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6463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包括上内仁和下内仁,所述上内仁的中部向下形成导柱,所述下内仁的中部朝上形成导槽,所述导柱活动连接在导槽内,所述导柱内形成开槽,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在上内仁上,导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内仁上,导杆的中部设置在开槽内,所述导杆的中部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导槽的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开槽的顶部,所述上内仁正对下内仁的沿边或下内仁正对上内仁的沿边形成凹边,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闭合后凹边的位置构成贴胶面成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底内仁模具使鞋底能轻易顺畅地从模具上取下,鞋底贴胶面不会形成脱模阻碍,而且鞋底的成品合格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
本技术涉及鞋底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模具在制鞋
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鞋底的加工是通过在模具的成型腔内注塑成型,然后打开模具将成型后的鞋底取出。如图1所示,是现有一种TPU注塑成型的鞋底A,该鞋底A内部形成有一圈倒钩着的贴胶面A1,贴胶面A1便于该鞋底与中底和鞋帮粘合时粘得更加牢固。但是这样结构的鞋底在注塑成型时,如图2所示,倒钩着的贴胶面A1是嵌在内仁B上的(鞋底贴胶面的薄壁倒钩在内仁上),使得拔出鞋底时十分费力,而且在拔出过程中容易将贴胶面拉破,从而造成鞋底的损坏,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使鞋底能轻易顺畅地从模具上取下,鞋底贴胶面不会形成脱模阻碍,而且鞋底的成品合格率高。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包括上内仁和下内仁,所述上内仁的中部向下形成导柱,所述下内仁的中部朝上形成导槽,所述导柱活动连接在导槽内,所述导柱内形成开槽,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在上内仁上,导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内仁上,导杆的中部设置在开槽内,所述导杆的中部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导槽的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开槽的顶部,所述上内仁正对下内仁的沿边或下内仁正对上内仁的沿边形成凹边,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闭合后凹边的位置构成贴胶面成型腔。上述鞋底内仁模具进行快速脱模的使用原理为:将鞋底内仁模具放入注塑模具内并闭合,上内仁受到注塑模具内所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由底模对上内仁进行按压动作,也可以由边模的结构对上内仁进行按压动作,并不限定以何种方式对上内仁进行按压),上内仁被按压后与下内仁形成完整的内仁模具,注塑模具与鞋底内仁模具之间构成鞋底成型腔,此时可以往鞋底成型腔内注入高温热塑性材料充满鞋底成型腔,同时充满贴胶面成型腔,待热塑性材料成型后打开注塑模具,上内仁失去对其的作用力,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上内仁向上弹起,下、上内仁分离后,鞋底的贴胶面就不会紧密地连接在贴胶面成型腔内,这样就可以把鞋底从上内仁上简单、顺滑地取下,从而达到快速脱模的目的,这样得到鞋底成品合格率高。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导槽的下方形成卡槽,所述导槽和卡槽之间形成连接通道,所述导杆的末端形成限位块,限位块活动连接在卡槽内,所述连接通道的口径小于限位块的口径。上述限位块能限制导杆的活动行程,亦即限制了与导杆相连的上内仁的弹开距离,避免打开注塑模具后,上内仁在弹簧的作用下从下内仁上脱离,提高内仁模具使用的可靠性。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上内仁上形成上贴合面,上贴合面位于贴胶面成型腔和导柱之间,所述下内仁上形成与上贴合面适配的下贴合面,下贴合面位于贴胶面成型腔和导槽之间,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闭合后上贴合面与下贴合面形成紧密配合。上述上贴合面和下贴合面的配合设计,使在内仁模具放入注塑模具中进行注塑时,高温热塑性材料只会充盈贴胶面成型腔,不会进入上内仁和下内仁之间的细缝中,使成型的鞋底没有毛刺、边角是平滑的。本实用进一步设置为凹边设置在下内仁正对上内仁的沿边上。