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486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在风道的末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板;在所述出风板的上方安装有相对于出风板倾斜的防水板;在风道末端还设置有导流板;出风板和防水板之间的夹角在朝向于导流板的方向上呈锐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防水效果更好且更有利于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施工升降机变频一体机,具体涉及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变频一体机大都采用直通型风道,这样的风道散热及防水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变频一体机一般为嵌入式安装,壳体会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如遇到下雨天气,防水这一性能就显得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普通风道一般采用百叶窗防水,但是百叶窗防水效果并不好,依然会有部分雨水进入机器内部从而造成机器短路损坏。另外,变频一体机中,有大量电解电容,变频一体机内部的温度对电解电容器的寿命起决定作用,而电解电容器会直接影响到变频器的使用寿命,一般温度每上升10℃,变频器的寿命减半,所以,变频器的散热也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在风道的末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板;在所述出风板的上方安装有相对于出风板倾斜的防水板;在风道末端还设置有导流板;出风板和防水板之间的夹角在朝向于导流板的方向上呈锐角。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导流板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固定于风道的底面和风道末端的竖直面之间,第二导流面固定于风道末端的竖直面和风道的顶面之间。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风道中还安装有散热器;在风道的底面固定有散热器支撑板;散热器支撑板位于所述散热器下方;所述散热器支撑板包括导流斜面,导流斜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呈钝角。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风道中还安装有风扇;风扇固定于风扇安装架之上;风扇安装架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呈钝角。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风道的首端的竖直面为进风板。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在风道中还安装有电容;电容固定于进风板和散热器之间。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壳体和风道密封板共同围成风道。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防水板两侧有连接于风道的底面的侧板;两个侧板与防水板共同构成遮罩出风板的防水罩。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风道呈水平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采用底部出风的方式,雨水只可能从风道底面的出风板的长条孔进入机器,但是在风道内部还设有一块防水板,此防水板置于出风板长条孔后面,可以阻挡99%的雨水进入机器内部,防水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倒流作用。本技术通过独特的出风口位置设计,以及导流板和防水板设计,使得整机拥有更好的散热及防水。本技术中独特的导流板设计使气体流动的风阻变小,从而使温升降低3至5℃。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体在本技术中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外壳示出出风板的方向的示意图。图中:1、出风板;2、导流板;3、防水板;4、风扇;5、风扇安装架;6、散热器支撑板;7、散热器;8、电容;9、风道密封板;10、进风板;11、壳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气体在本技术中的流动方向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整体为不锈钢材质。本技术中的风道呈水平方向。风道由壳体11和风道密封板9共同组成。风道的首端的竖直面为进风板10,在进风板10之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洞。在风道的末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板1,同样的,在出风板1之上开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出风孔洞。图3为本技术的外壳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外壳示出出风板的方向的示意图。参考图3、图4,可进一步了解出风板1在壳体11上的位置。在风道中,从首端至末端,依次安装有电容8、散热器7、风扇4和防水板3。工作时,气体从进风板10进入风道,途径电容8和散热器7,再从风道底面的出风板1排出,为电容8和散热器7提供有效散热。电容8固定风道的顶面,位于进风板10和散热器7之间。优选的,在风道的底面固定有散热器支撑板6。散热器支撑板6位于散热器7下方。散热器支撑板6包括连接为一体的导流斜面、导流水平面和导流后侧面,导流斜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呈钝角。导流水平面可以用于支撑散热器7。散热器支撑板6可以支撑散热器7的同时还对导流起了关键作用。散热器支撑板6可引导气体使得气体全部从散热器7的翅片中间流过,改善了气体的流动方向并能有效降低3~5℃的温升。风扇4固定于风扇安装架5之上。风扇安装架5是倾斜固定于风道的顶面和底面之间的。风扇安装架5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呈钝角。风扇4将风道之中的气体抽出。由于风扇安装架5的方向,风扇4抽出的气体从水平流动转为倾斜向下流动,直接吹至防水板3的上表面。在出风板1的上方安装有相对于出风板1倾斜的防水板3。在风道末端还设置有导流板2。出风板1和防水板3之间的夹角在朝向于导流板2的方向上呈锐角。参考图2,这样设置的防水板3和导流板2,可以将风扇4抽出的气体引导至防水板3下方的出风板1的方向。进一步的,防水板3两侧有连接于风道的底面的侧板。两个侧板与防水板3共同构成遮罩出风板1的防水罩,可将气体进一步集中使之从出风板1中排出。与此同时,防水板3置于出风板1的长条孔后面,可以阻挡99%的雨水进入机器内部,防水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倒流作用。优选的,导流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固定于风道的底面和风道末端的竖直面之间,第二导流面固定于风道末端的竖直面和风道的顶面之间。如果以气体在风道中的流动方向为标准,优选的,第一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这样特殊结构的导流板2,配合防水板3,如图2所示,使得被风扇4抽出的气体,首先顺防水板3上升至第二导流面,之后再被成一定角度的第二导流面和第一导流面共同引导,进入防水板3和出风板1之间,最后被防水板3的底面导流向下由出风板1排出。参考图2,风道的末端的导流板2可以直接改变气体的流动方向,并减小风阻,使得从风扇4抽出的气体能够更为流畅的从出风板1排出。如果没有此导流板2,将会有大量的气体在风道的末端堆积,影响散热。综上,本技术通过独特的出风口的位置设计,以及导流板2和防水板3的设计,使得整机拥有更好的散热及防水性能。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风道的末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板(1);在所述出风板(1)的上方安装有相对于出风板(1)倾斜的防水板(3);在风道末端还设置有导流板(2);出风板(1)和防水板(3)之间的夹角在朝向于导流板(2)的方向上呈锐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风道的末端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出风的出风板(1);在所述出风板(1)的上方安装有相对于出风板(1)倾斜的防水板(3);在风道末端还设置有导流板(2);出风板(1)和防水板(3)之间的夹角在朝向于导流板(2)的方向上呈锐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固定于风道的底面和风道末端的竖直面之间,第二导流面固定于风道末端的竖直面和风道的顶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大于第二导流面与气体来源方向之间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频一体机风道散热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风道中还安装有散热器(7);在风道的底面固定有散热器支撑板(6);散热器支撑板(6)位于所述散热器(7)下方;所述散热器支撑板(6)包括导流斜面,导流斜面与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新马赫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