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859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涉及桥梁阻尼器技术领域,其主要通过设置两个对合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的弧形软钢片来构成软钢结构,整个阻尼器结构在保障其耗能性能的基础上,削减了其减震方向上的结构尺寸,尤其适用于减震方向布置空间较为拮据,且四周无反力座布置空间的安装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桥梁阻尼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在大型桥梁中,经常在桥梁的墩与梁之间设置阻尼器作为地震时的耗能件来提高桥梁抗震能力,常用的阻尼器有液压阻尼器和金属阻尼器。液压阻尼器由于成本高,且需经常维养,对于位置偏远的桥梁,维养不便,成本更高,而金属阻尼器是用软钢或其它软金属材料做成的阻尼耗能器,有着良好的耐久性、稳定性、抗腐蚀性、抗疲劳性能、工作温度范围大和维护费用低等特点。它对结构进行减震控制的机理是将结构振动的部分能量通过金属的塑性变形进行滞回,将动能转变为热能耗散掉,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不管是桥梁还是建筑领域其应用都较为广泛。弧形软钢减震阻尼器属于一种典型的金属阻尼器,其主要由两个用于分别连接桥梁的墩、梁的连接部,以及若干个处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弧形软钢片所构成。对于这种弧形软钢减震阻尼器而言,为了保障弧形软钢片的耗能性能,弧形软钢片的大小、弧度均有所限制,而又由于其弧形软钢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侧连接部直接连接,所以整个弧形软钢减震阻尼器的结构呈现为在减震方向上较为臃肿的形态,在部分特殊的安装环境下,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软钢减震阻尼器,其在保障耗能性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降低整个阻尼器在其减震方向上的结构尺寸。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包括有分置于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连接部,以及若干组设于两侧连接部之间的软钢结构每组软钢结构主要由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弧形软钢片所构成,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相固定,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对合设置,且两者的端部对应连接。优选的,所述软钢结构的组件为3至20组。优选的,两侧弧形软钢片的端部通过连接销而对应枢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销的轴向垂直于弧形软钢片的弧弦所在平面。优选的,所述弧形软钢片通过其中间部位的外弧部而与对应侧的连接部相抵接,还包括有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于两侧弧形软钢片之间的限位部,两侧限位部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与对应侧的弧形软钢片中间部位的内弧部相抵接,以配合连接部夹持固定住弧形软钢片。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限位弧面,所述限位部通过限位弧面而与内弧部相抵接,所述限位弧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弧形软钢片内弧部的弧度,以使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在具有相背移动趋势而发生弯折形变时,其中间部位的内弧部可以逐步与限位弧面相贴合。优选的,所述限位部与连接部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部主要由固定部,以及用于与弧形软钢片相连接的滑动部所构成,所述滑动部可相对固定部而垂直于第一方向地移动,两侧连接部中滑动部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滑槽,所述滑动部可滑动的装配于滑槽当中,且可沿滑槽的延伸方向滑动。优选的,所述滑槽为T型槽,所述滑动部为与T型槽相适配的T型滑块,所述滑槽与滑动部的接触面间留有可动间隙,以使固定部与滑动部间可相对活动。优选的,所述滑动部于其两侧翼缘部上对称的形成有用于分别与滑槽槽口两侧的凸棱相接触的转动块,转动块上设置有用于与凸棱配合接触的转动弧面,所述转动弧面的弧心线与滑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有:本技术主要通过设置两个对合设置且端部对应连接的弧形软钢片来构成软钢结构,整个阻尼器结构在保障其耗能性能的基础上,削减了其减震方向上的结构尺寸,尤其适用于减震方向布置空间较为拮据,且四周无反力座布置空间的安装环境。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固定部与转动块上转动弧面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图4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具体符号说明】10-连接部,11-固定部,12-滑动部,13-可动间隙,14-翼缘部,15-转动块,16-转动弧面,20-弧形软钢片,21-内弧部,30-连接销,40-限位部,41-限位弧面,50-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出现“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1提出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其包括有分置于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连接部10,以及若干组设于两侧连接部10之间的软钢结构,每组软钢结构主要由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弧形软钢片20所构成,两侧的弧形软钢片20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10相固定,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包括有分置于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连接部,以及若干组设于两侧连接部之间的软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软钢结构主要由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弧形软钢片所构成,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相固定,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对合设置,且两者的端部对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包括有分置于相对两侧且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两个连接部,以及若干组设于两侧连接部之间的软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软钢结构主要由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弧形软钢片所构成,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相固定,两侧的弧形软钢片对合设置,且两者的端部对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钢结构的组件为3至20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两侧弧形软钢片的端部通过连接销而对应枢接在一起,所述连接销的轴向垂直于弧形软钢片的弧弦所在平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软钢片通过其中间部位的外弧部而与对应侧的连接部相抵接,还包括有两个沿第一方向依次设于两侧弧形软钢片之间的限位部,两侧限位部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部与对应侧的弧形软钢片中间部位的内弧部相抵接,以配合连接部夹持固定住弧形软钢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对合式软钢减震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上形成有限位弧面,所述限位部通过限位弧面而与内弧部相抵接,所述限位弧面的弧度大于所述弧形软钢片内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海亮邱廷琦刘成骆明成王海桥张启帆陈宏兰鹏周孝林杨蕊矫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