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0826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8:13
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包括培育棚体、培养器皿固定架;所述培育棚体的顶部设置为非透光拱形结构;培育棚体的顶部设置有光源;光源的外部设置有灯罩;所述培育棚体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皿固定架;培养皿固定架包括支撑柱、支撑空腔;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空腔;支撑空腔的顶部敞口设置;支撑空腔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板或组培苗固定板;培养器皿固定板或组培苗固定板互换使用;培养器皿固定设置在培养器皿固定板上;组培苗固定设置在组培苗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使用操作简单,拿取领过,培养效果良好,适宜推广使用。

An out of bottle rooting device fo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
技术介绍
植物组织培养,简称“组培”,其广义概念又叫离体培养,是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狭义概念指用植物各部分组织,如形成层、薄壁组织、叶肉组织、胚乳等进行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养过程中从各器官上产生愈伤组织的培养,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瓶外生根是组培苗生根的一种方式,其是把试管苗的生根与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缩短育苗周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了移栽成活率,是一项值得应用与推广的技术。按照使用基质的不同,组培苗瓶外生根可分为基质培、水培、气雾培3种,现有的瓶外生根装置一般只能满足一种瓶外生根方式,灵活性太小,不能满足培育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包括培育棚体1、培养器皿固定架;所述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为非透光拱形结构;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有光源2;光源2的外部设置有灯罩3;所述培育棚体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皿固定架;培养皿固定架包括支撑柱5、支撑空腔6;所述支撑柱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空腔6;支撑空腔6的顶部敞口设置;支撑空腔6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互换使用;培养器皿固定设置在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组培苗固定设置在组培苗固定板7上;所述培养皿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8;第一输送管道8一端连接设置有营养液储存罐9,另外一端连接设置有水存储罐10;第一输送管道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雾化喷头11和出水管12;所述支撑柱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13;第二输送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4喷射方向朝向支撑空腔6底部;支撑空腔6的底部设置有通气孔15;培育棚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所述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上设置有过滤网18。进一步的,所述光源2包括红光灯、紫光灯和白光灯。进一步的,所述灯罩3设置为漫反射灯罩。进一步的,所述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孔19;培养器皿固定孔19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条20;连接条20的底部水平固定设置有搁板21;培养器皿穿过培养器皿固定孔19搁置在搁板21上。进一步的,所述组培苗固定板7上设置有组培苗固定孔22;组培苗固定孔2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片23;所述固定片23设置为弧形;固定片23的外壁与组培苗固定孔22的内壁通过弹簧固定。进一步的,每个组培苗固定孔22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固定片23。进一步的,固定片23的内壁上设置有海绵块24。进一步的,所述培育棚体1内部设置有光敏传感器25和湿度传感器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的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可以满足基质培、水培、气雾培3种培育方式;当需要气雾培时,使用组培苗固定板7,将组培苗通过固定片23和海绵块24固定,打开顶部的第一雾化喷头11和底部的第二雾化喷头14共同喷发雾化营养液,使得植物充分吸收营养物质和生长激素,完成生根;当需要基质培或水培时,将培养器皿搁置在搁板21上,通过出水管12向培养器皿内通入液体培养基或水,每个培养器皿均可以灵活移动,方便拿取;2.本技术设置了紫灯、红灯和白等多种光照方式,通过控制光照种类和光照强度,满足植物生根需求;3.本技术设置了漫反射灯罩,避免强光直射,光照均匀;4.本技术设置了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且均设置了过滤网,防止外界气流的污染。综上,本技术适用范围广,使用操作简单,拿取领过,培养效果良好,适宜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培养器皿固定板4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培养器皿固定孔19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组培苗固定板7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组培苗固定孔22的俯视示意图;图中:培育棚体1;光源2;灯罩3;培养器皿固定板4;支撑柱5;支撑空腔6;组培苗固定板7;第一输送管道8;营养液储存罐9;水存储罐10;第一雾化喷头11;出水管12;第二输送管道13;第二雾化喷头14;通气孔15;进气口16;出气口17;过滤网18;培养器皿固定孔19;连接条20;搁板21;组培苗固定孔22;固定片23;海绵块24;光敏传感器25;湿度传感器2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所示:实施例1: