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90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涉及苗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培养室主体、透光玻璃罩、主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培养室主体内设有培养架床,透光玻璃罩补光灯;透光玻璃罩与培养室主体盖合,培养室主体设有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培养室主体设有太阳光传感器,太阳光传感器与主控制器连接,主控制器与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与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增强遮阴效果,其灵活性较强,可适用于不同遮阴效果,有效降低培养室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同时无需通过变频器等辅助器件调节补光灯的工作频率来调节亮度,培养架床在培养组培苗时的光照条件调节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苗培养设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
技术介绍
组培苗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光照、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培育出完整植株。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目前,大部分组培苗培养均是在封闭环境中进行,为了适应的调整组培苗培养条件一般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信号控制相应设备完成培养环境条件调节,例如光照条件,会将组培苗设施放置在封闭室内,并通过补光灯进行适应性补光,在此过程中隔绝太阳光以保持稳定、准确的光照条件,其能耗较高;此外,部分组培苗设施通过搭建遮阳棚完成太阳光隔绝,以实现部分组培苗室外培养,但实际应用过程中其遮阴效果欠佳、灵活性较长。因此,如何研究设计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包括培养室主体、透光玻璃罩、主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培养室主体内设有培养架床,透光玻璃罩内侧设有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补光灯;透光玻璃罩与培养室主体顶端盖合,培养室主体设有位于透光玻璃罩下方的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培养室主体内设有太阳光传感器,太阳光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光传感器实时监测培养室主体内部的太阳光强度、方向等光信息,主控制器对光信息处理后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给PLC可编程控制器,PLC可编程控制器根据控制命令调取相应的控制程序控制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作相应动作进行遮阴;当在黑夜或较暗环境下,主控制器控制补灯光启动进行补光,同时控制第一遮阴控制层、第二遮阴控制层作相应动作进行遮阴;本专利技术能够增强遮阴效果,其灵活性较强,可适用于不同遮阴效果,有效降低培养室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同时无需通过变频器等辅助器件调节补光灯的工作频率来调节亮度,培养架床在培养组培苗时的光照条件调节准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遮阴控制层包括两个弧形侧板、多个第一遮阴板以及第一伺服电机,多个第一遮阴板沿弧形侧板的弧形轨迹方向布设,第一遮阴板的端部设有与弧形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弧形侧板设有与第一转轴同轴固定的主动齿轮,相邻主动齿轮之间设有与弧形侧板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相邻的从动齿轮啮合,第一伺服电机的与任意一个主动齿轮同轴固定;第一伺服电机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第一伺服电机启闭,第一伺服电机启动后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遮阴板转动以调整有效遮阴面积,并在从动齿轮作用下使得多个主动齿轮同步运行,可灵活控制太阳光或补灯光有效射入量;其装配后的弧形构造可适应太阳光变化方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遮阴控制层包括两个直型侧板、多个第二遮阴板以及第二伺服电机;多个第二遮阴板沿直型侧板的直线方向布设,第二遮阴板的端部设有与直型侧板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直型侧板设有与第二转轴同轴固定的转动齿轮,多个转动齿轮套设有链条带,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任意一个转动齿轮同轴固定;第二伺服电机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LC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第二伺服电机启闭,第二伺服电机启动后带动转动齿轮转动,并在转动齿轮作用下使得多个第二遮阴板同步运行,可灵活控制太阳光或补灯光直接照射培养架床的方向与强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遮阴板包括透明凹镜和两个遮阴凸层,两个遮阴凸层对称设置在透明凹镜的对称平面;第二遮阴板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与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相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同侧的遮阴凸层处于同一水平线时,可构成上下分布的两侧遮阴层,有效增强了遮阴效果;当将透明凹镜转动90度后,透明凹镜可对穿过第一遮阴控制层的太阳光或补灯光进行扩散,使得培养架床的光照环境分布均匀,透明凹镜、遮阴凸层的灵活切换能够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光照环境。