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92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包括排涝渠,所述排涝渠右端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腔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排涝渠右端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腔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腔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延伸至第一凹槽内腔,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过滤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水流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拦截,防止连接对排涝渠进行堵塞,通过拉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过滤网快速更换的目,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
技术介绍
排涝渠上指为防止洪水泛滥而开凿的一项工程,多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同时也用于保护没写建筑物和农田庄稼的安全,因此排涝渠的出现大大的提高了人们抵御洪涝危害的能力。然而现有排涝渠存在一些不足,排涝渠在排水时通常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堆积在渠道底部,导致排涝渠的无法正常的进行排水功能,因此需要不断的人工进行清理,费时费力,同时导致维护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包括排涝渠,所述排涝渠右端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腔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排涝渠右端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内腔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腔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顶部延伸至第一凹槽内腔,所述排涝渠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堤坝,所述排涝渠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若干盲孔,且所述盲孔位于两个相邻的堤坝之间,每两个相邻所述盲孔之间均共同活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和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一圆环,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传动杆6中心处套设有第二圆环,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转动板。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前后两侧均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腔相互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顶部中心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垫。进一步的,所述扇叶以第一圆环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列,所述转动板以第二圆环为圆心呈环形阵列排列。进一步的,若干所述堤坝横截面为三角形。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左右两侧与第二凹槽和第一凹槽的内腔相互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圆孔,且若干圆孔呈矩形阵列排列。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过滤网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水流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拦截,防止连接对排涝渠进行堵塞,通过拉杆、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过滤网快速更换的目,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动板、第一圆环、传动杆、第二圆环、扇叶和盲孔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通过水流带动转动板旋转,而转动板通过传动杆带动扇叶旋转对于堤坝之间的淤泥进行清理的目的,防止淤泥堆积导致排涝渠的无法正常的进行排水的情况发生,提高排涝渠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俯视剖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右视剖视图。图中:1、排涝渠;2、盲孔;3、堤坝;4、扇叶;5、第一圆环;6、传动杆;7、第一固定板;8、第一凹槽;9、拉杆;10、过滤网;11、第二凹槽;12、第二固定板;13、转动板;14、第二圆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包括排涝渠1,排涝渠1右端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第一固定板7内腔开设有第一凹槽8,排涝渠1右端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2内腔开设有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内腔设有过滤网10,过滤网10顶部延伸至第一凹槽8内腔,过滤网10前后两侧均与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1的内腔相互贴合,过滤网10顶部中心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拉杆9,拉杆9外侧边缘套设有防滑垫,过滤网10左右两侧与第二凹槽11和第一凹槽8的内腔相互贴合,过滤网10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圆孔,且若干圆孔呈矩形阵列排列,排涝渠1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堤坝3,若干堤坝3横截面为三角形,排涝渠1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若干盲孔2,且盲孔2位于两个相邻的堤坝3之间,每两个相邻盲孔2之间均共同活动连接有传动杆6,传动杆6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和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一圆环5,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一圆环5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4,传动杆6中心处套设有第二圆环14,并与其固定连接,第二圆环1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转动板13。工作原理: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拉杆9带动过滤网10插进第一凹槽8和第二凹槽11之间,通过拉杆9上的防滑垫,防止过滤网10在安装时掉落,通过第一固定板7和第二固定板12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对过滤网10进行固定的目的,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了对水流中体积较大的垃圾进行拦截,防止连接对排涝渠进行堵塞,通过排涝渠1内腔中的堤坝3可实现增加水流的流动速度,进一步加强水流本身带动泥沙的能力,通过水流的冲击力,可带动转动板13进行旋转,转动板13通过第二圆环14带动传动杆6进行旋转,传动杆6通过第一圆环5带动扇叶4进行旋转,整个工作流程实现了,不需要外接电源即可实现传动杆6进行旋转的目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对堤坝3上的泥沙进行清理,防止淤泥堆积导致排涝渠1的无法正常的进行排水的情况发生,提高排涝渠1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工的劳动强度,通过盲孔2可实现对传动杆6进行限位的目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包括排涝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涝渠(1)右端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7)内腔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排涝渠(1)右端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内腔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内腔设有过滤网(10),所述过滤网(10)顶部延伸至第一凹槽(8)内腔,所述排涝渠(1)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堤坝(3),所述排涝渠(1)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若干盲孔(2),且所述盲孔(2)位于两个相邻的堤坝(3)之间,每两个相邻所述盲孔(2)之间均共同活动连接有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和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一圆环(5),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5)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4),所述传动杆(6)中心处套设有第二圆环(14),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1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转动板(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用排涝渠,包括排涝渠(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涝渠(1)右端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7),所述第一固定板(7)内腔开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排涝渠(1)右端靠近底部处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内腔开设有第二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11)内腔设有过滤网(10),所述过滤网(10)顶部延伸至第一凹槽(8)内腔,所述排涝渠(1)内腔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若干堤坝(3),所述排涝渠(1)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若干盲孔(2),且所述盲孔(2)位于两个相邻的堤坝(3)之间,每两个相邻所述盲孔(2)之间均共同活动连接有传动杆(6),所述传动杆(6)外侧边缘靠近顶端和底端处均套设有第一圆环(5),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环(5)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4),所述传动杆(6)中心处套设有第二圆环(14),并与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环(14)外侧边缘固定连接有若干转动板(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工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凯文葛静静李小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汇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