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71328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涉及车桥领域。该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包括桥壳、第一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和差速组件;第一电机与第一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与差速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用于与第一轮边传动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与差速组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用于与第二轮边传动连接;差速组件固定在桥壳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双电机分布驱动,有利于整车空间布置;同时,利用机械差速实现更可靠、低成本的车桥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
技术介绍
车桥是汽车上的关键部件,用于承受汽车载荷,维持汽车在道路上的正常行驶。在现有技术中,车桥采用电子差速器,即通过电子元件实现驱动桥转弯时的差速。但是电子元件存在可靠性问题,并且成本高,不能满足高质量、高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其采用双电机分布驱动,有利于整车空间布置;同时,利用机械差速实现更可靠、低成本的车桥设计。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包括桥壳、第一电机、第一行星减速器、第二电机、第二行星减速器和差速组件;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所述差速组件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用于与第一轮边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所述差速组件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用于与第二轮边传动连接;所述差速组件固定在所述桥壳上。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差速组件包括差速壳体、行星齿轮、第一差速齿轮轴和第二差速齿轮轴,所述差速壳体与所述桥壳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安装于所述差速壳体内,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和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分别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包括第一轴体、第一半轴齿轮和第一圆柱齿轮,所述第一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一圆柱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轴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包括第二轴体、第二半轴齿轮和第二圆柱齿轮,所述第二半轴齿轮和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轴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圆柱齿轮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包括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太阳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轮的数量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太阳轮与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轮与所述第一齿圈的内圈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架与所述第一行星轮对应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用于与所述第一轮边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齿圈的外圈与所述差速组件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还包括第一轮边减速器,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用于与所述第一轮边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还包括第一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和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轮边减速器和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啮合传动。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还包括第二轮边减速器,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用于与所述第二轮边传动连接。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还包括第二传动齿轮组,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组设置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和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二轮边减速器和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啮合传动。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和汽车: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传动至第一轮边,并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传动至差速组件的一端;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至第二轮边,并通过第二行星减速器传动至差速组件的另一端。差速组件固定在桥壳上,即左右两侧的传动结构不能朝同一方向转动,使得车辆直线行驶;当车辆转弯时,第一行星减速器和第二行星减速器异向转动,差速组件固定与桥壳,在传动时,自身不能转动,从而可以达成差速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一方面设置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布驱动,有利于整车布置;另一方面,利用机械差速原理,实现左右两侧差速,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可靠性,并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轮边减速器和第一传动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第二轮边减速器和第二传动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110-第一电机;120-第一行星减速器;121-第一太阳轮;122-第一行星轮;123-第一行星架;124-第一齿圈;130-第二电机;140-第二行星减速器;141-第二太阳轮;142-第二行星轮;143-第二行星架;144-第二齿圈;150-差速组件;151-差速壳体;152-行星齿轮;153-第一差速齿轮轴;1531-第一轴体;1532-第一半轴齿轮;1533-第一圆柱齿轮;154-第二差速齿轮轴;1541-第二轴体;1542-第二半轴齿轮;1543-第二圆柱齿轮;160-第一轮边减速器;161-第一轮边太阳轮;162-第一轮边行星轮;163-第一轮边行星架;164-第一轮边齿圈;170-第一传动齿轮组;171-第一主动齿轮;172-第一从动齿轮;180-第二轮边减速器;181-第二轮边太阳轮;182-第二轮边行星轮;183-第二轮边行星架;184-第二轮边齿圈;190-第二传动齿轮组;191-第二主动齿轮;192-第二从动齿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100。该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100可以用于汽车,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比如电动车等)或者燃油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100采用双电机分布驱动,有利于整车空间布置;同时,利用机械差速实现更可靠、低成本的车桥设计。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该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100包括桥壳、第一电机110、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第二电机130、第二行星减速器140和差速组件150;第一电机110与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与差速组件150的一端传动连接,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用于与第一轮边传动连接;第二电机130与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传动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与差速组件15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第二行星减速器140用于与第二轮边传动连接;差速组件150固定在桥壳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0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至第一轮边,并通过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至差速组件150的一端;第二电机130通过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传动至第二轮边,并通过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传动至差速组件150的另一端。差速组件150固定在桥壳上,即左右两侧的传动结构不能朝同一方向转动,使得车辆直线行驶;当车辆转弯时,第一行星减速器120和第二行星减速器140异向转动,差速组件150固定与桥壳,在传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第一电机(110)、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第二电机(130)、第二行星减速器(140)和差速组件(150);/n所述第一电机(110)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与所述差速组件(150)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用于与第一轮边传动连接;/n所述第二电机(130)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与所述差速组件(15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用于与第二轮边传动连接;/n所述差速组件(150)固定在所述桥壳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第一电机(110)、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第二电机(130)、第二行星减速器(140)和差速组件(150);
所述第一电机(110)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与所述差速组件(150)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用于与第一轮边传动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130)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与所述差速组件(15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用于与第二轮边传动连接;
所述差速组件(150)固定在所述桥壳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组件(150)包括差速壳体(151)、行星齿轮(152)、第一差速齿轮轴(153)和第二差速齿轮轴(154),所述差速壳体(151)与所述桥壳固定连接,所述行星齿轮(152)安装于所述差速壳体(151)内,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153)和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154)分别与所述行星齿轮(152)啮合传动,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与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153)传动连接,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与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154)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速齿轮轴(153)包括第一轴体(1531)、第一半轴齿轮(1532)和第一圆柱齿轮(1533),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532)和所述第一圆柱齿轮(1533)分别与所述第一轴体(15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轴齿轮(1532)与所述行星齿轮(152)啮合传动,所述第一圆柱齿轮(1533)与所述第一行星减速器(120)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差速轮边电驱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差速齿轮轴(154)包括第二轴体(1541)、第二半轴齿轮(1542)和第二圆柱齿轮(1543),所述第二半轴齿轮(1542)和所述第二圆柱齿轮(1543)分别与所述第二轴体(15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半轴齿轮(1542)与所述行星齿轮(152)啮合传动,所述第二圆柱齿轮(1543)与所述第二行星减速器(1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胜利杨博高德安陈选楠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