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8457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2:08
本申请公开一种SMA马达、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SMA马达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多个支座以及四根SMA线。下部件与上部件堆叠设置,多个支座位于下部件与上部件之间,各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下部件、另一端滑动连接上部件。各SMA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下部件,SMA线通电加热时产生收缩。各支座包括润滑镀层,润滑镀层设于支座靠近上部件的端部且接触上部件。前述SMA马达通过润滑镀层降低支座与上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SMA马达的行程控制精度,降低上部件的抖动量,从而改善拍摄预览界面静止时的低频水波纹状抖动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MA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拍摄
,尤其涉及一种SMA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摄像头(camera)拍照功能的日趋强大,光学防抖(opticalimagestabilizer,OIS)逐渐成为了手机摄像头的主要卖点与竞争力之一。光学防抖的作用是拍照时对一定频率和幅度范围内的手机抖动进行实时检测反馈并进行反向补偿,由于该补偿通常是通过光学镜头(lens)矫正光路得到的,较之用软件算法提升增益而言,画质上的损失非常小,因而很好地保证了图像质量。目前的光学防抖技术正在逐渐由传统音圈马达(voicecoilmotor,VCM)的电磁力悬线式防抖技术发展为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MA)马达的记忆金属热电作用防抖技术。SMA马达是通过多根SMA线通电收缩产生的合力,驱动镜头发生移动,从而实现防抖。然而在目前的采用SMA马达的摄像头模组的拍照或摄像应用中,当打开拍摄预览界面,拍摄预览界面处于静止状态、不进行拍照时,也即开启了防抖功能但无防抖动作时,拍摄预览界面会出现低频水波纹状抖动(jitter),导致用户拍摄体验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SMA马达、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SMA马达通过降低支座与上部件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SMA马达的行程控制精度,降低抖动量,改善拍摄预览界面静止时的低频水波纹状抖动现象。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SMA马达,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多个支座以及四根SMA线。下部件与上部件堆叠设置,多个支座位于下部件与上部件之间,各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下部件、另一端滑动连接上部件。各SMA线的一端固定连接上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下部件,SMA线通电加热时产生收缩,四根SMA线两两成对,两对SMA线相对第一基准面对称设置,同一对的两根SMA线相对第二基准面对称设置,第二基准面与第一基准面相交。各支座包括润滑镀层,润滑镀层设于支座靠近上部件的端部且接触上部件。在本申请中,由于SMA线通电加热时产生收缩,会对上部件产生对应的拉力,因此通过限定四根SMA线的位置关系,使得SMA马达可以通过控制四根SMA线内的电信号,使得四根SMA线对上部件的合力沿第一基准面移动或者沿第二基准面移动,并且可以通过在第一基准面上的位移和在第二基准面上的位移的合成位移,使得上部件相对下部件平移至任意位置。SMA马达应用于摄像头模组时,SMA马达的上部件用于承载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由于上部件能够相对下部件平移,故而SMA马达能够驱动镜头平移,使得摄像头模组实现光学防抖。由于润滑镀层能够降低上部件与支座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在SMA马达的SMA线拉动上部件和镜头相对支座移动、以实现防抖的过程中,上部件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较小,SMA马达的行程控制精度较高,从而降低上部件和镜头的抖动量,改善拍摄预览界面静止时的低频水波纹状抖动现象。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支座还包括支座本体,支座本体的一端固定于下部件,润滑镀层固定于支座本体的另一端。润滑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润滑镀层的金属层固定于支座本体,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与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包括相同的元素,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润滑镀层的无机层包括相同的元素。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润滑镀层远离支座本体的顶层是无机层,无机层的硬度高且光滑,故而润滑镀层整体具有较佳的润滑性能,能够有效降低支座与上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SMA马达的行程控制精度较佳。此外,无机层还能够起到绝缘作用,从而有效地电隔离支座与上部件,降低支座与上部件之间发生短路的风险。此外,由于润滑镀层固定于支座本体的底层为金属层,金属层的柔韧性较高、不易裂开,因此润滑镀层能够更好地固定于支座本体,且柔韧性较佳、可靠性较高。由于位于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与无机层之间的中间层为金属无机化合物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金属层具有相同的元素,且与无机层也具有相同的元素,因此金属无机化合物层能够顺利过渡金属层和无机层,从而提高金属层与无机层之间的结合性能,使得润滑镀层的整体性较高,结构可靠性更高。其中,润滑镀层的多层结构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为一体的镀层结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是逐渐过渡的,金属层与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之间的界面以及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无机层之间的界面均为模糊界面,是处于两种层材料相互掺杂的状态。其中,润滑镀层的厚度可以控制到微米级。例如,润滑镀层的整体厚度可以在5微米至10微米的范围内,润滑镀层的无机层的表层类金刚石结构的厚度可以在1微米至3微米的范围内。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为碳层,润滑镀层的无机层背离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的表层结构为类金刚石结构。也即,润滑镀层的表层形成类金刚石碳薄膜。类金刚石碳薄膜由碳元素构成、在性质上和钻石类似,同时又具有石墨原子组成结构的物质。类金刚石碳薄膜是一种非晶态薄膜,具有高硬度和高弹性模量,低摩擦因数,耐磨损以及良好的真空摩擦学特性,使得润滑镀层耐磨,且能够有效降低支座与上部件之间的摩擦力。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为铬层,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为碳铬化合物层。