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9085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跆拳道训练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连接有移动机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机构沿着支撑座随机移动的控制单元;移动机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抗击打件,固定板和转动杆之间设有用于对转动杆周向提供缓冲支撑的支撑机构。本申请中通过移动机构以及控制单元可以驱动抗击打件进行移动,丰富训练内容,并利用支撑机构对转动杆提供缓冲支撑而起到保护作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跆拳道训练装置训练内容单一且容易造成训练者受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跆拳道训练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所谓跆拳道,跆(TAE),意为以脚踢、摔撞;拳(KWON),以拳头打击;道(DO),是一种艺术方法。现有跆拳道训练中,运动员通常需要与人对打才能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实战能力,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在不同练习阶段所需要不同实力的陪练员,加上陪练场地、时间和成本等众多约束,使得人员对打练习的方式较难实行。针对这一情况,目前也出现了较多的训练设备,但是目前市场上训练设备结构较为简单,例如用于训练跆或拳的训练设备中,通常将抗击打垫固定于支撑座上,训练者站在抗击打垫前通过脚踢或者击打等方式完成训练。虽然通过训练设备的方式可以让训练者按照自己的训练习惯(例如训练时间、场地等)进行训练,但是目前训练设备设计单一,由于抗击打垫是固定于支撑座上,练习者只能从垂直于抗击打垫的单一方向进行脚踢或者拳击的击打练习,练习的内容单一固定,缺少乐趣性;同时,由于抗击打垫是固定于支撑架上,因此练习者在击打抗击打垫时会受到抗击打垫较大的冲击力,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在练习时不易掌控击打的力量而容易造成抗击打垫对练习者的脚部或者手腕部造成较大冲击,使得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受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跆拳道训练装置训练内容单一且容易造成训练者受伤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连接有移动机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机构沿着支撑座随机移动的控制单元;移动机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抗击打件,固定板和转动杆之间设有用于对转动杆周向提供缓冲支撑的支撑机构。本方案的原理是:训练过程中,支撑座保持位置固定,控制单元控制移动机构在支撑座上随机移动或者按照固定路径移动,从而使得移动机构带动固定板以及固定板上连接的转动杆、抗击打件随机移动或者移动至预定位置,使得抗击打件的位置发生变化,以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从不同位置击打抗击打件,而且当抗击打件的位置发生改变后,可以通过转动抗击打垫的方式,使得抗击打垫的朝向发生改变,以便训练者在训练过程中能够从同一位置的不同角度或者不同位置的不同角度进行击打练习,使得训练者可以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进行击打训练,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在训练者击打抗击打件的过程中,支撑机构能够在转动杆转动任意角度后对转动杆起到缓冲支撑作用,从而在训练者击打抗击打件时起到缓冲作用,对训练者起到保护作用。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训练的内容更加丰富:相比于技术中直接将抗击打件固定于支撑座上,训练者只能从固定的方向击打抗击打件而获得训练,训练的方式单一。本申请中,通过移动机构驱动抗击打件随机移动,同时抗击打件还能发送转动而使其朝向改变,使得训练者可以进行不同位置、不同角度的训练,训练的内容更加的丰富。2.训练的方式更加多样: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抗击打件的位置始终固定,造成训练的姿势单一固定。本申请中,可以将抗击打件调整至不同位置且不同朝向,使训练者完成对应的击打练习;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抗击打件按照一定的路径移动,从而使抗击打件先后移动至预定位置,结合抗击打件转动后朝向的改变,使得训练者可以完成一整套连续移动的训练组合,而不仅仅是将抗击打件调整至某一位置后保持固定,训练者可以通过连续击打抗击打件而完成一套连续的训练动作,例如拳击中的组合拳等,训练的方式更加的多样,训练者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也更强,特别适合吸引初学者而使其坚持训练。3.能够训练训练者的反应速度:本申请中,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抗击打件沿着支撑座随机移动,期间训练者需要根据抗击打件的不同位置以及不同朝向而作出不同的训练方式,不仅能够对训练者的打击能力进行训练,同时还能够使训练者的反应速度得到训练,并使训练过程的趣味性进一步增强。4.