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89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7 14:14
本申请涉及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涉及绿色建筑领域,为了解决城市高温效应严重,而城市绿植的设置尤为重要,国家提倡低碳生态环保建设,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与国家提倡的生态建设匹配度较低的问题,其包括楼体和设置在楼体顶部的楼顶板,楼顶板固定连接在楼体的顶部,楼顶板上设置有收集池和绿化网架,绿化网架上放置有若干绿植盆,收集池位于绿化网架的下方,收集池内设置有水泵,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连通有若干用于浇灌绿植盆内植物的喷水管。本申请具有提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环境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
本申请涉及绿色建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是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的一种保护环境的方式。公开号为CN110924701A的相关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现有楼房的多层房屋结构,包括在现有楼层上设置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上支撑有多个房屋单元,新增楼层顶部设置有房屋顶板。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城市高温效应严重,而城市绿植的设置尤为重要,国家提倡低碳生态环保建设,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与国家提倡的生态建设匹配度较低,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环境,本申请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包括楼体和设置在楼体顶部的楼顶板,所述楼顶板固定连接在楼体的顶部,所述楼顶板上设置有收集池和绿化网架,所述绿化网架上放置有若干绿植盆,所述收集池位于绿化网架的下方,所述收集池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连通有若干用于浇灌绿植盆内植物的喷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一部分雨水对绿植盆内的绿植进行浇灌,另一部分雨水由绿化网架的空隙处滴落在收集池内,并被收集池储存,当天气持续晴朗时,打开水泵,水泵将收集池内的雨水抽出并经连接管和喷水管对绿植盆内栽植的绿植进行浇灌;通过雨水的及时利用,雨水的储存利用,提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环境。可选的,所述绿化网架上还设置有收集雨布,所述收集雨布上开设有收集孔,所述收集雨布位于收集池与绿植盆之间;所述收集池上设置有用于封盖的盖板,所述盖板上连通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的轴线与收集孔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线上。收集池长期敞开,导致水分蒸发严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盖板对收集池进行部分封堵,当雨水从绿化网架的空隙处滴落时,雨水滴落在收集雨布上,并经收集雨布的导向流至收集孔处,最终雨水经收集孔处流至收集管内,并由收集管流至收集池内储存。可选的,所述收集雨布位于收集孔处设置有导向环圈,所述导向环圈靠近收集管方向的孔径小于收集孔的孔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环圈的设置令雨水可顺利流至收集管内,减少了雨水在收集孔处沿收集雨布表面乱流的情况发生。可选的,所述收集管远离收集池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环,所述过滤环拆卸连接在收集管上,所述过滤环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过滤环长度方向的中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可对雨水进行过滤,减少了雨水携带的杂质进入收集池,减少收集池清理的频率。可选的,所述绿化网架上对称设置有回收杆,所述收集雨布靠近回收杆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回收环,所述回收环套设在回收杆上;所述绿化网架靠近回收杆的两侧设置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驱动板上还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和驱动齿轮上啮合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短杆,所述驱动短杆远离链条的一端与收集雨布一端的回收环相连,所述收集雨布另一端的回收环固定在绿化网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收集池内进行清理时,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驱动齿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驱动短杆沿驱动板的长度方向移动,此时回收环在驱动短杆的作用下在驱动杆上滑移,收集雨布在回收环的移动下被折叠,此时露出盖板,操作人员将盖板搬离收集池并进行清理即可。可选的,所述回收杆的中部向地面方向凹陷设置,所述驱动板上还转动连接有下压凸轮,所述下压凸轮对链条进行下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杆凹陷设置,令收集雨布的中部对应凹陷,令雨水可顺利流至收集孔处,并沿收集孔流动至收集管内。