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2469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管和第二管、多个换热管和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换热管包括在其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的流通面积大于第二通道的流通面积,换热管包括在其宽度方向上并列布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接头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连通,第一开口与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连通,换热管在其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一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组件,冷媒可以更多地流向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减小了冷媒流动的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组件
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微通道换热器广泛应用在各空调领域。相关技术中,微通道扁管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有多个通道,冷媒流入扁管时会在各个通道内进行自由分配,流动阻力较大,所以在某些应用中,微通道换热器换热性能的提高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换热组件,该换热组件中的接头与较大的通道相对,可以引导冷媒更多地流向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减小了冷媒流动的阻力。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并列布置;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矩形,所述换热管包括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接头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所述接头的长度小于与所述接头相连的所述换热管的宽度的2倍,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组件,通过接头连接换热管和第一管,第一管的通道包括截面积不同的通道,且接头与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相对,冷媒从第一管进入并经接头进入换热管,且将有更多地冷媒流向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减小了冷媒流动的阻力,提升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和系统能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流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连,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横截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换热管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段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促使流进所述第一通道段内的更多的内部流体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内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扰流件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第一通道段内,所述第一通道段内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同一侧的凸起部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内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异侧的凸起部的数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和换热管连通,所述连接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面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二管的横截面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包括: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并列布置;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矩形,所述换热管包括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所述换热管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接头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且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流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尺寸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通道段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组件,通过接头连接换热管和第一管,第一管的通道包括截面积不同的通道,且接头与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相对,冷媒从第一管进入并经接头进入换热管,且将有更多地冷媒流向换热管中较大的通道,减小了冷媒流动的阻力,提升换热组件的换热性能和系统能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接头的长度方向成夹角,且夹角大于0度小于90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开口插入所述第二通道段中,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相连,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和所述第一管。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包括第一段、弯曲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弯曲段的一端相连,所述弯曲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相连,所述连接管的第一段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长度方向大体平行,所述连接管的第二段与所述第一管相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的流通面积小于所述换热管的流通面积,所述连接管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段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促使流经所述第一通道段内的更多内部流体朝向所述第一通道流动。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图1换热组件的立体图。图3是图1换热组件的侧视图。图4是图1中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且示出了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图5是图1中连接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换热组件的示意图,且示出了扰流件。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组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换热组件100,集流管10,第一管11,第一插口111,第二管12,第二插口121,进口管101,出口管102,换热管20,第一通道201,第二通道202,连接组件3,接头30,第一开口31,第二开口32,扰流件33,凸起部331,连接管34,第一段341,第二段342,弯曲段343,流通通道36,第一通道段361,第二通道段362,翅片50。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并列布置;/n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矩形,所述换热管包括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以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n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接头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所述接头的长度小于与所述接头相连的所述换热管的宽度的2倍,/n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管和第二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并列布置;
多个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的外周轮廓大体为矩形,所述换热管包括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的至少两个通道,所述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在所述换热管的横截面上,所述第一通道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道的截面积,所述换热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连通,以通过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
至少一个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接头,所述接头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换热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换热管的宽度,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接头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布置,所述接头的长度小于与所述接头相连的所述换热管的宽度的2倍,
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第一开口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具有流通通道,所述流通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流通通道包括第一通道段和第二通道段,所述第一通道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流通通道的第一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道段相连,所述第二通道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通道段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第一通道段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内设有至少一个扰流件,所述扰流件促使流进所述第一通道段内的更多的内部流体朝向所述第一通道内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件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部设在所述第一通道段内,所述第一通道段内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同一侧的凸起部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通道段内在换热管的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异侧的凸起部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管和换热管连通,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峰吴苗苗蒋建龙高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