能够对训练者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训练者在击打抗击打件时容易因抗击打件的反冲力而受伤,本申请中通过设置起缓冲支撑的支撑机构,而且支撑机构是对转动杆的周向提供缓冲支撑,使得在抗击打件转动而使其朝向发生改变后,支撑机构还是能够对转动杆和抗击打件提供稳定的缓冲支撑作用,从而始终对训练者起到有效保护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调节筒和连接于调节筒中的弹力组件,所述调节筒连接于固定板上且转动杆同轴设置于调节筒内,所述弹力组件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弹力组件沿着调节筒的轴向排布,所述弹力组件包括沿着调节筒中心轴周向均匀排列的若干弹力支撑件,所述弹力支撑件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外壁相抵、另一端与调节筒连接。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多组弹力组件并且每组弹力组件中均设置多个弹力支撑件,利用多个弹力支撑件对转动杆提供稳定的周向支撑,从而使得转动杆无论绕着哪个方向转动都能受到良好的缓冲支撑。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筒滑动连接于固定板上,所述弹力支撑件包括支撑弹簧。在实际训练过程中,不同训练者的实力有所不同,而且对于同一训练者,随着训练的深入,其实力也不断地提升,因此对于不同的训练者或者对同于训练者不同训练状态,其对训练设备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对于初学者,希望支撑弹簧能够对转动杆起到较好缓冲支撑,即当训练者击打抗击打件时,抗击打件能够受到支撑弹簧较大的缓冲支撑,使得初学者能够受到较好的缓冲保护,此时就需要转动杆受到较小的缓冲支撑力而使转动杆较为轻松地发生转动,因此支撑弹簧对转动杆的缓冲支撑力偏向较小的状态;相反地,对于实力较强的训练者,则希望训练过程中,抗击打件能够承受较大冲击力而发生较小形变,此时就需要转动杆能够得到支撑弹簧较大的缓冲支撑力,所以不同训练状态的训练者对于转动杆得到支撑弹簧缓冲支撑的强度要求存在差异。本方案中,调节筒是滑动连接于固定板上,通过滑动调节筒,可以调节转动杆与调节筒重叠部分的长度,当转动杆与调节筒的重叠长度发生改变时,转动杆板转动时所受到弹力支撑件支撑的数量就会发生改变,使得转动杆受到的缓冲支撑强度改变;同时,本方案中,由于弹力支撑件沿着调节筒的中心轴周向均匀排列,因此无论转动杆向任意方向转动,弹力支撑件都能够对转动起到缓冲支撑作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筒上滑动连接有与支撑弹簧同轴设置的辅助滑杆。本方案中,利用辅助滑杆对支撑弹簧提供导向,避免支撑弹簧压缩过程中出现扭曲而使得其弹力消失。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滑座和支撑架,所述滑座滑动连接于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架滑动连接于滑座上且支撑架的滑动方向与滑座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于支撑座上。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滑动方向相互垂直的滑座和支撑架,使得固定板可以在其所在水平面内滑动,从而使得抗击打件的位置可以被移动至合适位置。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抗击打件包括安装板和转动连接于安装板上的抗击打垫,安装板固定连接于转动杆上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抗击打垫,训练者在通过击打抗击点垫而得到训练,由于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移动机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机构沿着支撑座随机移动或者按照固定路径移动的控制单元;所述移动机构上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抗击打件,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杆之间设有用于对转动杆周向提供缓冲支撑的支撑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包括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上连接有移动机构,支撑座上设有用于控制移动机构沿着支撑座随机移动或者按照固定路径移动的控制单元;所述移动机构上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转动连接有抗击打件,所述固定板和转动杆之间设有用于对转动杆周向提供缓冲支撑的支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调节筒和连接于调节筒中的弹力组件,所述调节筒连接于固定板上且转动杆同轴设置于调节筒内,所述弹力组件的数量为若干组且若干组弹力组件沿着调节筒的轴向排布,所述弹力组件包括沿着调节筒中心轴周向均匀排列的若干弹力支撑件,所述弹力支撑件的一端与转动杆的外壁相抵、另一端与调节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滑动连接于固定板上,所述弹力支撑件包括支撑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筒上滑动连接有与支撑弹簧同轴设置的辅助滑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动式跆拳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泉森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