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6448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涉及衬套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加热装置,所述外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压制台,所述外框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压制组件,所述外框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解决了现有的衬套加工压制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能对衬套的压制距离进行更好的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衬套加工使用,同时不能对于衬套进行加热,使得衬套在进行压制时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衬套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衬套是用于机械部件外,以达到密封、磨损保护等作用的配套件,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在阀门应用领域,衬套在阀盖之内,一般使用聚四氟乙烯或者石墨等耐腐材料,用于密封作用,在运动部件中,因为长期的磨擦而造成零件的磨损,当轴和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要更换零件,因此设计者在设计的时候选用硬度较低、耐磨性较好的材料为轴套或衬套,这样可以减少轴和座的磨损,当轴套或衬套磨损到一定程度进行更换,这样可以节约因更换轴或座的成本,一般来说,衬套与座采用过盈配合,而与轴采用间隙配合,因为无论怎么样还是无法避免磨损的,只能延长寿命,而轴类零件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加工;也有一些新的设计人员不喜欢这样设计,认为这样是在制造的时候增加成本,但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维修时还是要按这种方法改造,但改造容易造成设备的精度降低,原因很简单,二次加工是无法保证座孔中心的位置的补充一些,轴套在一些转速较低,径向载荷较高且间隙要求较高的地方(如凸轮轴)用来替代滚动轴承(其实轴套也算是一种滑动轴承),材料要求硬度低且耐磨,轴套内孔经研磨刮削,能达到较高配合精度,内壁上一定要有润滑油的油槽,轴套的润滑非常重要,干磨的话,轴和轴套很快就会报废,这里推荐安装时刮削轴套内孔壁,这样可以留下许多小凹坑,增强润滑衬套和轴套是根据不同的工矿条件选用不同的型号。最主要的条件是:压力,速度,压力速度乘积,润滑状态,载荷性质。现有的衬套加工压制装置在进行使用时,不能对衬套的压制距离进行更好的调节,不能适用于不同长度的衬套加工使用,同时不能对于衬套进行加热,使得衬套在进行压制时效果较差,不利于长期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具备能够对衬套的压制加工距离进行调节与能够增加衬套的可塑性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衬套的压制加工不能调整衬套的压制距离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能够对衬套的压制加工距离进行调节与能够增加衬套的可塑性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包括外框,所述外框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台,所述滑动台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加热装置,所述外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压制台,所述外框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压制组件,所述外框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丝杆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压制台的内部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的外部设置有压制环。优选的,所述接触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框,所述加热框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台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贯穿压制台,所述加热框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报警器,所述加热框的内表面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芯,所述加热芯的外壁设置有线圈。优选的,所述加热芯的材料为非磁性陶瓷,所述线圈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接触报警器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压制环的材料为高强度钢,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之间相啮合。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底端与外框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丝杆与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与外框的内表面另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滑动台的两侧与外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液压伸缩杆的数量为两组,所述压制组件的两侧与外框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为滑动连接。(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的接触加热装置,实现能够对衬套的压制加工距离进行调节与能够增加衬套的可塑性,在进行使用时,根据衬套的压制加工距离,启动电动机,通过电动机的输出轴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锥形齿轮,使得第二锥形齿轮与丝杆转动,通过套管与丝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套管可以带动滑动台上下移动,从而改变接触加热装置在压制台上的长短,便于对不同长度的衬套进行加工,然后启动线圈的电源,通过电流的热效应,使得线圈发出热量,通过加热框对于衬套进行加热,增加衬套的可塑性,从而增加压制的效果,再启动液压伸缩杆,使得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伸长,通过压制组件对于衬套进行压制加工,当压制组件的底部与接触报警器接触时,发出接触信号,及时停止继续压制,增加使用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中压制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中接触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外框;2、丝杆;3、套管;4、滑动台;5、接触加热装置;51、加热框;52、接触报警器;53、加热芯;54、线圈;6、压制台;7、液压伸缩杆;8、压制组件;9、电动机;10、转轴;11、第一锥形齿轮;12、第二锥形齿轮;13、压制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照图1-3,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包括外框1,外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丝杆2,丝杆2的顶端设置有套管3,套管3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台4,滑动台4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加热装置5,外框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压制台6,外框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7,液压伸缩杆7的型号为HXM1804,液压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有压制组件8,压制组件8具有对衬套进行压制的功能,外框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动机9,电动机9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电动机9的型号为Y80M2-1,电动机9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丝杆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2,压制台6的内部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部设置有压制环13。进一步的,接触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框51,加热框51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台4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加热框51贯穿压制台6,加热框51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报警器52,接触报警器52具有接触时发出报警信号的功能,加热框51的内表面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芯53,加热芯53的外壁设置有线圈54,能够对于衬套进行加热,增加衬套的可塑性。进一步的,加热芯53的材料为非磁性陶瓷,线圈54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接触报警器52的电源线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增加使用的效果。进一步的,压制环13的材料为高强度钢,第一锥形齿轮11与第二锥形齿轮12之间相啮合,便于进行传动。进一步的,丝杆2的底端与外框1的内表面底部之间为转动连接,丝杆2与套管3之间为螺纹连接,使得套管3在进行移动时更加精确。进一步的,转轴10的一端与外框1的内表面另一侧之间为转动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丝杆(2),所述丝杆(2)的顶端设置有套管(3),所述套管(3)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台(4),所述滑动台(4)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加热装置(5),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压制台(6),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7),所述液压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有压制组件(8),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丝杆(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2),所述压制台(6)的内部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部设置有压制环(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包括外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底部设置有丝杆(2),所述丝杆(2)的顶端设置有套管(3),所述套管(3)的顶端设置有滑动台(4),所述滑动台(4)的顶部设置有接触加热装置(5),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两侧之间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侧设置有压制台(6),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顶部设置有液压伸缩杆(7),所述液压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有压制组件(8),所述外框(1)的内表面一侧设置有电动机(9),所述电动机(9)的输出轴设置有转轴(10),所述转轴(10)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丝杆(2)的外壁一侧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2),所述压制台(6)的内部且位于接触加热装置(5)的外部设置有压制环(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衬套的加工压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加热装置(5)包括加热框(51),所述加热框(51)的外表面底部与滑动台(4)的顶部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框(51)贯穿压制台(6),所述加热框(51)的顶部设置有接触报警器(52),所述加热框(51)的内表面顶部与底部之间设置有加热芯(53),所述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恒玲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永帛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