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接件保护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63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1
本申请提供一种插接件保护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上述的插接件保护结构包括电路连接组件、线缆组件及保护壳组件。电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金属接触件,连接件本体开设有容置腔体,金属接触件嵌置于容置腔体,连接件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线缆组件包括线体,线体的端部设置于容置腔体,并且线体与金属接触件连接。保护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外壳本体开设有保护腔体。连接件本体被外壳本体局部包覆,当插接件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壳本体能够首先吸收外力,减少连接件本体所受到的损伤,进而有效地对连接件本体进行保护,有助于提高金属接触件与中控系统的电路的连接稳定性,使得传感器的检测组件与中控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接件保护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
本技术涉及传感器延长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插接件保护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
技术介绍
在汽车工业中,无论是高级豪华型还是经济实用型的汽车,都需要使用汽车线缆进行连接各个部件,实现汽车电子化控制的功能。汽车传感器作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信息源,是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部件。汽车传感器对温度、压力、位置、转速、加速度和振动等各种信息进行实时、准确的测量和控制。汽车传感器的检测组件需要通过传感器延长线与汽车的中控系统进行连接,通常传感器延长线的线缆端部设置有插接件,通过插接件与中控系统的插接部进行连接,即可实现检测组件与中控系统的通信连接。然而,传统的延长线的插接件的结构较低,在日常使用时插接件容易受到外力的作用而损坏,或者发生因遭受外力而使得线缆与插接件的连接断开的情况,导致检测组件与中控系统的通信连接断开,严重影响了传感器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较好地保护插接件结构、能够提升插接件结构的抗应力强度以及能够提升传感器信号传输稳定性的插接件保护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插接件保护结构,包括:电路连接组件,所述电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金属接触件,所述连接件本体开设有容置腔体,所述金属接触件嵌置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体,所述线体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并且所述线体与所述金属接触件连接;保护壳组件,所述保护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开设有保护腔体,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护腔体的腔壁,所述连接件本体位于所述保护腔体内,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纹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护壳组件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条状防滑块,多个所述条状防滑块均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条状防滑块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且每一所述条状防滑块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外壳本体的螺接转动方向垂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防滑块的距离相等。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体包括主线部和多个分线部,多个所述分线部均与所述主线部连接,多个所述分线部的端部均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金属接触件包括多个接触件本体,多个所述接触件本体均嵌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多个所述分线部与多个所述接触件本体一一对应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缆组件还包括保护胶套,所述保护胶套还包括主线套体及多个分线套体,所述主线套体套设于所述主线部,多个所述分线套体一一对应套设于多个所述分线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路连接组件还包括止挡块,所述止挡块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外侧面,所述止挡块与所述外壳本体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本体开设有防呆导向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本体包塑于所述金属接触件。一种传感器延长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插接件保护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由于第一螺纹结构与第二螺纹结构螺纹连接,使连接件本体与外壳本体螺接,又由于连接件本体位于保护腔体内,使得连接件本体固定于外壳本体的保护腔体内,即连接件本体被外壳本体局部包覆,当插接件受到外力碰撞时,外壳本体能够首先吸收外力的作用,减少连接件本体所受到的损伤,进而有效地对连接件本体进行保护,有助于提高金属接触件与中控系统的电路的连接稳定性,使得传感器的检测组件与中控系统的信号传输过程更加稳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一实施例中插接件保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插接件保护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插接件保护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插接件保护结构10包括电路连接组件100、线缆组件200及保护壳组件300。如图3所示,所述电路连接组件100包括连接件本体110及金属接触件120,所述连接件本体110开设有容置腔体111,所述金属接触件120嵌置于所述容置腔体111,所述连接件本体11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112。所述线缆组件200包括线体210,所述线体210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111,并且所述线体210与所述金属接触件120连接。所述保护壳组件300包括外壳本体310,所述外壳本体310开设有保护腔体311,所述外壳本体310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312,所述第二螺纹结构312设置于所述保护腔体311的腔壁,所述连接件本体110位于所述保护腔体311内,所述第一螺纹结构112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312螺纹配合,以使所述连接件本体110与所述外壳本体310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线缆组件200用于与传感器的检测组件电性连接,电路连接组件100用于与线缆组件200电性连接,以使电路连接组件100能够与传感器的检测组件电性连接,同时,电路连接组件100还用于与中控系统进行电性连接,使得中控系统能够与传感器的检测组件进行通信连接,实现检测数据的传送。具体的,电路连接组件100包括连接件本体110及金属接触件120,连接件本体110开设有容置腔体111,连接件本体110用于容置金属接触件120,使得金属接触件120能够固定在连接件本体110上。线缆组件200包括线体210,线体210的端部插置进连接件本体110的容置腔体111中,并且线体210与容置腔中的金属接触件120连接,使得线体210与金属接触件120电性连接,金属接触件120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接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路连接组件,所述电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金属接触件,所述连接件本体开设有容置腔体,所述金属接触件嵌置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n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体,所述线体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并且所述线体与所述金属接触件连接;/n保护壳组件,所述保护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开设有保护腔体,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护腔体的腔壁,所述连接件本体位于所述保护腔体内,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纹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接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连接组件,所述电路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本体及金属接触件,所述连接件本体开设有容置腔体,所述金属接触件嵌置于所述容置腔体,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螺纹结构;
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包括线体,所述线体的端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体,并且所述线体与所述金属接触件连接;
保护壳组件,所述保护壳组件包括外壳本体,所述外壳本体开设有保护腔体,所述外壳本体设置有第二螺纹结构,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设置于所述保护腔体的腔壁,所述连接件本体位于所述保护腔体内,所述第一螺纹结构与所述第二螺纹结构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组件还包括防滑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多个条状防滑块,多个所述条状防滑块均连接于所述外壳本体的外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条状防滑块的延伸方向相互平行,并且每一所述条状防滑块的延伸方向均与所述外壳本体的螺接转动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件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条状防滑块的距离相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帅波何燕云陆艳梅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科瑞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