可选的,所述绿化网架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板,若干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绿植盆放置在固定板与固定环围成的放置区域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内侧壁对绿植盆起到限位效果,绿植盆直接放置在放置区域内,可根据季节或者绿植情况随时进行更换。可选的,所述固定环内侧壁开设有若干抵紧槽,所述抵紧槽槽底对称开设有移动长槽,所述抵紧槽内设置有弹片,所述弹片的两端位于抵紧槽两侧的移动长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植盆放置在放置区域内,弹片抵触在绿植盆上,弹片根据绿植盆的尺寸收缩至自动控制移动长槽内的长度;弹片可抵触在不同规格的绿植盆上,令绿植盆放置在固定环内的稳定性得以提高。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固定环围成的放置区域内设置有收集袋,所述绿植盆放置在收集袋内,所述收集袋靠近袋口的一端套设在固定环的外缘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袋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雨水在收集袋中可供绿植盆内的绿植随时吸纳。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雨水的及时利用,雨水的储存利用,提高城市建筑的绿色生态环境;2.回收环在驱动短杆的作用下在驱动杆上滑移,收集雨布在回收环的移动下被折叠,此时露出盖板,操作人员将盖板搬离收集池并进行清理即可。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绿化网架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绿植盆与固定环之间位置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隐藏部分绿化网架用于体现收集雨布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收集池具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收集管与过滤环之间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楼体;11、楼顶板;2、绿化网架;21、绿植盆;22、回收杆;23、驱动板;231、从动齿轮;232、驱动电机;233、驱动齿轮;234、下压凸轮;235、链条;236、驱动短杆;24、固定板;25、固定环;251、抵紧槽;252、移动长槽;253、弹片;26、收集袋;3、收集池;31、水泵;32、连接管;33、喷水管;34、盖板;35、收集管;351、过滤环;352、旋拧环槽;353、过滤网;4、收集雨布;41、收集孔;42、导向环圈;43、回收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参照图1,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包括楼体1和楼顶板11,楼体1通过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楼顶板11一体成型浇筑在楼体1上。参照图2,楼顶板11上设置有绿化网架2,绿化网架2由钢筋构成,绿化网架2通过焊接固定在楼顶板11上;绿化网架2上设置有若干间隔设置的绿植盆21,绿植盆21放置在绿化网架2上;绿化网架2上还设置有收集雨布4,收集雨布4位于绿植盆21的下方,收集雨布4上开设有收集孔41。参照图2,楼顶板11上还放置有收集池3,收集池3位于收集雨布4的下方,楼顶板11上还通过螺杆固定有水泵31,水泵31的抽水端贯穿收集池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包括楼体(1)和设置在楼体(1)顶部的楼顶板(11),所述楼顶板(11)固定连接在楼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板(11)上设置有收集池(3)和绿化网架(2),所述绿化网架(2)上放置有若干绿植盆(21),所述收集池(3)位于绿化网架(2)的下方,所述收集池(3)内设置有水泵(31),所述水泵(31)的出水端连接有连接管(32),所述连接管(32)上连通有若干用于浇灌绿植盆(21)内植物的喷水管(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包括楼体(1)和设置在楼体(1)顶部的楼顶板(11),所述楼顶板(11)固定连接在楼体(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板(11)上设置有收集池(3)和绿化网架(2),所述绿化网架(2)上放置有若干绿植盆(21),所述收集池(3)位于绿化网架(2)的下方,所述收集池(3)内设置有水泵(31),所述水泵(31)的出水端连接有连接管(32),所述连接管(32)上连通有若干用于浇灌绿植盆(21)内植物的喷水管(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网架(2)上还设置有收集雨布(4),所述收集雨布(4)上开设有收集孔(41),所述收集雨布(4)位于收集池(3)与绿植盆(21)之间;所述收集池(3)上设置有用于封盖的盖板(34),所述盖板(34)上连通有收集管(35),所述收集管(35)的轴线与收集孔(41)的轴线处于同一竖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雨布(4)位于收集孔(41)处设置有导向环圈(42),所述导向环圈(42)靠近收集管(35)方向的孔径小于收集孔(41)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管(35)远离收集池(3)方向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环(351),所述过滤环(351)拆卸连接在收集管(35)上,所述过滤环(351)内侧壁设置有过滤网(353),所述过滤网(353)位于过滤环(351)长度方向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减排绿色生态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网架(2)上对称设置有回收杆(22),所述收集雨布(4)靠近回收杆(22)的两侧设置有若干回收环(43),所述回收环(43)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颖陈镇文赵福光陈瑶陈迪曾振熊
申请(专利权)人:银广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