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92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复合基膜和涂布于复合基膜一侧表面上的离型涂层,所述复合基膜包括外层、内层,采用双层共挤方式制备,其中,外层由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内层由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通过配制的复合基膜与离型涂液制得,不仅具有超轻离型力、离型力稳定、较好的耐迁移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和阻燃性,可满足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的自动吸附贴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离型膜
,具体涉及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离型膜又称剥离膜、隔离膜、分离膜、阻胶膜、天那纸、离型纸等,是指与特定的材料在有限条件下接触后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目前,以聚酯、聚烯烃类的薄膜为基膜,通过表面涂布硅油或硅脂等有机硅材料的离型膜已在电子元件、光学零部件、胶粘制品、模切冲型加工等行业得到了应用。在电子、模切冲型等加工行业,一般采用一些双面胶带作为粘结件与离型膜复合,然后模切成各种形状和大小,再通过自动吸附贴装或手工贴装。随着人工成本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于采用高速贴标机进行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的自动吸附贴装。作为配套高速贴标机使用的聚酯离型膜,要求具有超轻离型力,离型力稳定、波动小,以及较好的耐迁移性,并能够将模切后的胶带在极小的外力作用下从离型膜上轻松剥离。目前常见的模切冲型加工用离型膜主要为轻离型力离型膜、中等离型力离型膜,这类离型膜的离型力一般在3g/in以上,且存在离型力不够稳定、耐迁移性较差等问题,不能满足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的自动吸附贴装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以满足当前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的自动吸附贴装的使用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包括复合基膜和涂布于复合基膜一侧表面上的离型涂层。r>所述复合基膜包括外层、内层,其中,外层由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60-80%、抗静电聚酯树脂10-20%,阻燃聚酯树脂10-20%;内层由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70-80%、阻燃聚酯树脂20-30%。所述复合基膜为双层结构,通过双层共挤、双向拉伸技术制备,总厚度为40-100微米。所述复合基膜中,外层与内层厚度比例为1:1。所述离型涂层通过涂覆离型涂液,经烘烤固化处理形成,厚度为2-6微米。所述离型涂液由主剂、辅剂和溶剂配制,其中,主剂为苯基乙烯基MQ硅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20%-30%;辅剂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硬脂酸镁、三乙烯四胺、纳米碳化钨-钴、磷酸基乙基丙烯酸酯、固化剂、离型力调节剂和表面活性调节剂,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10%-20%;溶剂为异丙醚、庚烷、丁酮的混合物,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50%-70%。作为优化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芳酯树脂或共聚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作为优化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的固化剂为苯酚磺酸、苯酚-4-磺酸、苯酚-4-磺酸、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二乙胺基丙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作为优化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的离型力调节剂为含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或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甲基硅氧烷的聚合产物。作为优化的,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的表面活性调节剂为:直链烷基苯磺酸钠、月桂醇硫酸钠、硬脂酸甘油单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铵、二乙醇酰胺、木质素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离型涂液的制备:将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和溶剂加入容器中,通过气动搅拌器均匀搅拌2-8分钟形成混合溶液,搅拌速度为500-800r/min;然后在容器中加入固化剂均匀搅拌5-10分钟,搅拌速度上升至1000-1200r/min,一定时间后分别亚磷酸-苯二异辛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硬脂酸镁、三乙烯四胺、纳米碳化钨-钴、磷酸基乙基丙烯酸酯、离型力调节剂、表面活性调节剂均匀搅拌;接着将苯基乙烯基MQ硅树脂和聚丙烯酸酯树脂加入容器中搅拌5-10分钟得到混合物,最后通过滤网对所述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离型涂液产物。步骤2)制备外层混合料:将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按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配制,并送入干燥釜中干燥,烘干时间通常为2-4小时,即得外层用料。步骤3)制备内层混合料:将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按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配制,并送入干燥釜中干燥,烘干时间通常为2-4小时,即得内层用料。步骤4)制备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将制备的所述外层混合料和内层混合料分别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中,通过熔融共挤、双向拉伸、收卷等工序制得双层结构的复合基膜;然后通过在线涂布方法,将所述离型涂液均匀涂覆在复合基膜一侧表面上,经烘干温度为100-120摄氏度,烘干时间为20-30秒的烘烤固化处理,再经收卷、包装制得离型涂层厚度为2-6微米的成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通过优化离型液组成配制,以及选用超轻离型度的调节剂,使制备的离型涂液离型力稳定、耐迁移性佳,解决了离型力不够稳定、耐迁移性较差等问题,满足了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生产要求。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离型力可控制在3g/in以下,能够将模切后的胶带在极小的外力作用下从离型膜上轻松剥离,具有超轻离型力、离型力稳定、耐迁移性好等特点,且剥离后不会无痕迹,有效解决了现有高速贴标机使用的离型膜剥离力偏高、耐迁移性差的问题,同时满足了不干胶标签、电子监管码、条形码的自动吸附贴装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复合基膜、2-离型涂层;11-外层、12-内层。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下面结合实施方式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包括复合基膜1和涂布于复合基膜1一侧表面上的离型涂层2。所述复合基膜1包括外层11、内层12,其中,外层11由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60%、抗静电聚酯树脂20%,阻燃聚酯树脂20%;内层12由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70%、阻燃聚酯树脂30%。所述复合基膜1为双层结构,通过双层共挤、双向拉伸技术制备,总厚度为40微米。所述复合基膜中,外层与内层厚度比例为1:1。所述离型涂液由主剂、辅剂和溶剂配制,其中,主剂为苯基乙烯基MQ硅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20%;辅剂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硬脂酸镁、三乙烯四胺、纳米碳化钨-钴、磷酸基乙基丙烯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基膜和涂布于复合基膜一侧表面上的离型涂层,所述复合基膜包括外层和内层,其中,外层由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60-80%、抗静电聚酯树脂10-20%,阻燃聚酯树脂10-20%;所述内层由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70-80%、阻燃聚酯树脂20-30%;所述复合基膜为双层结构,采用双层共挤方式制备,总厚度为40-100微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复合基膜和涂布于复合基膜一侧表面上的离型涂层,所述复合基膜包括外层和内层,其中,外层由聚酯树脂、抗静电聚酯树脂和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60-80%、抗静电聚酯树脂10-20%,阻燃聚酯树脂10-20%;所述内层由聚酯树脂、阻燃聚酯树脂组成,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聚酯树脂70-80%、阻燃聚酯树脂20-30%;所述复合基膜为双层结构,采用双层共挤方式制备,总厚度为40-100微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基膜中,外层与内层厚度比例为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芳酯树脂或共聚酯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涂层通过涂覆离型涂液,经烘烤固化处理形成,厚度为1-6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涂液由主剂、辅剂和溶剂配制,其中,主剂为苯基乙烯基MQ硅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20%-30%;辅剂为亚磷酸-苯二异辛酯、N,N'-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硬脂酸镁、三乙烯四胺、纳米碳化钨-钴、磷酸基乙基丙烯酸酯、固化剂、离型力调节剂和表面活性调节剂,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10%-20%;溶剂为异丙醚、庚烷、丁酮的混合物,重量百分比约占离型涂液的5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轻离型力的聚酯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为苯酚磺酸、苯酚-4-磺酸、苯酚-4-磺酸、二乙烯基苯、二异氰酸酯、二乙胺基丙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培服吴迪池卫王琪钱向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