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6563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3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基材格化:将基材置于两个模具辊之间,在基材进入部分喷洒定型剂;格面基材上浆:采用步骤一的方式对定型后的格面基材双面进行辊涂上浆;烘干定型:将步骤二中的上浆后的格面基材引入烘干设备中。本申请结构合理,双面均形成相对大的镂空空间,适用于光秃坡面中植被种植,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利用带有凸块面组的模具辊进行基材的定型,利于形成大间隔,同时将基材与膜材经热熔胶进行粘合在压力及温度环境下,能够提高粘合强度,能够将基材两面同时进行膜材的复合,简化了复合步骤,制备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纺织新材料领域,尤其是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材料的研发热情高涨。当下市场上涌现了许多新兴高性能材料,面对各种新兴高性能材料的不断冲击,纺织复合材料的进展也相当快。复合膜材内部间隔空间小,满足不了特殊场地的使用,膜材之间粘合强度相对脱层风险大,制备加工相对费时费力,整体制备效率低。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基材格化:将基材置于两个模具辊之间,在基材进入部分喷洒定型剂;步骤二、格面基材上浆:采用步骤一的方式对定型后的格面基材双面进行辊涂上浆;步骤三、烘干定型:将步骤二中的上浆后的格面基材引入烘干设备中;步骤四、复合:在格面基材两侧面复合膜材料,双面贴合膜材料;步骤五、冷却和印花:冷却温度为20~60℃;步骤六、收集:以由下而上平铺叠放的形式收集。优选的,步骤一中,所述模具辊环形面等距分布有若干个凸块,一个模具辊上的凸块与另一个模具辊上的凸块交错分布。优选的,两个所述模具辊上的凸块交错分布在基材双面形成前后交错凹凸面,基材通过运行的模具辊向前移动。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上浆浆料涂敷量为150~200g/m2。优选的,步骤三中,所述烘干的温度为160~180℃,烘干的速度与模具辊的速度保持一致。优选的,步骤四中,所述复合膜材料为PVC夹网布膜材夹着上浆织物同时进入双加热辊贴合。优选的,步骤四中,两侧的复合膜材料与格面基材对应面之间分别形成V型状,复合膜材料与格面基材之间喷射热熔胶。优选的,热熔胶的多个喷头呈一字型分布,且喷头朝向复合膜材料复合面处。优选的,步骤四中,贴合的温度为190~200℃,贴合的压力为50~90MPa。优选的,步骤五中,印花辊在复合膜材上形成镂空面,且上下印花辊同时进行。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双面均形成相对大的镂空空间,适用于光秃坡面中植被种植,具备良好的吸水性,利用带有凸块面组的模具辊进行基材的定型,利于形成大间隔,同时将基材与膜材经热熔胶进行粘合在压力及温度环境下,能够提高粘合强度,能够将基材两面同时进行膜材的复合,简化了复合步骤,制备效率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的制备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实施例中的制备方法可以适用于膜材制备加工,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一种抗拉伸多层复合膜。该种抗拉伸多层复合膜,包括复合膜本体;所述复合膜本体由外到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疏水疏油层、硅橡胶抗拉伸层、第一UA树脂固化胶层、第一尼龙层、第二UA树脂固化胶层、第二尼龙层、第三UA树脂固化胶层、聚氨酯抗拉伸层和内疏水疏油层。所述第一UA树脂固化胶层、第二UA树脂固化胶层和第三UA树脂固化胶层均为UA透明树脂胶涂料涂设制得;所述第一尼龙层和第二尼龙层结构特征相同;所述第一尼龙层和第二尼龙层均为透明尼龙材料制得;所述硅橡胶抗拉伸层的厚度范围为0.015mm-0.020mm;所述聚氨酯抗拉伸层的厚度范围为0.040-0.060mm;所述第一尼龙层和第二尼龙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06mm-0.01mm;所述外疏水疏油层和内疏水疏油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03mm-0.005mm;所述第一UA树脂固化胶层、第二UA树脂固化胶层和第三UA树脂固化胶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04mm-0.01mm;所述聚氨酯抗拉伸层为透明聚氨酯弹性材料制得。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膜材结构的制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步骤一、基材格化:将基材置于两个模具辊之间,在基材进入部分喷洒定型剂;步骤二、格面基材上浆:采用步骤一的方式对定型后的格面基材双面进行辊涂上浆;步骤三、烘干定型:将步骤二中的上浆后的格面基材引入烘干设备中;步骤四、复合:在格面基材两侧面复合膜材料,双面贴合膜材料;步骤五、冷却和印花:冷却温度为20~60℃;步骤六、收集:以由下而上平铺叠放的形式收集。进一步地,步骤一中,所述模具辊环形面等距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n步骤一、基材格化:将基材置于两个模具辊之间,在基材进入部分喷洒定型剂;/n步骤二、格面基材上浆:采用步骤一的方式对定型后的格面基材双面进行辊涂上浆;/n步骤三、烘干定型:将步骤二中的上浆后的格面基材引入烘干设备中;/n步骤四、复合:在格面基材两侧面复合膜材料,双面贴合膜材料;/n步骤五、冷却和印花:冷却温度为20~60℃;/n步骤六、收集:以由下而上平铺叠放的形式收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步骤一、基材格化:将基材置于两个模具辊之间,在基材进入部分喷洒定型剂;
步骤二、格面基材上浆:采用步骤一的方式对定型后的格面基材双面进行辊涂上浆;
步骤三、烘干定型:将步骤二中的上浆后的格面基材引入烘干设备中;
步骤四、复合:在格面基材两侧面复合膜材料,双面贴合膜材料;
步骤五、冷却和印花:冷却温度为20~60℃;
步骤六、收集:以由下而上平铺叠放的形式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模具辊环形面等距分布有若干个凸块,一个模具辊上的凸块与另一个模具辊上的凸块交错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模具辊上的凸块交错分布在基材双面形成前后交错凹凸面,基材通过运行的模具辊向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维大间隔织物增强空间膜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上浆浆料涂敷量为150~200g/m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全国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奈米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