在本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金属层和金属无机化合物层的金属材料采用铬,使得表层为类金刚石结构的碳层对其底部的碳铬化合物层的附着力较好,润滑镀层的整体结构可靠性更高。在本申请中,润滑镀层可以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和化学气相沉积在支座本体的表面上成型,以使润滑镀层厚度薄、强度大且摩擦系数小。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也可以为表层结构非类金刚石结构的碳层,此时,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仍具有润滑性,但润滑性相较于前述具有类金刚石表层结构的方案较差。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为碳层,润滑镀层的无机层背离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的表层结构为类金刚石结构。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为钛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为碳钛化合物层。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为硅层。润滑镀层的金属层可以为钛层或铬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对应地为硅钛化合物层或者硅铬化合物层。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润滑镀层也可以延伸至支座本体的周侧面。其中,支座本体包括面向上部件的顶面、面向下部件的底面、以及连接在顶面与底面之间的周侧面。润滑镀层覆盖全部顶面,还可以一并覆盖部分周侧面或者全部周侧面。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部件包括上部件本体及上镀层,上镀层固定于上部件本体靠近支座的一侧。其中,上镀层可以为润滑镀层。上镀层接触支座的润滑镀层,从而进一步降低上部件与支座之间的摩擦力,使得SMA马达的行程控制精度更高,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抖动量降低。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上镀层的金属层固定于上部件本体,上镀层的金属层与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包括相同的元素,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上镀层的无机层包括相同的元素。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上镀层的远离上部件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SMA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多个支座以及四根SMA线;/n所述下部件与所述上部件堆叠设置,所述多个支座位于所述下部件与所述上部件之间,各所述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上部件;/n各所述SMA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所述SMA线通电加热时产生收缩,四根所述SMA线两两成对,两对所述SMA线相对第一基准面对称设置,同一对的两根所述SMA线相对第二基准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相交;/n各所述支座包括润滑镀层,所述润滑镀层设于所述支座靠近所述上部件的端部且接触所述上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MA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件、下部件、多个支座以及四根SMA线;
所述下部件与所述上部件堆叠设置,所述多个支座位于所述下部件与所述上部件之间,各所述支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另一端滑动连接所述上部件;
各所述SMA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部件、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部件,所述SMA线通电加热时产生收缩,四根所述SMA线两两成对,两对所述SMA线相对第一基准面对称设置,同一对的两根所述SMA线相对第二基准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基准面与所述第一基准面相交;
各所述支座包括润滑镀层,所述润滑镀层设于所述支座靠近所述上部件的端部且接触所述上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座还包括支座本体,所述支座本体的一端固定于下部件,所述润滑镀层固定于所述支座本体的另一端;
所述润滑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层固定于所述支座本体,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与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包括相同的元素,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所述润滑镀层的无机层包括相同的元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镀层的无机层为碳层,所述润滑镀层的无机层背离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的表层结构为类金刚石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层为铬层,所述润滑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为碳铬化合物层。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包括上部件本体及上镀层,所述上镀层固定于所述上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支座的一侧;
所述上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所述上镀层的金属层固定于所述上部件本体,所述上镀层的金属层与所述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包括相同的元素,所述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与所述上镀层的无机层包括相同的元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镀层的无机层为碳层,所述上镀层的无机层背离所述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的表层结构为类金刚石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镀层的金属层为铬层,所述上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为碳铬化合物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件包括下部件本体及下镀层,所述下镀层固定于所述下部件本体靠近所述支座的一侧,所述下镀层为绝缘镀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SMA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镀层包括依次层叠的金属层、金属无机化合物层及无机层,所述下镀层的金属层固定于所述下部件本体;
所述下镀层的无机层为碳层;
所述下镀层的金属层为铬层,所述下镀层的金属无机化合物层为碳铬化合物层;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胡彬李昕李邓峰唐玮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