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98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公开了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本装置包括壳体、内镜接头、主孔道、分孔道、夹持滚轮。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接头。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个主孔道及多个分孔道,主孔道的下端孔口与内镜接头连通,各个分孔道的上端开放,各个分孔道的下端孔口分别连接到主孔道的上端孔口,使得内镜附件能通过各个分孔道进入主孔道。本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孔道给内径操作带来方便,能减少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连续性,减少人力和物力,且设置了夹持滚轮来防止患者体液的渗漏,保证了其他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装置领域,尤其涉及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医学用消化内镜用于观察消化系的自然腔道,复杂的内镜下治疗需要活检钳、注射针、高频电刀等内镜附件配合使用,这些内镜附件均需经由内镜的活检孔道推送进入操作视野,操作过程中,经常需要更换附件以完成止血、剥离、金属架钳夹等操作,往往需要附件的反复进出与交替,这一操作需求一至两名助手辅助术者进行更换附件的操作,费时费力,对助手的体力与技术熟练度要求很高,而且常常会发生推送附件过度造成的患者粘膜医源性损伤。此外,由于活检孔道的密封性欠佳,交换附件时也会造成患者各种体液、血液经由活检孔道流出、溅出,污染操作台、术者皮肤,甚至溅到术者眼睛、嘴巴等部位,造成医源性污染及医源性感染。通过上述分析,总结现有装置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1、现有装置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作,且过程复杂,费时费力。2、现有装置的密封性欠佳,且在交换附件时会造成患者体液泄露到外部,造成其他人员的间接感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内镜接头、主孔道、分孔道、夹持滚轮。进一步,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接头。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个主孔道及多个分孔道,主孔道的下端孔口与内镜接头连通,各个分孔道的上端开放,各个分孔道的下端孔口分别连接到主孔道的上端孔口,使得内镜附件能通过各个分孔道进入主孔道。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夹持滚轮,两个夹持滚轮对称的布设在主孔道的左右两侧。进一步,所述两个夹持滚轮都有局部轮体伸入主孔道内。进一步,所述两个夹持滚轮之间留有供内镜附件置入的空隙,主孔道的孔壁上开设有左右各一个供夹持滚轮的轮体伸入的开口,主孔道的孔壁与夹持滚轮的结合部密封。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孔道给内径操作带来方便,能减少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连续性,减少人力和物力,且设置了夹持滚轮来防止患者体液的渗漏,保证了其他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孔道与多孔道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孔道与夹持滚轮示意图。图中,1、壳体;2、内镜接头;3、主孔道;4、分孔道;5、夹持滚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装置通过设置多个孔道给内径操作带来方便,能减少内镜操作时间、提高操作连续性,减少人力和物力,且设置了夹持滚轮来防止患者体液的渗漏,保证了其他病患和医护人员的安全。如图1、2、3所示,本装置包括壳体1、内镜接头2、主孔道3、分孔道4、夹持滚轮5。所述壳体1下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接头2。所述壳体1内设有一个主孔道3及多个分孔道4,主孔道3的下端孔口与内镜接头2连通,各个分孔道4的上端开放,各个分孔道4的下端孔口分别连接到主孔道3的上端孔口,使得内镜附件能通过各个分孔道4进入主孔道5。所述壳体内设有两个夹持滚轮5,两个夹持滚轮5对称的布设在主孔道3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夹持滚轮5都有局部轮体伸入主孔道3内。所述两个夹持滚轮5之间留有供内镜附件置入的空隙,主孔道3的孔壁上开设有左右各一个供夹持滚轮5的轮体伸入的开口,主孔道3的孔壁与夹持滚轮5的结合部密封。本装置克服了现有装置需要多名医护人员协作,且过程复杂,费时费力的问题,同时克服了现有装置的密封性欠佳,且在交换附件时会造成患者体液泄露到外部,造成其他人员的间接感染的问题,提高了检查中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内镜接头、主孔道、分孔道、夹持滚轮。/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内镜接头、主孔道、分孔道、夹持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下端安装有用于连接内镜活检孔道的内镜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道内镜附件快速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一个主孔道及多个分孔道,主孔道的下端孔口与内镜接头连通,各个分孔道的上端开放,各个分孔道的下端孔口分别连接到主孔道的上端孔口,使得内镜附件能通过各个分孔道进入主孔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超牟东周德江何胜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