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对缘修复装置及缘对缘修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4114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20 2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包括用于植入在一侧瓣叶上的穿刺件及用于植入在另一侧瓣叶上的固定件,所述穿刺件包括用于穿刺瓣叶的至少一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依次穿刺所述一侧的瓣叶和所述另一侧的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穿刺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缘对缘修复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及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和快速地实现二尖瓣的缘对缘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缘对缘修复装置及缘对缘修复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瓣膜介入修复
,尤其涉及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及缘对缘修复系统。
技术介绍
二尖瓣是位于心脏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单向阀,正常健康的二尖瓣可以控制血液从左心房流到左心室,同时避免血液从左心室流到左心房。二尖瓣包括一对瓣叶,称为前叶及后叶。正常情况下,心脏左心室收缩时,前叶和后叶的边缘完全对合,避免血液从左心室流到左心房。当二尖瓣的瓣叶或其相关结构发生器质性改变或功能性改变时,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对合不良,当心脏左心室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反流至左心房,称为“二尖瓣反流”。二尖瓣的缘对缘修复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常用方法,具体是将二尖瓣的前叶和后叶不能正常对合的边缘通过缝合或夹合等方式固定在一起,形成双孔化结构,从而缩小瓣叶间隙,消除或者减少反流量。传统二尖缘对缘修复术是在开刀直视条件下操作,需要开胸和建立血液体外循环,因此风险较高。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发展出各种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介入式器械及微创手术,现有技术US20160113762A1公开了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通过缝合的方式分别在前叶和后叶各植入一个磁片,两侧瓣叶通过磁片相互吸合而对合,从而完成缘对缘修复;但是这种缘对缘修复装置,需要在开胸和心脏停跳的情况下,打开心脏植入,这种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且这种带磁性的磁片容易受到外界的带磁性的金属和磁场干扰,从而对患者造成损伤。现有技术US6269819B2公开了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通过将一个带双穿刺针的直片依次穿刺前叶和后叶后,再将直片进行折弯,将底端的圆孔与穿刺针配合锁定,从而完成缘对缘修复;但是这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很难抓捕到前叶和后叶,在没有固定瓣叶的情况下,穿刺瓣叶,容易造成瓣膜撕裂;且直片需要在心室内折弯后与穿刺针配合,较难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更加安全、有效和快速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及缘对缘修复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包括用于植入在一侧瓣叶上的穿刺件及用于植入在另一侧瓣叶上的固定件,所述穿刺件包括用于穿刺瓣叶的至少一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依次穿刺所述一侧的瓣叶和所述另一侧的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穿刺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缘对缘修复系统,包括缘对缘修复装置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杆及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可相对开合的两个夹持臂,所述缘对缘修复装置的穿刺件及固定件分别预装于两个夹持臂上,所述推杆沿轴向向近端移动,以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使得所述穿刺件的穿刺部穿刺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的穿刺件及固定件分别预装于输送装置的两个夹持臂,推杆沿轴向向近端移动,以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使得其中一夹持臂上的穿刺部依次穿刺一侧的瓣叶和另一侧的瓣叶后与另一夹持臂上的固定件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在穿刺件与固定件之间的相结合处缘对缘连接,缘对缘修复系统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能安全、有效和快速地完成二尖瓣的缘对缘修复。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中的缘对缘修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缘对缘修复系统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2中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穿刺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固定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穿刺件与固定件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缘对缘修复装置的剖视图。图8是图2中稳定组件的放大图。图9是图8中稳定组件的定位件与定位臂的放大图。图10是图2中的输送装置的夹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的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持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第一夹持臂的剖视图。图13是图10中的夹持组件的第二夹持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图13中的第二夹持臂的剖视图。图15是图10中的夹持组件的推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0中的夹持组件的固定套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0中的夹持组件的其中一状态的示意图。图18-图2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缘对缘修复系统的使用过程示意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6是图25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结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7是图26中的缘对缘修复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示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经导管缝线植入装置及经导管腱索植入系统的结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限定术语“近端”及“远端”为介入医疗领域惯用术语。具体而言,“远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近端”表示手术操作过程中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除非另有定义,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专利技术在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惯用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缘对缘修复系统100,包括缘对缘修复装置20及输送装置40,缘对缘修复装置20包括用于植入在一侧瓣叶上的穿刺件22及用于植入在另一侧瓣叶上的固定件24,穿刺件22包括用于穿刺瓣叶的至少一穿刺部220,穿刺部220依次穿刺所述一侧的瓣叶和所述另一侧的瓣叶后与固定件24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至少部分通过穿刺件22与固定件24相连。所述输送装置40包括推送组件50及夹持组件70,推送组件50包括推杆52,夹持组件70的近端连接于推杆52,夹持组件70包括可相对开合的两个夹持臂;缘对缘修复装置20的穿刺件22及固定件24分别预装于两个夹持臂上,推杆52沿轴向向近端移动,以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使得穿刺件22的穿刺部220穿刺瓣叶后与固定件24相结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缘对缘修复装置20的穿刺件22及固定件24分别预装于输送装置40的两个夹持臂,推杆52沿轴向向近端移动,以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使得其中一夹持臂上的穿刺部220依次穿刺一侧的瓣叶和另一侧的瓣叶后与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植入在一侧瓣叶上的穿刺件及用于植入在另一侧瓣叶上的固定件,所述穿刺件包括用于穿刺瓣叶的至少一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依次穿刺所述一侧的瓣叶和所述另一侧的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穿刺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植入在一侧瓣叶上的穿刺件及用于植入在另一侧瓣叶上的固定件,所述穿刺件包括用于穿刺瓣叶的至少一穿刺部,所述穿刺部依次穿刺所述一侧的瓣叶和所述另一侧的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以使得两侧的瓣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穿刺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件还包括穿刺底座,所述穿刺部设于所述穿刺底座面朝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底座及设于所述固定底座面朝所述穿刺件的一侧的收容部,所述穿刺部穿刺瓣叶后连接于所述收容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与所述收容部之间过盈配合连接、键连接、弹性形变连接、锁扣连接、卡扣连接或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包括锥形的针头,所述收容部设置有容置腔,所述针头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近端设有凸齿或凸缘,所述容置腔的侧壁设有对应所述凸齿或凸缘的凹槽或孔,所述针头插接于所述容置腔内,使得所述凸齿或凸缘卡入所述凹槽或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底座面朝所述瓣叶的一侧设有第一防滑垫片,和/或所述固定底座面朝所述瓣叶的一侧设有第二防滑垫片,所述第一防滑垫片及所述第二防滑垫片均由摩擦系数较高的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的远端设有保护套。


8.一种缘对缘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缘对缘修复装置及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推杆及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推杆,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可相对开合的两个夹持臂,所述缘对缘修复装置的穿刺件及固定件分别预装于两个夹持臂上,所述推杆沿轴向向近端移动,以带动两个夹持臂相互闭合,使得所述穿刺件的穿刺部穿刺瓣叶后与所述固定件相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缘对缘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缘对缘修复系统还包括稳定组件,所述稳定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推杆外的外鞘管及设置于所述外鞘管远端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支撑瓣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缘对缘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组件还包括活动地穿装在所述外鞘管中的定位臂,所述定位臂的远端延伸出所述外鞘管,所述定位件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立光张伟伟张庭超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