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80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卤水浓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卤水进口和卤水出口,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设置有循环水管,下腔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和喷淋装置,循环水管一端连通卤水进口,另一端穿过隔板连接喷淋装置,热交换装置位于喷淋装置下方,卤水出口位于下腔室底部,隔板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蒸汽的热量通过管路传输给卤水,对卤水进行预热,可以充分利用热量,实现热量的二次利用,大大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卤水增浓装置
本技术涉及卤水浓缩
,特别涉及一种卤水增浓装置。
技术介绍
卤水中含有较多的有用物质,为了提取出卤水中的有用物质,往往需要将卤水进行浓缩。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卤水浓缩装置是通过加热卤水,可以加速卤水中的水分蒸发,加速卤水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也有利于加速水分的蒸发,但是,这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目前的卤水浓缩装置,能耗高,而且浓缩效果不佳,导致卤水浓度较低,不利于后续的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卤水增浓装置,此卤水增浓装置能耗低,而且卤水浓度较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卤水进口和卤水出口,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循环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卤水进口,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喷淋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位于所述喷淋装置下方,所述卤水出口位于所述下腔室底部,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其中,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若干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均匀排列在所述上腔室内。其中,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介质出水管和介质进水管,所述介质出水管和介质进水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横管,若干所述横管覆盖所述壳体的截面。其中,所述横管中间向上凸起。其中,所述蒸汽入口上设置有防护帽。其中,所述下腔室上设置有空气入口,所述空气入口上连接有鼓风机。其中,所述蒸汽入口上设置有引风扇叶。其中,所述横管下方均匀固定设置有导热管。其中,所述壳体底部为漏斗状,所述卤水出口位于所述壳体最小直径处。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卤水进口和卤水出口,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内设置有循环水管,下腔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和喷淋装置,循环水管一端连通卤水进口,另一端穿过隔板连接喷淋装置,热交换装置位于喷淋装置下方,卤水出口位于下腔室底部,隔板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本技术通过将壳体设置成上腔室和下腔室,从而使装置集成化程度更高,从而降低了能量之间传输的路线,从而降低了能耗。将卤水从卤水进口通入,通过喷淋装置将卤水喷淋到热交换装置上,热交换装置将卤水进行加热蒸发,蒸发的水蒸汽从蒸汽入口进入到上腔室,然后对循环水管内的卤水进行预热,从而使卤水温度升高,实现热量的二次利用,大大降低能耗,并且通过卤水的预热,可以加速蒸发进程,从而可以使蒸发完成的卤水浓度更高。综上所述,本技术卤水增浓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卤水增浓能耗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对能量的二次利用,从而提高热量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能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卤水增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循环管路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热交换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循环管路的侧视图;图中:10、壳体,101、卤水进口,102、卤水出口,103、循环管路,104、卤水进水管,105、排风口,11、隔板,110、蒸汽入口,111、防护帽,112、引风扇叶,12、上腔室,120、排水口,13、下腔室,130、空气入口,14、循环水管,15、热交换装置,151、安装架,152、介质出水管,153、介质进水管,154、横管,155、导热管,16、喷淋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本说明书中涉及到的方位均以附图所示方位为准,仅代表相对的位置关系,不代表绝对的位置关系。如图1、图2和图4共同所示,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上设置有卤水进口101和卤水出口102。壳体10内部设置有隔板11,隔板11将壳体10内部分隔成上腔室12和下腔室13。上腔室12内设置有循环水管14,卤水进口101上连接有卤水进水管104,卤水进水管104延伸入上腔室12内部。卤水进水管104上连接有若干循环管路103,循环管路103均匀排列在上腔室12内。循环管路103排列方式有多种,本实施例采用的排列方式为:循环管路103为腰型环状结构,卤水进水管104上并排连通设置有三组循环管路103,每组循环管路103上下连通设置有十层,上下相邻层的循环管路103相互交错。通过将循环管路103相互交错设置,加大了循环管路103与水蒸汽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预热效果更好。实际设计中,可根据壳体10的尺寸重新设计循环管路103的排列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如图1和图3共同所示,下腔室13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15和喷淋装置16。热交换装置15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51上,安装架151固定设置在壳体10上。热交换装置15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换热,可以采用电热管或燃气加热的方式,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介质液换热方式,热交换装置15包括介质出水管152和介质进水管153,介质出水管152和介质进水管153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横管154,若干横管154均匀平铺设置在壳体10内部,从而覆盖壳体10的整个截面。为了增加卤水与热交换装置15的接触面积,所以横管154采用屋脊形状,即横管154中间向上凸起,不仅增大卤水与横管154的接触面积,而且有利于对上方喷淋下来的卤水进行分流。横管154之间存在缝隙,上方的卤水喷淋下来后,从缝隙通过。为了增加横管154的稳定性和加大卤水与热交换装置15的接触面积,所以在横管154下方均匀固定设置有导热管155,导热管155采用导热系数好的金属材质制成,可以采用铝合金材质制成。导热管155可以有效的吸收横管154的热量,并传输给卤水,从而提高热交换装置15热量转移速度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卤水增浓的效果和效率。本实施例介质出水管152和介质进水管153内通入的介质为水,成本较低,而且循环换热也不会存在水资源的浪费。如图1所示,循环水管14一端连通卤水进水管104,另一端穿过隔板11连接喷淋装置16,喷淋装置16包括喷淋管,喷淋管均匀覆盖在热交换装置15上方,从而保证卤水可以均匀的从喷淋装置16布水到热交换装置15上。隔板11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110。蒸汽入口110连通上腔室12和下腔室13。因卤水蒸发过程中会带走部分热量,所以水蒸发从蒸汽入口110进入到上腔室12后,将这部分热量带到上腔室12,通过在上腔室12与循环管路103进行热交换,将此部分热量又运用到卤水中,从而实现了卤水的预热。为了防止蒸汽在上腔室12内冷凝液化后再回落到下腔室13吸收热量,所以在蒸汽入口110上设置有防护帽111。优选的,为了加快空气的流动速度,加快卤水蒸发的速度,所以在下腔室13上设置有空气入口130,空气入口130上连接有鼓风机(图中未示出)。鼓风机向空气入口130内吹干燥空气,干燥空气加快了壳体10内部空气的流通速度,从而加速了蒸发的效率。优选的,蒸汽入口110上设置有引风扇叶112。引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卤水进口和卤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循环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卤水进口,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喷淋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位于所述喷淋装置下方,所述卤水出口位于所述下腔室底部,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卤水进口和卤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上腔室内设置有循环水管,所述下腔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装置和喷淋装置,所述循环水管一端连通所述卤水进口,另一端穿过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喷淋装置,所述热交换装置位于所述喷淋装置下方,所述卤水出口位于所述下腔室底部,所述隔板上还设置有蒸汽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包括若干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均匀排列在所述上腔室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卤水增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装置包括介质出水管和介质进水管,所述介质出水管和所述介质进水管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横管,若干所述横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杨彩霞王志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菜央子盐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