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包括培育棚体1、培养器皿固定架;所述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为非透光拱形结构;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有光源2;光源2的外部设置有灯罩3;所述培育棚体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皿固定架;培养皿固定架包括支撑柱5、支撑空腔6;所述支撑柱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空腔6;支撑空腔6的顶部敞口设置;支撑空腔6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互换使用;培养器皿固定设置在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组培苗固定设置在组培苗固定板7上;所述培养皿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8;第一输送管道8一端连接设置有营养液储存罐9,另外一端连接设置有水存储罐10;第一输送管道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雾化喷头11和出水管12;所述支撑柱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13;第二输送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4喷射方向朝向支撑空腔6底部;支撑空腔6的底部设置有通气孔15;培育棚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所述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上设置有过滤网18。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光源2包括红光灯、紫光灯和白光灯。实施例3: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所述灯罩3设置为漫反射灯罩。实施例4:在实施例1-3的基础上,所述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孔19;培养器皿固定孔19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连接条20;连接条20的底部水平固定设置有搁板21;培养器皿穿过培养器皿固定孔19搁置在搁板21上。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所述组培苗固定板7上设置有组培苗固定孔22;组培苗固定孔22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片23;所述固定片23设置为弧形;固定片23的外壁与组培苗固定孔22的内壁通过弹簧固定。实施例6: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每个组培苗固定孔22内部设置有不少于两个固定片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棚体(1)、培养器皿固定架;/n所述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为非透光拱形结构;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有光源(2);光源(2)的外部设置有灯罩(3);/n所述培育棚体(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皿固定架;培养皿固定架包括支撑柱(5)、支撑空腔(6);所述支撑柱(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空腔(6);支撑空腔(6)的顶部敞口设置;支撑空腔(6)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互换使用;培养器皿固定设置在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组培苗固定设置在组培苗固定板(7)上;/n所述培养皿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8);第一输送管道(8)一端连接设置有营养液储存罐(9),另外一端连接设置有水存储罐(10);第一输送管道(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雾化喷头(11)和出水管(12);/n所述支撑柱(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13);第二输送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4)喷射方向朝向支撑空腔(6)底部;支撑空腔(6)的底部设置有通气孔(15);/n培育棚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所述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上设置有过滤网(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培苗的瓶外生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培育棚体(1)、培养器皿固定架;
所述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为非透光拱形结构;培育棚体(1)的顶部设置有光源(2);光源(2)的外部设置有灯罩(3);
所述培育棚体(1)的内部设置有培养皿固定架;培养皿固定架包括支撑柱(5)、支撑空腔(6);所述支撑柱(5)的上方设置有支撑空腔(6);支撑空腔(6)的顶部敞口设置;支撑空腔(6)的顶部活动放置有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培养器皿固定板(4)或组培苗固定板(7)互换使用;培养器皿固定设置在培养器皿固定板(4)上;组培苗固定设置在组培苗固定板(7)上;
所述培养皿固定架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输送管道(8);第一输送管道(8)一端连接设置有营养液储存罐(9),另外一端连接设置有水存储罐(10);第一输送管道(8)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雾化喷头(11)和出水管(12);
所述支撑柱(5)上固定设置有第二输送管道(13);第二输送管道(13)上设置有第二雾化喷头(14);所述第二雾化喷头(14)喷射方向朝向支撑空腔(6)底部;支撑空腔(6)的底部设置有通气孔(15);
培育棚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所述进气口(16)和出气口(17)上设置有过滤网(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培苗的瓶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亮杨世先张军云张钟董春富杨光炤董广张建康王文智钱遵姚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