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薄膜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玻璃是一种重要的节能材料,是利用外加电场的极性和强度的变化引起电致变色材料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引起玻璃的颜色发生可逆变化,实现对光线和太阳辐射热量的主动动态控制。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电致变色现象被报道以来,以此为机理的智能窗就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相关产品也已初步应用于汽车的自动防眩后视镜、飞机的舷窗玻璃、汽车的侧窗和天窗玻璃及显示屏等。在诸多的电致变色材料中,氧化钨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低成本、较高的理论容量、切换时间快、显色效率高等优点而获得了大量研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电致变色材料。大量研究显示,薄膜的微观结构显著影响其电致变色性能,合适的多孔结构有助于增大薄膜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为电荷转移反应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同时均匀的多孔结构有利于离子的嵌入和脱嵌,提高薄膜的电致变色响应速度。而且,适当的孔隙有助于缓解离子在反复嵌入和脱嵌过程中形成的机械应力,从而改善薄膜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对导电玻璃基片进行清洗;/nS2:配置电沉积溶液/nS2-1:称取一定量的钨粉,加入30wt%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使得每1g钨粉对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的体积为3.046~3.916mL,将混合后的两种反应物置于室温下反应,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nS2-2:待反应后的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铂片催化使未反应的过氧化氢部分发生分解,反应结束后取出铂片;/nS2-3:将水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加入S2-2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并对溶液进行稀释,持续搅拌,得到电沉积溶液;/nS3:基于S2-3中得到的电沉积溶液,采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对导电玻璃基片进行清洗;
S2:配置电沉积溶液
S2-1:称取一定量的钨粉,加入30wt%的过氧化氢水溶液,使得每1g钨粉对应的过氧化氢水溶液的体积为3.046~3.916mL,将混合后的两种反应物置于室温下反应,反应过程中持续搅拌;
S2-2:待反应后的溶液温度降至室温时,放入铂片催化使未反应的过氧化氢部分发生分解,反应结束后取出铂片;
S2-3:将水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加入S2-2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并对溶液进行稀释,持续搅拌,得到电沉积溶液;
S3:基于S2-3中得到的电沉积溶液,采用恒电压法在S1中得到的导电玻璃基片沉积氧化钨薄膜;
S4:将沉积了薄膜的导电玻璃从电沉积液中取出,清洗,干燥,得到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所述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循环寿命大于10000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玻璃基片为ITO玻璃基片或FTO玻璃基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玻璃基片的清洗过程为:将导电玻璃基片依次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各超声清洗10-15min,烘干后得到干净的导电玻璃基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孔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S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