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7454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其中,复合材料缠绕管包括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和剪力键,第二结构层连在第一结构层外,剪力键包括配合部和固定部,配合部连在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之间,固定部的一端连接配合部,另一端朝向远离第二结构层的方向从第一结构层伸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材料缠绕管,用于内浇筑混凝土形成复合材料缠绕管‑混凝土组合构件,内部设置的剪力键提升复合材料缠绕管‑混凝土组合构件的整体性和力学性能,且剪力键的部分结构从第一结构层中伸出并与第一结构层一起固化,剪力键在装配的过程中不会对复合材料缠绕管造成损伤,并与复合材料缠绕管结合紧密,增加缠绕管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
,具体是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充气芯模及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缠绕管具有耐腐蚀性能好,质量轻,可加工,易于设计,性能稳定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油气运输、石油化工、土木建筑等行业,当复合材料缠绕管应用于土木建筑领域时,复合材料缠绕管通常与混凝土组合使用形成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梁、柱、剪力墙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复合材料缠绕管约束混凝土,使得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因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导致复合材料缠绕管的表面较为光滑,复合材料缠绕管在与混凝土组合使用的过程中易出现界面滑移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学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结构强度高,复合材料缠绕管在与混凝土组合使用形成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时可极大提升复合材料-混凝土组合构件的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结构层;/n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外;/n剪力键,所述剪力键包括配合部和固定部,所述配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配合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方向从所述第一结构层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结构层;
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外;
剪力键,所述剪力键包括配合部和固定部,所述配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所述固定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配合部,所述固定部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结构层的方向从所述第一结构层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片状结构,所述片状结构配合在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为圆筒形管,所述配合部为带曲率的薄片,所述配合部的相对两侧面分别贴合所述第一结构层和所述第二结构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伸出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长度小于所述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半径,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配合部的一端形成锚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棒状或片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键包括多个,多个所述剪力键间隔布置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上;至少部分所述剪力键的多个所述配合部沿所述第一结构层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上成矩阵形式排列;或多个所述固定部在所述第一结构层上错位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键为钢制剪力键、FRP剪力键或塑料剪力键中的至少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鹏李志远胡利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