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855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属于一种绕圈装置,包括外箱,外箱背板上方左侧固定电机,通过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第二斜齿轮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与铁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转动,带动铁芯做圆周运动;第一转轴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偏心轮与第一连杆相切,第一转轴与弹簧上端转动连接,弹簧下端与第一连杆上端转动连接,经过一系列连杆传动,使得滑块做上下往复运动,经过和铁芯的转动配合,使得铁芯绕圈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绕圈装置,具体是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
技术介绍
常用的变压器铁芯一般都是用硅钢片制做的。硅钢是一种含硅(硅也称矽)的钢,其含硅量在0.8~4.8%。由硅钢做变压器的铁芯,是因为硅钢本身是一种导磁能力很强的磁性物质,在通电线圈中,它可以产生较大的磁感应强度,从而可以使变压器的体积缩小。变压器的铁芯上缠绕线圈就可以实现变压器的工作,可以改变电压,线圈的均匀缠绕是变压器能够正常工作的前提之一。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包括外箱,外箱背板上方左侧固定电机,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贯穿背板,第一转轴贯穿主动轮,第一转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第一转轴贯穿偏心轮,第一转轴与偏心轮固定连接,背板与第一连杆右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与弹簧上端转动连接,弹簧下端与第一连杆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左端与第二连杆上端转动连接,背板与第三连杆中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左端与第二连杆下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右端与第四连杆下端转动连接,背板固定连接竖直方向的滑动板,滑动板右侧有滑槽,滑槽与滑块滑动连接,滑块下端与第四连杆上端转动连接,滑块右端固定连接限位环,铜线贯穿限位环,背板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贯穿从动轮,第二转轴与从动轮固定连接,第二转轴贯穿第一斜齿轮,第二转轴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外箱左端底板转动连接竖直方向的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中部与铁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第二斜齿轮与第一斜齿轮啮合。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开设在滑块右侧。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机为直流电机。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皮带与主动轮滑动连接,皮带与从动轮滑动连接,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动轮为金属材料。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箱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装置,包括支撑板、万向轮和制动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机转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主动轮固定连接,主动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从动轮与第二转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与第一斜齿轮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与第二斜齿轮啮合,第二斜齿轮与第三转轴固定连接,第三转轴与铁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转动,带动铁芯做圆周运动;第一转轴与偏心轮固定连接,偏心轮与第一连杆相切,第一转轴与弹簧上端转动连接,弹簧下端与第一连杆上端转动连接,经过一系列连杆传动,使得滑块做上下往复运动,经过和铁芯的转动配合,使得铁芯绕圈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中A处的右视图;图3为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中滑动板与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箱、2-电机、3-第一转轴、4-主动轮、5-偏心轮、6-背板、7-第一连杆、8-弹簧、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第四连杆、12-滑动板、13-滑槽、14-滑块、15-限位环、16-铜线、17-第二转轴、18-从动轮、19-第一斜齿轮、20-第三转轴、21-铁芯、22-第二斜齿轮、23-支撑装置、24-支撑板、25-万向轮、26-制动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3,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包括外箱1,外箱1背板6上方左侧固定电机2,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贯穿背板6,第一转轴3贯穿主动轮4,第一转轴3与主动轮4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贯穿偏心轮5,第一转轴3与偏心轮5固定连接,背板6与第一连杆7右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与弹簧8上端转动连接,弹簧8下端与第一连杆7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左端与第二连杆9上端转动连接,背板6与第三连杆10中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左端与第二连杆9下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右端与第四连杆11下端转动连接,背板6固定连接竖直方向的滑动板12,滑动板12右侧有滑槽13,滑槽13与滑块14滑动连接,滑块14下端与第四连杆11上端转动连接,滑块14右端固定连接限位环15,铜线16贯穿限位环15;第一转轴3与偏心轮5固定连接,偏心轮5与第一连杆7相切,弹簧8上端与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弹簧8下端与第一连杆7上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杆7能够复位,第一连杆7左端与第二连杆9上端转动连接,背板6与第三连