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5073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3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假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该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假体肘关节头部,其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安装于肱骨远端;连接部,其一端与假体肘关节头部连接,另一端沿肱骨近端延伸;以及植骨槽,其设置于安装槽内,用以容置植入的骨头碎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不限制患者肘关节的自由度,解决传统肘关节活动受限的问题;且使用该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对患者肘关节截骨量少,利于患者肘关节恢复和后期翻修;另外还设置有植骨槽,用以将骨头植入植骨槽内,补充患者骨量,利于减轻肘关节部分的重量,提高患者舒适度,且长期恢复后植骨槽内的骨头能够与肱骨长合,从而恢复肱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人工假体
,特别是涉及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
技术介绍
肘关节假体置换术适用于关节结构严重破坏的患者,肘关节假体的设计必须考虑到肘部的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性能。而现有的全肘关节置换假体,置换时截骨量大,创伤较大,导致骨量丢失严重,不利于患者肘部恢复;且限制肘部的自由度,导致胳膊无法自由扭转;另外,现有的肘关节置换假体重量较大,及其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患者肘部关节自由度无影响,重量轻且有助于恢复肱骨正常形态和功能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所述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假体肘关节头部;所述假体肘关节头部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于肱骨远端;其中,肱骨远端为靠近尺骨的一端;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假体肘关节头部连接,另一端沿肱骨近端延伸;以及植骨槽,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容置骨头碎片。在本申请中,设置的假体肘关节头部用于与置换患者肱骨远端的关节表面部分,对患者肱骨的截骨量极少,从而保留患者肘关节周围的韧带和骨膜等,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肘部骨头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患者肘部后期的恢复,降低感染率;肘关节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磨损的情况,通过使用本申请提供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患者肱骨截骨量少,从而肘关节磨损后还可以进行二次翻修和置换,而现有技术中截骨量大的则难以再次进行翻修;另外,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传统的肘关节阶梯和非铰链式全肘关节假体,本申请通过假体肘关节头部与患者肱骨远端的关节表面置换,通过连接部与患者肱骨连接固定,从而不限制患者肘部的自由度,确保患者活动自如;更优的是,本申请通过设置植骨槽,在患者肱骨关节损坏严重、截骨量大的位置处设置植骨槽,用于植入骨头或者患者自身的碎骨,提高患者骨量,长期恢复后植骨槽内的骨头能够与患者肱骨长合,从而恢复患者肱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填充金属材质的方式,填充骨头有利于减轻肘关节部分的重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植骨槽上开设有韧带缝合孔。如此设置,缝合线穿过韧带缝合孔,可将患者肱骨上的韧带缝合固定在植骨槽上,以使得韧带与植骨槽内的骨头和/或肱骨的截骨部分的骨头接触并长合,利于患者肘部恢复正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还包括至少一块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围设形成所述植骨槽。如此设置,通过挡板与安装槽的槽壁和/或肱骨侧壁围设形成植骨槽,充分利用安装槽的槽壁和/或肱骨侧面,减少挡板的使用数量,从而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重量,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呈镂空状结构。如此设置,植骨槽内的骨头可以露出,使得肱骨上的韧带以及肱骨骨头与植骨槽内的骨头碎片接触,促进植骨槽内的骨头碎片与肱骨和韧带长合,提高患者恢复的速度,对患者尤为重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假体肘关节头部、所述植骨槽以及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如此设置,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整体性能更优,假体肘关节头部、植骨槽以及连接部连接强度更高,且一体成型能够省略三者之间的连接构件,简化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结构,进而降低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重量以及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内侧柱连接板和外侧柱连接板。可以理解的是,人体肱骨具有内侧柱和外侧柱,通过设置内侧柱连接板和外侧柱连接板分别对应的与内侧柱和外侧柱连接固定,提高连接部与肱骨的连接强度,且确保连接后的肱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较小,提高患者舒适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柱连接板和外侧柱连接板远离所述假体肘关节头部的一端连接为一体。如此设置,有利于减少连接部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减少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体积和重量,尤其适用于骨骼较细的患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如此设置,通过紧固件穿设固定孔并将内侧柱连接板和外侧柱连接板分别与肱骨固定连接,提高连接部与肱骨的连接强度,也防止使用过程中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与肱骨之前产生松动甚至脱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孔为腰型孔。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孔为腰型孔,在初期拧紧紧固件时,腰型孔能够改变预紧力的方向,使得在拧紧时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有沿骨线方向的预紧力,提高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安装初期的稳定性,防止安装时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产生偏移或松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朝向肱骨的一侧面上设置凸台。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凸台,当凸台与肱骨表面抵靠时,使得肱骨表面与连接部朝向肱骨的一侧面之间存在间隙,进而减少肱骨表面的骨膜剥离,增加肱骨表面的血运,能够提高肱骨恢复速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申请提供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通过假体肘关节头部套设于肱骨远端,并通过连接部与肱骨连接,该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仅固定连接在肱骨上,而不与肘部的其他骨头连接,因而不限制患者的肘关节自由度,与正常的肘关节具有相同的活动自由度,保障患者肘关节活动灵活;本申请提供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仅置换的是肱骨关节表面部分,截骨量少,利于患者恢复和后期翻修;更优的,本申请还设置有植骨槽,对于关节缺损量较大的患者,通过将其他骨头或患者自身的自体骨植入植骨槽内,补充患者在该区域的骨量,长期恢复后植骨槽内的骨头能够与肱骨长合,得以尽可能的恢复肱骨的正常形态与功能;且通过在植骨槽内植入骨头,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填充金属材质的方式,填充骨头有利于减轻关节部分的重量,提高患者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另一实施例中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0、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10、假体肘关节头部;11、安装槽;12、植骨槽;121、韧带缝合孔;122、挡板;20、连接部;21、内侧柱连接板;22、外侧柱连接板;23、固定孔;24、凸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n假体肘关节头部,所述假体肘关节头部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于肱骨远端;其中,肱骨远端为靠近尺骨的一端;/n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假体肘关节头部连接,另一端沿肱骨近端延伸;以及/n植骨槽,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容置骨头碎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包括:
假体肘关节头部,所述假体肘关节头部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安装于肱骨远端;其中,肱骨远端为靠近尺骨的一端;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假体肘关节头部连接,另一端沿肱骨近端延伸;以及
植骨槽,其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容置骨头碎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还包括至少一块挡板,所述挡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用以围设形成所述植骨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呈镂空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肘关节表面置换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植骨槽上开设有韧带缝合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宁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