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55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和制冷设备。其中,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壳体上具有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泵体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泵体组件包括曲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排气口;分隔件,连接泵体组件和壳体,分隔件分隔容纳腔,以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第一排气口经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与第一出气端口连通,第二排气口经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与第二出气端口连通。通过使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出气端口均与一个腔体连通,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均与另一个腔体连通,实现了两个气缸的独立排气,与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压缩机才能实现两个排气压力相比,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缩机和一种制冷设备。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卧式压缩机仅具有单一排气压力,要实现多温度制冷系统,需要接入多台压缩机,但这样会导致产品整体的成本增加。因此,如何设计一种通过单台压缩机实现同时提供多排气压力的压缩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有鉴于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壳体上具有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泵体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泵体组件包括曲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排气口,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排气口;分隔件,连接泵体组件和壳体,分隔件分隔容纳腔,以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其中,第一排气口经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与第一出气端口连通,第二排气口经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与第二出气端口连通。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压缩机,包括壳体、泵体组件及分隔件。其中,壳体围合成容纳腔,并且壳体上具有与该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有利于通过两个出气端口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泵体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具有曲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两个气缸能够分别对气体进行压缩,有利于实现对气体不同程度的压缩,实现第一气缸的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气缸的第二排气口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进而实现压缩机的双排气压力。分隔件设置在容纳腔内,并连接泵体组件和壳体,能够将壳体内的空余空间分隔开来,也即被泵体组件等部件占用的空间以外的空间分隔开来,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每个腔体的腔壁部分由壳体的内壁构成,通过使第一排气口和第一出气端口均与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连通,第二排气口和第二出气端口均与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连通,而两个腔体互不连通,实现了两个气缸的独立排气,使得第一气缸的排气路径与第二气缸的排气路径互不干扰,从而实现两个出气端口排出不同压力的气体。与相关技术中,需要采用两个压缩机才能实现两个排气压力相比,通过单台压缩机实现双排气压力,节省成本,节约安装空间。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压缩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套设在曲轴上;第二轴承,套设在曲轴上,并与第一轴承间隔分布,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在该设计中,通过设置泵体组件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将两个轴承均套设在曲轴上,并使两个气缸位于两个轴承之间,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存在有利于对曲轴进行稳定支撑,进而支撑套设在曲轴上的两个气缸,提高泵体组件的安装稳定性及运行稳定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在曲轴的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分隔件在曲轴的轴向上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更靠近位于两个轴承之间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方便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连通一个腔体,也即以分隔件为界分隔形成的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中的一个,有利于缩短从排气口至腔体之间的排气通道,简化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套设在曲轴上,并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分隔件的外边缘与壳体相连接。在该设计中,具体将分隔件套设在曲轴上,并使分隔件位于第一气缸与第二气缸之间,由分隔件的外边缘与壳体相连接,将容纳腔分隔成相互独立的两个腔体,使得分隔件不仅具有分隔容纳腔的作用,还能够分隔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无需在两个气缸之间设置额外的隔板,简化结构。而且,通过使分隔件位于两个气缸之间,则其中一个气缸位于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内,另一个气缸位于另一个腔体内,有利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分别与不同的腔体连通,互不干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连接第一气缸与壳体。在该设计中,具体将分隔件连接第一气缸与壳体,也即分隔件设置在第一气缸与壳体之间,如分隔件连接第一气缸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壁,实现对容纳腔的分隔。此时,第一气缸可通过远离第二气缸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第二气缸通过其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缩短排气通道,简化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连接第二气缸与壳体。在该设计中,具体将分隔件连接第二气缸与壳体,也即分隔件设置在第二气缸与壳体之间,如分隔件连接第二气缸的外周壁与壳体的内壁,实现对容纳腔的分隔。此时,第一气缸可通过自身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第二气缸通过远离第一气缸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缩短排气通道,简化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连接第一轴承与壳体。在该设计中,分隔件可以在曲轴的轴向上不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而是处于第一轴承所在位置,连接第一轴承与壳体,以对容纳腔进行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此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位于同一腔体内,可使远离第一轴承的气缸通过自身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而靠近第一轴承的气缸通过另一个腔体排气,缩短排气通道,简化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连接第二轴承与壳体。在该设计中,分隔件可以在曲轴的轴向上不位于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之间,而是处于第二轴承所在位置,连接第二轴承与壳体,以对容纳腔进行分隔,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此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均位于同一腔体内,可使远离第二轴承的气缸通过自身所在的腔体进行排气,而靠近第二轴承的气缸通过另一个腔体排气,缩短排气通道,简化结构。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由泵体组件的局部构造而成;或分隔件组装在泵体组件上。在该设计中,分隔件可以由泵体组件的局部构造而成,如将用于分隔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隔板直接作为分隔件,使分隔件的外边缘与壳体相连接,进而实现对容纳腔的分隔。也可将分隔件后续组装在泵体组件上,如将分隔件套设在曲轴上,或者将分隔件直接与泵体组件的气缸、隔板等焊接连接或胶粘等方式连接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分隔件与壳体焊接连接;和/或分隔件与泵体组件焊接连接。在该设计中,通过使分隔件与壳体焊接连接,和/或使分隔件与泵体组件焊接连接,有利于分隔件将容纳腔分隔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保证分隔件与壳体、泵体组件连接的密封性。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为保证分隔件伸入壳体,可在两者未连接时,使分隔件与壳体间隙配合,而后将两者焊接连接填充焊缝。当然,分隔件也可不与壳体焊接连接,不与泵体组件焊接连接,而是采用其他密封连接方式,如胶粘等。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设置在泵体组件上,第一排气口经第一排气通道与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连通;第二排气通道,设置在泵体组件上,第二排气口经第二排气通道与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连通。在该设计中,具体使压缩机还包括第一排气通道和第二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与第二排气通道互不连通,通过第一排气通道连通第一排气口与一个腔体,通过第二排气通道连通第二排气口与另一个腔体,实现两个气缸的独立排气。例如,第一排气通道设置在泵体组件上,可从第一气缸延伸至第一轴承,从而使得第一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穿过第一轴承而连通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n泵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曲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排气口;/n分隔件,连接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壳体,所述分隔件分隔所述容纳腔,以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n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口经所述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经所述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口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上具有第一出气端口和第二出气端口;
泵体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曲轴、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排气口;
分隔件,连接所述泵体组件和所述壳体,所述分隔件分隔所述容纳腔,以形成互不连通的两个腔体;
其中,所述第一排气口经所述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与所述第一出气端口连通,所述第二排气口经所述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与所述第二出气端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还包括:
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
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曲轴上,并与所述第一轴承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在所述曲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套设在所述曲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之间,所述分隔件的外边缘与所述壳体相连接;或
所述分隔件连接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壳体;或
所述分隔件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连接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壳体;或
所述分隔件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由所述泵体组件的局部构造而成;或
所述分隔件组装在所述泵体组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件与所述壳体焊接连接;和/或
所述分隔件与所述泵体组件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泵体组件上,所述第一排气口经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两个腔体中的一个腔体连通;
第二排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泵体组件上,所述第二排气口经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两个腔体中的另一个腔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气缸连通;
第二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气缸连通;
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吸气端口,所述第一吸气通道和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均与所述吸气端口连通,或
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吸气端口,所述第一吸气通道连通所述两个吸气端口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吸气通道连通所述两个吸气端口中的另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
分油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涵周杏标林淑敏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