杆10中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左端与第二连杆9下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右端与第四连杆11下端转动连接,第四连杆11上端与滑块14下端转动连接,滑块14与滑槽13滑动连接,滑块14右端有限位块,铜线16经过限位环15缠绕在铁芯21上,由于铜线16的上下往复运动,使得铜线16绕铁芯21更加均匀;背板6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贯穿从动轮18,第二转轴17与从动轮18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7贯穿第一斜齿轮19,第二转轴17与第一斜齿轮19固定连接,外箱1左端底板转动连接竖直方向的第三转轴20,第三转轴20中部与铁芯21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0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22,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一斜齿轮19啮合;通过电机2转动,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主动轮4,主动轮4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18,从动轮18与第二转轴17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7与第一斜齿轮19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19与第二斜齿轮22啮合,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三转轴20上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0中部固定连接有铁芯21,使得铁芯21做圆周运动。所述滑槽13开设在滑块14右侧。所述电机2为直流电机。所述皮带与主动轮4滑动连接,皮带与从动轮18滑动连接,主动轮4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18。所述主动轮4为金属滚轮。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箱1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装置23,包括支撑板24、万向轮25和制动片26,万向轮的使用使得本装置更加的灵活,转向更加方便,制动片增大与万向轮的摩擦力,使得万向轮更易控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2转动,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固定连接主动轮4,主动轮4通过皮带连接从动轮18,从动轮18与第二转轴17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7与第一斜齿轮19固定连接,第一斜齿轮19与第二斜齿轮22啮合,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三转轴20上端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0中部固定连接有铁芯21,使得铁芯21做圆周运动;第一转轴3与偏心轮5固定连接,偏心轮5与第一连杆7相切,弹簧8上端与第一转轴3转动连接,弹簧8下端与第一连杆7上端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连杆7能够复位,第一连杆7左端与第二连杆9上端转动连接,背板6与第三连杆10中部转动连接,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包括外箱(1),外箱(1)背板(6)上方左侧固定电机(2),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贯穿背板(6),第一转轴(3)贯穿主动轮(4),第一转轴(3)与主动轮(4)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贯穿偏心轮(5),第一转轴(3)与偏心轮(5)固定连接,背板(6)与第一连杆(7)右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与弹簧(8)上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弹簧(8)下端与第一连杆(7)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左端与第二连杆(9)上端转动连接,背板(6)与第三连杆(10)中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左端与第二连杆(9)下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右端与第四连杆(11)下端转动连接,背板(6)固定连接竖直方向的滑动板(12),滑动板(12)右侧有滑槽(13),滑槽(13)与滑块(14)滑动连接,滑块(14)下端与第四连杆(11)上端转动连接,滑块(14)右端固定连接限位环(15),铜线(16)贯穿限位环(15),背板(6)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贯穿从动轮(18),第二转轴(17)与从动轮(18)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7)贯穿第一斜齿轮(19),第二转轴(17)与第一斜齿轮(19)固定连接,外箱(1)左端底板转动连接竖直方向的第三转轴(20),第三转轴(20)中部与铁芯(21)固定连接,第三转轴(20)上端固定连接第二斜齿轮(22),第二斜齿轮(22)与第一斜齿轮(19)啮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压器线圈铁芯绕圈装置,包括外箱(1),外箱(1)背板(6)上方左侧固定电机(2),电机(2)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第一转轴(3)贯穿背板(6),第一转轴(3)贯穿主动轮(4),第一转轴(3)与主动轮(4)固定连接,第一转轴(3)贯穿偏心轮(5),第一转轴(3)与偏心轮(5)固定连接,背板(6)与第一连杆(7)右端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与弹簧(8)上端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弹簧(8)下端与第一连杆(7)上端转动连接,第一连杆(7)左端与第二连杆(9)上端转动连接,背板(6)与第三连杆(10)中部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左端与第二连杆(9)下端转动连接,第三连杆(10)右端与第四连杆(11)下端转动连接,背板(6)固定连接竖直方向的滑动板(12),滑动板(12)右侧有滑槽(13),滑槽(13)与滑块(14)滑动连接,滑块(14)下端与第四连杆(11)上端转动连接,滑块(14)右端固定连接限位环(15),铜线(16)贯穿限位环(15),背板(6)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7),第二转轴(17)贯穿从动轮(18),第二转轴(17)与从动轮(18)固定连接,第二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仁寰陈龙庆
申请(专利权)人:凤冠电机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