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室主体设有温度传感器和空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均置于培养室主体内;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空气加热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控制器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信号控制空气加热器启动,方便对培养室主体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升温处理,以满足不同的温度条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室主体设有湿度传感器和除湿机,除湿机的输入端口、输出端口均置于培养室主体内;湿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除湿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控制器根据湿度传感器检测的湿度信号控制除湿机启动,方便对培养室主体内的气体进行循环除湿处理,以满足不同的湿度条件。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室主体设有二氧化碳传感器和换风机,换风机的输入端口位于培养室主体外侧,换风机的输出端口位于培养室主体内侧;二氧化碳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换风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控制器根据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信号控制换风机启动,方便对培养室主体内的气体进行更换处理,以满足不同的二氧化碳环境条件;此外,还可根据温度信号、湿度信号对培养室主体内的高温度、低湿度空气进行更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培养室主体设有消毒液箱和雾化器,雾化器的输入端口与消毒液箱连通,雾化器的输出端口与换风机的输入端口连通,雾化器的信号输入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控制器定时控制雾化器启动,通过雾化器将消毒液箱中的液体雾化后输入换风机,可对换风机、培养室主体内部进行定期消毒处理,保持洁净状态。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风机的输出端口设有第一四通阀,空气加热器的输入端口设有第二四通阀,除湿机的输入端口设有第三四通阀,空气加热器与除湿机之间通过五通阀连接;第一四通阀的进口a与换风机的输入端口连接,第一四通阀的出口b、出口c、出口d分别与第三四通阀的进口o、第二四通阀的进口f、培养室主体对应连接;第二四通阀的进口e、进口g、出口h分别与五通阀的出口j、培养室主体、空气加热器的输入端口对应连接;第三四通阀的进口p、进口n、出口q分别与五通阀的出口k、培养室主体、除湿机的输入端口对应连接;五通阀的进口i、进口l、出口m分别与空气加热器的输出端口、除湿机的输出端口、培养室主体对应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换风机输入空气的温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包括培养室主体(101)、透光玻璃罩(102)、主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培养室主体(101)内设有培养架床(104),透光玻璃罩(102)内侧设有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补光灯(103);透光玻璃罩(102)与培养室主体(101)顶端盖合,培养室主体(101)设有位于透光玻璃罩(102)下方的第一遮阴控制层(201)、第二遮阴控制层(301);培养室主体(101)内设有太阳光传感器(105),太阳光传感器(105)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遮阴控制层(201)、第二遮阴控制层(30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包括培养室主体(101)、透光玻璃罩(102)、主控制器和PLC可编程控制器,培养室主体(101)内设有培养架床(104),透光玻璃罩(102)内侧设有与主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补光灯(103);透光玻璃罩(102)与培养室主体(101)顶端盖合,培养室主体(101)设有位于透光玻璃罩(102)下方的第一遮阴控制层(201)、第二遮阴控制层(301);培养室主体(101)内设有太阳光传感器(105),太阳光传感器(105)的信号输出端与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PLC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遮阴控制层(201)、第二遮阴控制层(30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遮阴控制层(201)包括两个弧形侧板(204)、多个第一遮阴板(202)以及第一伺服电机(207),多个第一遮阴板(202)沿弧形侧板(204)的弧形轨迹方向布设,第一遮阴板(202)的端部设有与弧形侧板(204)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203);弧形侧板(204)设有与第一转轴(203)同轴固定的主动齿轮(205),相邻主动齿轮(205)之间设有与弧形侧板(204)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206),主动齿轮(205)与相邻的从动齿轮(206)啮合,第一伺服电机(207)的与任意一个主动齿轮(205)同轴固定;第一伺服电机(207)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遮阴控制层(301)包括两个直型侧板(306)、多个第二遮阴板(302)以及第二伺服电机(309);多个第二遮阴板(302)沿直型侧板(306)的直线方向布设,第二遮阴板(302)的端部设有与直型侧板(306)转动连接的第二转轴(305);直型侧板(306)设有与第二转轴(305)同轴固定的转动齿轮(307),多个转动齿轮(307)套设有链条带(308),第二伺服电机(309)的输出端与任意一个转动齿轮(307)同轴固定;第二伺服电机(309)与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遮阴板(302)包括透明凹镜(303)和两个遮阴凸层(304),两个遮阴凸层(304)对称设置在透明凹镜(303)的对称平面;第二遮阴板(302)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与沿竖直方向的高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全日光节能组培苗培养室,其特征是,所述培养室主体(101)设有温度传感器(404)和空气加热器(401),空气加热器(401)的输入端口、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维际张清凤胡祚普春李周赵洁王晓娇余进隆王韵雪刘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昭通市农业科学院昭通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