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6528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涉及分割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杆,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周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两第一连接板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挡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刀片,在转动转动杆时,转动杆带动两刀片相向移动,从而对放置两刀片之间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减少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难度,提高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效率,而设置的限位组件,减少了转动杆在不使用时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
本技术属于分割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
技术介绍
视网膜为眼球壁的内层,分为视网膜盲部和视部。盲部包括视网膜虹膜部和视网膜睫状体部,各贴附于虹膜和睫状体内面,是虹膜和睫状体的组成部分,视网膜就像一架照相机里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当我们看东西时,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视网膜是一层透明薄膜,因脉络膜和色素上皮细胞的关系,使眼底呈均匀的橘红色。后界位于视乳头周围,前界位于锯齿缘,其外面紧邻脉络膜,内面紧贴玻璃体。视信息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神经冲动,沿视路将视信息传递到视中枢形成视觉,这样在我们的头脑中建立起图像。传统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大多都是用剪刀分割,在使用时很容易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通过设置的刀片,在转动转动杆时,转动杆带动两刀片相向移动,从而对放置两刀片之间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减少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难度,提高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效率,而设置的限位组件,减少了转动杆在不使用时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转动杆,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周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板;两第一连接板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挡板,两第一挡板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刀片,转动杆的周侧安装有第一转动板,且第一转动板与第一齿轮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板,第一转动板与第二齿轮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三转动板;转动杆的上端部安装有限位组件。可选的,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槽道,且第二槽道与第一槽道相连通,两刀片均转动配合在第二槽道内。可选的,第一齿轮的周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且第一固定杆与第二转动板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可选的,第二齿轮的周侧安装有第三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的端部安装有第二固定杆,且第二固定杆与第三转动板的第一端转动配合。可选的,第一转动板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固定杆、第四固定杆,且第四固定杆与第三转动板的第二端转动配合,第三固定杆与第二转动板的第二端转动配合。可选的,转动杆的上端部安装有第四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的一侧安装有两弹簧,两弹簧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挡板,且第二挡板装设在固定板的上侧。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刀片,在转动转动杆时,转动杆带动两刀片相向移动,从而对放置两刀片之间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减少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难度,提高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效率,而设置的限位组件,减少了转动杆在不使用时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第一槽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固定板1,第一槽道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一连接板5,第一挡板6,刀片7,第二连接板8,第三连接板9,第一固定杆10,第二转动板11,第二固定杆12,第三转动板13,转动杆14,第一转动板15,第三固定杆16,第四固定杆17,第四连接板18,第二挡板19,弹簧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2,第一槽道2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转动杆14,且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啮合,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周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两第一连接板5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挡板6,两第一挡板6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刀片7,转动杆14的周侧安装有第一转动板15,且第一转动板15与第一齿轮3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板11,第一转动板15与第二齿轮4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三转动板13;转动杆14的上端部安装有限位组件。本实施例一个方面的应用为:在需要对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时,首先把视网膜血管放置在两刀片7之间,然后转动转动杆14,转动杆14通过第一转动板15带动第二转动板11、第三转动板13转动,第二转动板11通过第一齿轮3带动其中一个第一连接板5转动,第三转动板13通过第二齿轮4带动另一个第一连接板5转动,两第一连接板5分别带动两第一挡板6转动,两第一挡板6分别带动两刀片7转动,从而对两刀片7之间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通过设置的刀片7,在转动转动杆14时,转动杆14带动两刀片7相向移动,从而对放置两刀片7之间的视网膜血管进行分割,减少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难度,提高了视网膜血管分割的效率,而设置的限位组件,减少了转动杆14在不使用时晃动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槽道,且第二槽道与第一槽道2相连通,两刀片7均转动配合在第二槽道内,通过设置的第二槽道,便于两刀片7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齿轮3的周侧安装有第二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的端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0,且第一固定杆10与第二转动板11的第一端转动配合。本实施例的第二齿轮4的周侧安装有第三连接板9,第三连接板9的端部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2,且第二固定杆12与第三转动板13的第一端转动配合,通过设置的第二固定杆12,便于第三转动板13转动。本实施例的第一转动板15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三固定杆16、第四固定杆17,且第四固定杆17与第三转动板13的第二端转动配合,第三固定杆16与第二转动板11的第二端转动配合。本实施例的转动杆14的上端部安装有第四连接板18,第四连接板18的一侧安装有两弹簧20,两弹簧20的端部安装有第二挡板19,且第二挡板19装设在固定板1的上侧。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2),第一槽道(2)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转动杆(14),且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啮合,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周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n两第一连接板(5)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挡板(6),两第一挡板(6)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刀片(7),转动杆(14)的周侧安装有第一转动板(15),且第一转动板(15)与第一齿轮(3)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板(11),第一转动板(15)与第二齿轮(4)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三转动板(13);/n转动杆(14)的上端部安装有限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道(2),第一槽道(2)的内部转动配合有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转动杆(14),且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啮合,第一齿轮(3)和第二齿轮(4)的周侧均安装有第一连接板(5);
两第一连接板(5)的相对面均安装有第一挡板(6),两第一挡板(6)的相对面均安装有刀片(7),转动杆(14)的周侧安装有第一转动板(15),且第一转动板(15)与第一齿轮(3)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板(11),第一转动板(15)与第二齿轮(4)之间转动配合有第三转动板(13);
转动杆(14)的上端部安装有限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的内部开设有第二槽道,且第二槽道与第一槽道(2)相连通,两刀片(7)均转动配合在第二槽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分割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3)的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