工序中的退火温度为620~660°C,保温时间为6~8h;(2)在热处理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160~180°C,保温时间3~4h;第二次回火温度190~210°C,保温时间3~4h;(3)在去除磨加工的附加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附加回火;第一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第二次附加回火温度140~160°C,保温时间3~4h。/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轴承套圈的热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1)在锻造和车加工去应力退火工序中的退火温度为620~660°C,保温时间为6~8h;(2)在热处理回火工序中,进行二次回火;第一次回火温度160~180°C,保温时间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何惜港叶炎光邱法增吕钟毓张佩思李景阳王学峰胡畅郑小宝邓继溪
申请(专利权)人:中浙高铁轴承有限公司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