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以及作业机械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209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4
提供一种对操作者适当地给予进行了操作时的感觉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基座部(80)具有多个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孔部(83)。基座部具有多个具有与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孔部(84)。相邻的两个第一孔部(83)的配置间隔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孔部(84)的配置间隔不同。接触部与基座部(80)接触。接触部能够相对于基座部(80)相对移动,并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第一孔部(83)以及多个第二孔部(84)中的任一个。施力部对接触部作用使接触部与基座部(80)接触的方向的作用力。操作输入部接受输入操作,从而使接触部相对于基座部(80)相对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以及作业机械
本公开涉及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以及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有以下那样的装置。轮式装载机具备驾驶室。驾驶室在内部具备控制台箱。在控制台箱的上表面配置有开关面板。开关面板包括车速挡位切换开关(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8-144942号公报(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494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轮式装载机中,存在对与作业相对应的车速进行限制的要求。在切换作业种类时,也切换车速限制的设定。存在在例如泥泞地中进行车速的精密的设定而在空载行驶时不进行车速限制等、使得在扩大车速限制的调整挡位的同时能够一点一点地设定车速那样的要求。谋求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来满足这些要求。在本公开中,提供一种能够对操作者适当地给予进行了操作时的感觉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操作装置具备基座部、接触部、施力部、以及操作输入部。基座部具有多个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孔部。基座部具有多个具有与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孔部。相邻的两个第一孔部的配置间隔与相邻的两个第二孔部的配置间隔不同。接触部与基座部接触。接触部能够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并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第一孔部以及多个第二孔部中的任一个。施力部对接触部作用使接触部与基座部接触的方向的作用力。操作输入部接受输入操作,从而使接触部相对于基座部相对移动。专利技术效果r>根据本公开所涉及的操作装置,能够对操作者适当地给予进行了操作时的感觉。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结构的概要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驾驶室内部的驾驶席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拨盘的立体图。图4是拨盘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基座部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滚珠部向第一孔部的卡合的示意图。图7是示出滚珠部向第二孔部的卡合的示意图。图8是示出针对拨盘操作的车速限制的图表。图9是示出阻力施加部的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相同部件标注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它们的名称以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关于它们的详细说明。[整体结构]在实施方式中,作为能够应用本公开的思想的作业机械的一例,列举轮式装载机10为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基于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10的结构的概要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轮式装载机10具备前框架12、后框架14、前轮27、后轮28、工作装置16、驾驶室(cab)30、驾驶席41、以及发动机罩17。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轮式装载机10直行行驶的方向称作轮式装载机10的前后方向。在轮式装载机10的前后方向上,将相对于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而配置有工作装置16的一侧设为前方向,将与前方向相反的一侧设为后方向。轮式装载机10的左右方向是指俯视下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在向前方向观察时,左右方向的右侧、左侧分别是右方向、左方向。轮式装载机10的上下方向是与由前后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确定的平面正交的方向。在上下方向上,地面所在的一侧是下侧,天空所在的一侧是上侧。由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构成铰接构造的车身框架。前框架12设置于后框架14的前方。前框架12通过中心销(未图示)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于后框架14。前框架12相对于后框架14的旋转中心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轴。前框架12以及后框架14通过转向缸(未图示)而连结。转向缸在左右设置有一对。通过转向缸进行伸缩驱动,从而前框架12以上述的中心销为中心左右旋转。前轮27以及后轮28是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轮。前轮27设置于前框架12。前轮27在左右设置有一对。后轮28设置于后框架14。后轮28在左右设置有一对。工作装置16设置于前框架12。工作装置16具有动臂21、铲斗24、动臂缸25、双臂曲柄22、铲斗缸26、以及连杆23。