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6359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8-10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马,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包括有水马本体,水马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底部设有介质出口,所述的水马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轮组件,水马底部内设有促使滚轮组件凸出于凹槽外或置于凹槽内的驱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在水马底部设置了滚轮,该滚轮可以凸出于水马底部表面,也可以收缩到水马内,移动时,将滚轮凸出于水马,用滚轮移动水马,移动省力,不移动时,将滚轮收回到底部凹槽内,不影响水马的使用,整体结构简单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马,特别涉及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
技术介绍
水马(Water-SafetyBarriers)是一种用于分割路面或形成阻挡的鲜色塑制壳体障碍物,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结构,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称水马。部分水马还有横向的通孔以便通过杆件连接以形成更长的阻挡链或阻挡墙。其一般用于道路交通设施,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桥街道路口常见。水马在注入水等介质后,重量很重,如果是直接回收的话,将水放掉后就可减轻重量,但有时修路面在维修时,前面部分修好后再修后面部分,就需将水马直接移动,这时就是将注水的水马整体移动,重量重,移动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在水马底部设置了滚轮,该滚轮可以凸出于水马底部表面,也可以收缩到水马内,移动时,将滚轮凸出于水马,用滚轮移动水马,移动省力,不移动时,将滚轮收回到底部凹槽内,不影响水马的使用,整体结构简单实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包括有水马本体,水马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底部设有介质出口,所述的水马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轮组件,水马底部内设有促使滚轮组件凸出于凹槽外或置于凹槽内的驱动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滚轮组件,可以利用滚轮组件在地面滚轮,实现水马的移动,移动简单省力,而驱动组件设置后,在不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将滚轮组件收回到底部凹槽中,移动时拉出来,这样方便水马稳固的置于地面,方便水马的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凸轮、驱动杆及手柄,所述的水马内设有与凹槽导通的凸轮腔,凸轮设于凸轮腔内且凸轮能够与滚轮组件抵触,水马底部的外侧面设有手柄槽,手柄槽与凸轮腔通过驱动孔导通,所述的驱动杆一端置于凸轮腔内与凸轮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孔与手柄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水马之间设有对凸轮定位的定位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带动凸轮转动,凸轮为椭圆形,凸出的一部分抵触滚轮组件时,将滚轮组件推出凹槽外,而凸出的另一端面抵触滚轮组件时,滚轮组件自动收缩到凹槽内。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有定位孔,所述的凸轮腔朝向驱动孔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的驱动杆朝向手柄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块,驱动杆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定位块抵触,另一端与凸轮抵触,所述的定位孔有两个,两个定位孔分别设有手柄槽的内壁上且两个定位孔呈90度设置,所述的手柄与驱动杆垂直连接,手柄上设有与驱动杆平行并插入定位孔内的定位凸块。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凹槽的设置是便于驱动杆的移动,转动凸轮时,将手柄拉动,这时定位凸块离开定位孔,驱动杆跟随朝外移动,转动手柄,驱动杆跟随转动,驱动杆转动时带动凸轮转动,而转动之后,推动驱动杆,将定位凸块插到另一个定位孔内即可,拉动驱动杆时,弹簧会压缩,推动驱动杆后,弹簧会抵触到凸轮上,对凸轮定位固定,两个定位孔之间形成形成的夹角是90度,刚后实现凸轮的90度旋转。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包括有与手柄连接的转杆、连接转杆且直径小于转动的凸轮杆及连接凸轮杆的弹簧套杆,所述的凸轮杆与转杆形成限位台,所述的凸轮通过凸轮孔套在凸轮杆上,凸轮孔呈矩形,凸轮杆的截面呈矩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轮孔是矩形,凸轮杆也是矩形,这样驱动杆在通过手柄拉动及推动过程中,凸轮杆能够在凸轮孔内移动,但由于是矩形,驱动杆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凸轮转动,而限位台的设置是对凸轮位置限位。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滚轮组件包括有滑动杆、设于滑动杆底部的安装板、设于安装板两侧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板的滚轮杆及设于滚轮杆上的滚轮,所述的凸轮腔与凹槽之间设有导通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杆与安装板连接的另一端穿过滑动槽置于凸轮腔内与凸轮抵触,所述的滑动杆与水马之间设有促使滚轮复位的弹性组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用于在滑动槽内上下滑动,实现带动滚轮置于凹槽内或置于凹槽外,安装板与滑动杆垂直,安装板两侧分别设置两侧固定板,两个固定板通过滚轮杆连接,滚轮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滚轮,当滑动杆上下移动时,滚轮跟随移动,而弹性组件则是当凸轮凸出的部离开滑动杆时,弹性组件促使滚轮复位回到凹槽内。