上述凹边设置在下内仁上,使上内仁的沿边是平滑的,鞋底成型在上内仁表面并且上内仁在注塑模具打开后弹起,从而让鞋底更容易从上内仁上取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TPU注塑成型鞋底的剖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鞋底在内仁模具上成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放入注塑模具内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在注塑完成后打开注塑模具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需要生产的一种注塑鞋底A,该鞋底A内部形成有一圈倒钩着的贴胶面A1,贴胶面A1便于该鞋底A与中底和鞋帮粘合时粘得更加牢固。如图3-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包括上内仁1和下内仁2,所述上内仁1的中部向下形成导柱11,所述下内仁2的中部朝上形成导槽21,所述导柱11活动连接在导槽21内,所述导柱11内形成开槽12,所述上内仁1与下内仁2之间连接有导杆3,所述导杆3的上端固定在上内仁1上,导杆3的中部设置在开槽12内,所述导槽21的下方形成卡槽23,所述导槽21和卡槽23之间形成连接通道24,所述导杆3的下端形成限位块31,限位块31活动连接在卡槽23内,所述连接通道24的口径小于限位块31的口径,所述导杆3的中部上设置有弹簧4,所述弹簧4的一端抵压导槽21的底部,弹簧4的另一端抵压开槽12的顶部,所述下内仁2正对上内仁1的沿边形成凹边,所述上内仁1与下内仁2闭合后凹边22的位置构成贴胶面成型腔5,所述上内仁1上形成上贴合面13,上贴合面13位于贴胶面成型腔5和导柱11之间,所述下内仁2上形成与上贴合面13适配的下贴合面25,下贴合面25位于贴胶面成型腔5和导槽21之间,所述上内仁1与下内仁2闭合后上贴合面13与下贴合面25形成紧密配合。根据以上实施例,本技术鞋底内仁模具实现鞋底快速脱模的工作原理为:将鞋底内仁模具放入注塑模具6内并闭合,上内仁1收到注塑模具6内所施加的作用力(可以由底模61对上内仁1进行按压动作,也可以由边模62的结构对上内仁1进行按压动作,甚至可以由底板63对导杆3施加向底板63的拉力,因此并不限定以何种方式对上内仁进行作用力),上内仁1被按压后与下内仁2形成完整的内仁模具,注塑模具6与鞋底内仁模具之间构成鞋底成型腔7,此时可以往鞋底成型腔7内注入高温热塑性材料充满鞋底成型腔7,同时充满贴胶面成型腔5,待热塑性材料成型后打开注塑模具6,上内仁1失去对其的作用力,在弹簧4的复位作用下上内仁1向上弹起,下内仁2和上内仁1分离后,鞋底A依附在上内仁1上,鞋底A的贴胶面A1就不会紧密地连接在贴胶面成型腔5内,这样就可以把鞋底A从上内仁1上简单、顺滑地取下,从而达到快速脱模的目的。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实质技术方案内容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例如将导杆的下端固定在下内仁上、导杆的上端活动连接在下内仁上,与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属于等同的技术方案,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内仁和下内仁,所述上内仁的中部向下形成导柱,所述下内仁的中部朝上形成导槽,所述导柱活动连接在导槽内,所述导柱内形成开槽,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在上内仁上,导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内仁上,导杆的中部设置在开槽内,所述导杆的中部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导槽的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开槽的顶部,所述上内仁正对下内仁的沿边或下内仁正对上内仁的沿边形成凹边,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闭合后凹边的位置构成贴胶面成型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内仁和下内仁,所述上内仁的中部向下形成导柱,所述下内仁的中部朝上形成导槽,所述导柱活动连接在导槽内,所述导柱内形成开槽,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之间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在上内仁上,导杆的下端活动连接在下内仁上,导杆的中部设置在开槽内,所述导杆的中部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导槽的底部,弹簧的另一端抵压开槽的顶部,所述上内仁正对下内仁的沿边或下内仁正对上内仁的沿边形成凹边,所述上内仁与下内仁闭合后凹边的位置构成贴胶面成型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脱模的鞋底内仁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涛胡亦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都宝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