驾驶室30以及发动机罩17设置于后框架14。驾驶室30设置于工作装置16的后方。发动机罩17设置于驾驶室30的后方。在发动机罩17内收容有工作油箱、发动机、液压泵以及空气滤清器等。驾驶室30划分形成供操作员搭乘的室内空间。在驾驶室30的侧面设置有门32。门32在操作员进入或离开驾驶室30时开闭。驾驶席41设置于由驾驶室30划分形成的室内空间。操作员在驾驶室30中,坐在驾驶席41上来进行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操作、以及工作装置16的操作。[驾驶室30内部的结构]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驾驶室30内部的驾驶席周围的结构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驾驶席41具有坐垫43和椅背42。坐垫43是供操作员坐下的座椅部位。椅背42设置为从坐垫43的后端部向上方立起。椅背42是成为操作员的靠背的座椅部位。在驾驶室30内部的驾驶席41的前方,设置有方向盘、加速踏板、制动踏板以及监视器装置等(均未图示)。在驾驶室30内部的驾驶席41的右侧方配置有扶手46和控制台51。控制台51具有框体部52。框体部52具有框体形状,且形成控制台51的外观。框体部52与坐垫43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框体部52在左右方向上与坐垫43隔开间隙地排列。框体部52具有上表面53。在上表面53设置有操作部54。操作员对操作部54进行操作,由此对轮式装载机10的动作、更详细而言对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以及工作装置16的动作进行控制。操作部54包括为了控制工作装置16(动臂21以及铲斗24)的动作而被操作的操作杆55、56、以及为了控制轮式装载机10的行驶而被操作的拨盘装置57。操作杆55、56设置为能够沿着前后方向滑动。拨盘装置57设置为能够旋转。拨盘装置57配置于比操作杆55、56远离驾驶席41的位置。拨盘装置57配置于比操作杆55、56靠后方的位置。扶手46用作操作员的搭肘部。扶手46配置于比控制台51的上表面53靠上方的位置。扶手46具有上表面47。上表面47构成供操作员的肘部放置的搭肘面。[拨盘装置57的结构]接着,对基于实施方式的操作装置的一例、即拨盘装置57的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图3是拨盘装置57的立体图。图4是拨盘装置57的局部剖视图。如图3、4所示,拨盘装置57具有拨盘主体61。拨盘主体61在俯视下形成为大致圆形。拨盘主体61被圆环状的安装环部65包围。安装环部65固定于控制台51。拨盘主体6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安装环部65向两个方向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拨盘主体6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控制台51旋转。操作旋钮62与拨盘主体61一体形成。操作旋钮62具有从拨盘主体61向上方隆起、并在大致圆形的拨盘主体61的整个直径范围内延伸的凸条状的形状。操作员利用手指、例如利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操作旋钮62并使其旋转,由此旋转操作拨盘装置57。在操作旋钮62的一端刻有基准标识63。基准标识63示出操作旋钮62的旋转方向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n所述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具备:/n基座部,其具有多个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卡合部,且具有多个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卡合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的配置间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配置间隔不同;/n接触部,其与所述基座部接触,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并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任一个;/n施力部,其对所述接触部作用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座部接触的方向的作用力;以及/n操作输入部,其接受输入操作从而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215 JP 2019-0258761.一种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具备:
基座部,其具有多个具有第一尺寸的第一卡合部,且具有多个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第二卡合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卡合部的配置间隔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卡合部的配置间隔不同;
接触部,其与所述基座部接触,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并选择性地卡合于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任一个;
施力部,其对所述接触部作用使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基座部接触的方向的作用力;以及
操作输入部,其接受输入操作从而使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基座部相对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排列配置,
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不同的位置排列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至少任一方等间隔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第一卡合部和多个所述第二卡合部中的任一方等间隔地配置,另外一方以不均等的间隔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械的操作装置,其中,
所述操作输入部具有被进行旋转操作的拨盘、以及安装于所述拨盘的旋转中心的轴部,
在所述基座部形成有供所述轴部穿过的贯穿孔,
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以将所述贯穿孔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直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