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弹性组件包括有第二弹簧,所述的滑动槽顶部设有与凸轮腔导通的限位腔,该限位腔的直径大于滑动槽的直径与滑动槽形成限位台阶,滑动杆与安装板连接另一端上设有限位板,第二弹簧套在滑动杆上一端与限位板抵触,另一端与限位台阶抵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杆朝下移动时,第二弹簧被压缩,凸轮凸出的部分离开滑动杆,滑动杆失去压缩力,第二弹簧回弹,带动滚轮回位到凹槽内。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凹槽与固定板对应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凹槽,固定板处于限位凹槽内。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处于限位凹槽内,这样使滚轮组件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不易晃动。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手柄槽与凸轮腔通过穿孔导通,穿孔处设有手柄安装板,该手柄安装板与水马通过螺钉固定,所述的定位孔设于手柄安装板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柄安装板与水马通过螺钉固定,这样手柄安装板可以拆卸,方便凸轮等部件的装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图4的A向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图5的I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包括有水马本体1,水马1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底部设有介质出口,所述的水马1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凹槽2,凹槽2内设有滚轮组件3,水马1底部内设有促使滚轮组件3凸出于凹槽2外或置于凹槽2内的驱动组件4。由于设置了滚轮组件3,可以利用滚轮组件3在地面滚轮,实现水马的移动,移动简单省力,而驱动组件4设置后,在不移动时,通过驱动组件4将滚轮组件3收回到底部凹槽2中,移动时拉出来,这样方便水马稳固的置于地面,方便水马的使用。所述的驱动组件4包括有凸轮41、驱动杆42及手柄43,所述的水马内设有与凹槽2导通的凸轮腔46,凸轮41设于凸轮腔46内且凸轮41能够与滚轮组件3抵触,水马底部的外侧面设有手柄槽44,手柄槽44与凸轮腔46通过驱动孔45导通,所述的驱动杆42一端置于凸轮腔46内与凸轮41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孔45与手柄43连接,所述的驱动杆42与水马之间设有对凸轮41定位的定位组件5。手柄43带动凸轮41转动,凸轮41为椭圆形,凸出的一部分抵触滚轮组件3时,将滚轮组件3推出凹槽2外,而凸出的另一端面抵触滚轮组件3时,滚轮组件3自动收缩到凹槽2内。所述的定位组件5包括有定位孔51,所述的凸轮腔46朝向驱动孔45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凹槽52,所述的驱动杆42朝向手柄43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块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包括有水马本体,水马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底部设有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马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轮组件,水马底部内设有促使滚轮组件凸出于凹槽外或置于凹槽内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凸轮、驱动杆及手柄,所述的水马内设有与凹槽导通的凸轮腔,凸轮设于凸轮腔内且凸轮能够与滚轮组件抵触,水马底部的外侧面设有手柄槽,手柄槽与凸轮腔通过驱动孔导通,所述的驱动杆一端置于凸轮腔内与凸轮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孔与手柄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水马之间设有对凸轮定位的定位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包括有水马本体,水马顶部设有介质进口,底部设有介质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马底部两端分别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滚轮组件,水马底部内设有促使滚轮组件凸出于凹槽外或置于凹槽内的驱动组件;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有凸轮、驱动杆及手柄,所述的水马内设有与凹槽导通的凸轮腔,凸轮设于凸轮腔内且凸轮能够与滚轮组件抵触,水马底部的外侧面设有手柄槽,手柄槽与凸轮腔通过驱动孔导通,所述的驱动杆一端置于凸轮腔内与凸轮连接,另一端穿过驱动孔与手柄连接,所述的驱动杆与水马之间设有对凸轮定位的定位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组件包括有定位孔,所述的凸轮腔朝向驱动孔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凹槽,所述的驱动杆朝向手柄的另一端上设有定位块,驱动杆上套设有弹簧,该弹簧一端与定位块抵触,另一端与凸轮抵触,所述的定位孔有两个,两个定位孔分别设有手柄槽的内壁上且两个定位孔呈90度设置,所述的手柄与驱动杆垂直连接,手柄上设有与驱动杆平行并插入定位孔内的定位凸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移动的水马,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杆包括有与手柄连接的转杆、连接转杆且直径小于转动的凸轮杆及连接凸轮杆的弹簧套杆,所述的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道远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