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86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干银耳与水混合后在常压、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物料冷却至常温下进行真空闪式提取,得到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将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上清液;将上清液用螺杆泵驱动注入孔径为10‑50nm的陶瓷膜的过滤柱中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银耳多糖浓缩液然后真空干燥得到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相比传统制备银耳多糖的方法更安全、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得到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相比传统方法得到的银耳多糖纯度更高、不含酒精且分子量更均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活性成分提取
,尤其涉及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银耳俗称白木耳,主要生产于四川、贵州、湖北、陕西、福建和浙江等省,银耳子实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银耳多糖是一种杂多糖,包括酸性杂多糖、中性杂多糖、胞壁多糖、胞外多糖和酸性低聚糖等多种组分。大量研究表明,银耳多糖具有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抗病毒、抗肿瘤、抗溃疡、降血脂、降血糖、降胆固醇等生理作用及保湿、增稠、乳化等物化功能,近年来在食品、医药、日化等领域受到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外银耳多糖的制备工艺大多数采用的是原料通过高温高压蒸煮提取、固液分离、减压浓缩、醇沉干燥制备得到银耳多糖,在实际生产中这种方法存在较大的弊端,由于需要80%以上浓度的乙醇(酒精)进行3次以上才能进行较为充分的沉淀才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银耳多糖,因此,需要囤积大量的酒精备用,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制备得到的银耳多糖中存在酒精残留,影响产品的品质和后续应用。通过比较还发现,上述这种传统制备方法的提取效率低、成本高、能耗大、粗多糖纯度低(80%以下),同时,该方法得到的银耳粗多糖的分子量范围广,从30~170WDa都有,平均分子量基本在30-70WDa,只含极少数高分子量(分子量为120WDa以上)银耳多糖。而在日化用品领域为了达到更佳的保湿效果,在食品增稠剂领域为了达到更好的增稠效果,需要的是纯度更高的高分子量(高粘度)的银耳多糖,而传统制备方法获得的银耳多糖分子量未经过任何筛选,分子量范围广,不均一,高分子含量极少,纯度低,且有酒精等残留,显然也不能满足上述领域对银耳多糖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分子量更均一、纯度更高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并通过该方法制备得到分子量更均一、纯度更高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为: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干银耳与水混合后在常压、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物料冷却至常温下进行真空闪式提取,得到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上清液;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用螺杆泵驱动注入孔径为10-50nm的陶瓷膜的过滤柱中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银耳多糖浓缩液;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耳多糖浓缩液真空干燥得到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干银耳与水的质量比为1∶45~55,蒸煮时间为4~6h。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真空闪式提取的条件为:温度10~30℃,真空度-0.3~-0.6MPa,转速5000rpm。进一步的,在步骤1中,真空闪式提取1次,提取的时间为4~6min。进一步的,在步骤2中,采用蝶式离心机对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进行高速离心分离,转速为5000~6000rpm。进一步的,在步骤3中,陶瓷膜过滤浓缩的温度为20~30℃,压力为0.3~0.6MPa。进一步的,在步骤4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3~-0.4MPa。上述技术方案一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银耳加水在常压下蒸煮并采用真空闪式提取,接着固液分离后用螺杆泵驱动注入特定孔径的陶瓷膜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各个步骤环环相扣,整个过程不采用高温处理也不用乙醇(酒精)进行沉淀,有效抑制了银耳多糖分子量的降解且有助于银耳多糖的充分溶出,进而得到提取率相对较高(高分子银耳多糖提取率为20%以上)、纯度更高(95%以上)且分子量更均一(平均分子量为120WDa以上)的高粘度不含酒精的银耳多糖;(2)与传统工艺需要采用大量乙醇进行数次沉淀浓缩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全程无需使用乙醇或其他化学试剂,生产过程更加安全,且有效缩短了工艺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螺杆泵作为膜过滤浓缩的驱动,保证在常温下可以提供足够的膜界面压力和高流速(10-30m/s)以实现错流过滤浓缩的目的,与现有的一些也采用膜分离进行银耳多糖浓缩的工艺相比,现有的膜分离需要在60~80℃下先除杂再浓缩,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只需在常温下进行一次过滤,除杂浓缩一步到位,时间短且能耗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二为:一种根据上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所述银耳多糖的平均分子量为120WDa以上。上述技术方案二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生产的银耳多糖纯度高(95%以上),不含酒精等化学试剂安全性更高,分子量高(高粘度)且分子量更均一,特别适合食品增稠剂和日化用品的保湿剂等领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干银耳与水混合后在常压、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物料冷却至常温下进行真空闪式提取,得到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上清液;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用螺杆泵驱动注入孔径为10-50nm的陶瓷膜的过滤柱中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银耳多糖浓缩液;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耳多糖浓缩液真空干燥得到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一方面,现有的工厂化的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多采用银耳粉末为原料加水利用
技术介绍
中所说的传统工艺,存在诸多弊端,
技术介绍
已经阐明,再此不再赘述;另一方面,现有不少研究为了替换乙醇沉淀银耳多糖,也尝试着各种方法,但要么苦于成本高无法工业化生产,要么效果不佳,所以,这一直是行业技术难点与痛点,当然也有一些研究尝试采用膜过滤进行除杂和浓缩,但由于随着银耳多糖浓度的提高,粘度也会随之增加,后期过滤效果很差,常温下根本无法进行,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一般不采用膜过滤的方法进行银耳多糖的浓缩,当然有些研究者想到通过提高过滤时银耳多糖溶液的温度以降低粘度,如专利申请号为2013107047080名为一种银耳子实体多糖制备技术中采用的就是高温高压提取再分离浓缩,其中分离浓缩是先在60~70℃的温度、0.12~0.16MPa的压力下进行膜过滤除杂,再于60~80℃的温度、0.15~0.2MPa的压力下进行膜过滤浓缩,将除杂和浓缩分步进行,不仅耗时,且整个过程需要维持银耳多糖在60℃以上的温度以降低粘度,需要耗费较大的能耗,且耗时更长,用于获取实验用少量的银耳多糖尚可,并不适用工业化生产。本申请旨在专利技术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成本低、耗时短、更安全的且更符合日日化领域和食品增稠剂领域需求的高分子量(高粘度)不含酒精银耳多糖及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将干银耳与水混合后在常压、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物料冷却至常温下进行真空闪式提取,得到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n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上清液;/n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用螺杆泵驱动注入孔径为10-50nm的陶瓷膜的过滤柱中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银耳多糖浓缩液;/n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耳多糖浓缩液真空干燥得到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干银耳与水混合后在常压、温度为80~90℃的条件下进行蒸煮,接着将蒸煮后的物料冷却至常温下进行真空闪式提取,得到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银耳多糖水溶混合物通过高速离心分离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上清液;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上清液用螺杆泵驱动注入孔径为10-50nm的陶瓷膜的过滤柱中在常温下进行过滤浓缩,收集截留液得到银耳多糖浓缩液;
步骤4:将步骤3得到的银耳多糖浓缩液真空干燥得到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干银耳与水的质量比为1∶45~55,蒸煮时间为4~6h。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乙醇沉淀的高分子量银耳多糖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真空闪式提取的条件为:温度10~30℃,真空度-0.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锋吴耀东陈伟陈秀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宏泰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