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71109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包括:卡匣;标仓,设于所述卡匣一侧,并与所述卡匣连接,用于存储底部标签与侧身标签;取标机构,对应所述标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匣中,用于吸取并转移存放在所述标仓中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真空成型机构,用于吸取并成型所述取标机构转移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并将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送入注塑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在面对需求同时贴杯身(或盒身)及杯底(或盒底)的产品需求时可实现杯身(或盒身)及杯底(或盒底)的同时模内贴标;并且底部标签的供料成型过程与侧身标签的供料成型过程同步进行,大幅降低了生产时长,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标签供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贴标领域,采用模内贴标工艺的厂商日益增加,将印刷裁切好的标签纸放入注塑模中进行注塑,使标签纸与同材质的注塑品融合贴于注塑品的表面,相对传统贴标工艺,其不易脱落、不易磨损掉色的优点广受欢迎。针对采用模内贴标工艺生产的杯类或盒类产品,一般贴标位置为杯身或盒身,结构方式一般采用单一的垂直(或旋转)式上标方式,当贴标位置为杯底或盒底盖面时,结构方式一般又采用单一的平行(或旋转)式上标方式。但市场上的产品往往需求同时贴杯身(或盒身)及杯底(或盒底),传统的贴标方式或贴标装置,不可能实现杯身(或盒身)及杯底(或盒底)的同时模内贴标;一方面注塑后的多次贴标导致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执行多次模内贴标作业往往会带来质量上的隐患,同时效率较低。另外,为了实现生产高速化,产品的注塑通常也采用一出多的工艺设计,而现有的标签供给机构却不能实现对标签的排料、成型,仍需依赖设备外的排料装置实施排料作业、成型作业,这无疑增加了设备成本,且影响效率。...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卡匣;/n标仓,设于所述卡匣一侧,并与所述卡匣连接,用于存储底部标签与侧身标签;/n取标机构,对应所述标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匣中,用于吸取并转移存放在所述标仓中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n真空成型机构,用于吸取并成型所述取标机构转移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并将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送入注塑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卡匣;
标仓,设于所述卡匣一侧,并与所述卡匣连接,用于存储底部标签与侧身标签;
取标机构,对应所述标仓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卡匣中,用于吸取并转移存放在所述标仓中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
真空成型机构,用于吸取并成型所述取标机构转移的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并将所述底部标签、侧身标签送入注塑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仓包括:
底座,其与所述卡匣连接;
第一储料模块,其朝斜上方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所述侧身标签;
第二储料模块,其朝斜上方倾斜地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用于存储所述底部标签;
侧身标签取料槽,其对应所述第一储料模块贯穿所述底座上下端面设置;
底部标签取料槽,其对应所述第二储料模块贯穿所述底座上下端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模块包括:
若干第一定位直杆,环绕所述侧身标签取料槽设置,且若干所述第一定位直杆的首端均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第一推料机构,其对应若干所述第一定位直杆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料机构包括:
第一导柱,平行于所述第一定位直杆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柱的首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第一滑座,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导柱上;
第一推料板,对应所述侧身标签取料槽与所述第一滑座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标签供料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料模块包括:
若干第二定位直杆,环绕所述底部标签取料槽设置,且若干所述第二定位直杆的首端均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第二推料机构,其对应若干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球杨武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思为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