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7636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属于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皮带转载点处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皮带转载点上方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管道与静压水路的水管一端相连;所述静压水路的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的交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的电源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串接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1,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2串接在电磁阀的电源进线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应用于煤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
本技术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属于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多数的煤矿转载点喷雾通过手动开启截止阀来控制,存在皮带上无煤常开喷雾和有煤未开喷雾情况。皮带上无煤常开喷雾造成转载点积水和水资源浪费;皮带上有煤未开喷雾造成煤(粉)尘大,引起其它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提出一种能够在有煤流和无煤流时自动开启、关闭喷雾工作的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硬件结构的改进。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包括设置在皮带转载点处的红外线感应装置,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用于获取皮带转载点煤流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皮带转载点上方设置有多个喷嘴,所述喷嘴通过管道与静压水路的水管一端相连,所述静压水路的水管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所述静压水路的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的交流电源端相连,所述控制装置内部设置有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的电源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上串接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1,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2串接在电磁阀的电源进线端。所述控制装置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粉尘浓度传感器、电磁阀相连,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皮带转载点煤流上方80cm-120cm处,用于实时检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所述电磁阀的型号为DFB20-10,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和红外线发射器具体采用型号为BJX15M-TDT的对射式红外光电开关。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通过在皮带转载点的煤流信号两侧设置对射的红外线接收器和发射器,在红外线接收器的接收信号端串接中间继电器的线圈,在电磁阀的电源端串接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通过接收器接收红外信号的有无判断有无煤流通过,从而通过控制中间继电器的通断孔子电磁阀的开闭,最终控制喷雾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有煤流时自动开启喷雾,无煤流时自动关闭喷雾,代替人工操作,节约水源,且可有效控制粉尘产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红外线接收器、2为红外线发射器、3为静压水路、4为喷嘴、5为控制装置、6为电磁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包括设置在皮带转载点处的红外线感应装置,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用于获取皮带转载点煤流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2,所述皮带转载点上方设置有多个喷嘴4,所述喷嘴4通过管道与静压水路3的水管一端相连,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另一端与水泵相连;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5的交流电源端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内部设置有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红外线发射器2的电源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的信号接收端上串接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1,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2串接在电磁阀6的电源进线端。所述控制装置5内部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通过导线与粉尘浓度传感器、电磁阀6相连,所述粉尘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皮带转载点煤流上方80cm-120cm处,用于实时检测空气中的粉尘浓度。所述电磁阀6的型号为DFB20-10,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2具体采用型号为BJX15M-TDT的对射式红外光电开关。本技术提供的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改变了控制喷雾的方式,由手动控制截止阀变为红外线感应装置控制电磁阀6,实现喷雾自动化开启和关闭。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所示,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2安装在煤流抛物线的水平轴线上,确保煤流抛物线能够阻挡红外线,喷嘴4安装在产生粉尘的正上方。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无煤流通过,红外线接收器1接收到红外线后处于常开状态,中间继电器断电常开,电磁阀6断电关闭,静压水路3不通,喷嘴4无喷雾;有煤流通过,红外线接收器1接收不到红外线后处于常闭状态,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1通电常闭,电磁阀6通电打开,静压水路3开通,喷嘴4开启喷雾。本技术同时还在煤流上方设置有粉尘浓度传感器,通过粉尘浓度传感器实时获取皮带转载点上方空气中的粉尘浓度,通过控制器对粉尘浓度的范围判断,在有煤流时控制电磁阀6的开度,使粉尘范围维持在设定范围内。本技术有煤流时自动开启喷雾,无煤流时自动关闭喷雾,代替人工操作,节约水源,且可有效控制粉尘产生。采用红外线感应控制继电器,进一步控制电磁阀,可实现喷雾自动开启和关闭。关于本技术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包括设置在皮带转载点处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用于获取皮带转载点煤流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2),所述皮带转载点上方设置有多个喷嘴(4),所述喷嘴(4)通过管道与静压水路(3)的水管一端相连,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另一端与水泵相连;/n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5)的交流电源端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内部设置有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红外线发射器(2)的电源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的信号接收端上串接有中间继电器的线圈KA1.1,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A1.2串接在电磁阀(6)的电源进线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红外线感应喷雾装置,包括设置在皮带转载点处的红外线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感应装置包括用于获取皮带转载点煤流信号的红外线接收器(1)和红外线发射器(2),所述皮带转载点上方设置有多个喷嘴(4),所述喷嘴(4)通过管道与静压水路(3)的水管一端相连,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另一端与水泵相连;
所述静压水路(3)的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6),所述电磁阀(6)的电源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5)的交流电源端相连,所述控制装置(5)内部设置有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直流电源的电源转换模块,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红外线发射器(2)的电源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直流电源端相连,所述红外线接收器(1)的信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淼张永斌华明国谷文军崔娜娜周煜博许川戎冬冬王威牛国强卢闯张泽敏董志明田文龙王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